寻梦南浔,邂逅江南旧时光

果壳

<p class="ql-block">  提起湖州,第一时间想到的太湖、莫干山;还联想那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的美好的景致;闻名遐迩的“文房四宝”中的湖笔。</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年前的元月23日,我们出发去了湖州。那一天是阴天,有些冷。湖景房体验倒还不错。</p> <p class="ql-block">  二十四号,我们来到了江南名镇―南浔。</p><p class="ql-block"> 到了以后才了解到,它是一座始建于南宋的千年古镇。据说这里有许多高品质的私家宏第和江南园林。</p><p class="ql-block"> 踏足古镇,青石板路蜿蜒曲折,串联起古镇的每一个角落,就像翻开了一本尘封已久的江南志书 。</p> <p class="ql-block">  当地的几个大的家族,对南浔及周边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影响都很大。尤其以“四象”为代表。</p><p class="ql-block"> 沿着河边蜿蜒的青石板路前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张石铭旧宅。张家是南浔“四象”之一。这座被誉为“江南第一巨宅”的建筑,宛如一座神秘的艺术殿堂,静静诉说着往昔的繁华。</p><p class="ql-block"> 踏入宅门,仿佛穿越回了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宅内庭院深深,错落有致。江南传统建筑那精美的砖雕、木雕、石雕遍布每一处角落,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工匠们的高超技艺。</p> <p class="ql-block">  走着走着就到另外一个老宅―小莲庄。它始建于清光绪年间 , 是南方首富刘墉的私家园林。刘家是“四象”之首。 小莲庄的入口虽小,但内藏乾坤,有两万多平方米的广阔天地。</p><p class="ql-block"> 走进其中,以荷花池为中心,设内外两园。外园池广十亩,这大概是叫小莲庄的原因吧。沿池点缀亭台楼阁。 走入庄内有<span style="font-size:18px;">门额上题“小莲庄”三字的西式牌坊,为著名学者郑孝胥所书。现在是冬天,可以想象夏日里荷叶田田,一碧万顷。微风一吹,袅袅娜娜的样子。</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内园以山为主体,凿池栽芰,叠石成山,小巧曲折,两者似隔非隔,相映成趣。</p><p class="ql-block"> 小莲庄既有江南园林的精巧雅致,又有西洋建筑元素。像东升阁就具有法式元素。东升阁俗称小姐楼,位于荷池西岸,是座西洋式楼房。记得我一进该建筑内,就眼前一亮,被它别具一格的结构设计所吸引,心里想,为什么现在的设计师建造的住宅楼大多是千篇一律呢?</p> <p class="ql-block">  刘氏家庙是家族祭祀祖先之所,坐北朝南,布局严谨。从南至北依次为照壁、石牌坊、门厅、过厅、正厅和馨德堂等,正厅悬宣统皇帝御赐的“承先睦族”九龙金匾。</p><p class="ql-block"> 左右两边还有两座御赐牌坊。一座是光绪帝赐予的“乐善好施”,嘉勉刘氏家族的赈灾善举;另一座是宣统帝为刘墉大儿子的三位儿媳妇赐予的“钦旌节孝”贞洁牌坊。这些牌坊都是刘家的荣耀和地位的象征。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这两座牌坊雕刻都很精美,制作都很精良,看上去很有气势。</p> <p class="ql-block">  嘉业藏书楼隔溪<span style="font-size:18px;">与小莲庄毗邻,有小桥通连,</span>是刘镛之孙刘承干所建。</p><p class="ql-block"> 他是清末秀才,长期与王国维、罗振玉等学者交往,深受文化熏陶。其家族经营蚕丝积累了巨额财富,为他建造藏书楼、收集大量古籍提供了经济支持。宣统帝赐其“钦若嘉业”匾额,他以此为荣,决心建造藏书楼并以“嘉业”命名。</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被园内这幅楹联吸引。题联人虽无法考证,但从其对纯真自然的崇尚,对艺术创作的感情看,是景语与情语交融的佳作。</p> <p class="ql-block">  后来我们来到刘氏梯号。它之所以被称为“梯号”,是因为它是南浔“四象”之首刘镛的三子刘安泩(字渊叔,号梯青)的居处,故而得名。</p><p class="ql-block"> 刘氏梯号,是一座面西的中西合璧的建筑群。令人印象最深的是把儒家思想与西方的建筑风格融合于建筑之中。房子的外观以红色砖瓦为主,在江南水乡粉墙黛瓦的整体环境中显得格外醒目,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也俗称“”红房子”。</p> <p class="ql-block">  此地本是庄姓人家的居住地。清初,庄氏后代庄廷鑨补写崇祯朝和南明史事并刻成《明史辑略》,引发“庄氏史案”。庄家全族十五岁以上者尽数处斩,房屋被毁。 200年后的1905年,刘梯青购得此地,并于同年冬破土动工建造宅第,即刘氏梯号,1908年竣工。</p><p class="ql-block"> 如今刘氏梯号内设有庄氏史案馆。庄氏史案是刘氏梯号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这座建筑增添了沉重的历史感。</p> <p class="ql-block">张静江故居,又名尊德堂。系其祖父南浔“四象”之一张颂贤所建。张静江是20世纪初江浙财团四大亨之一,国民党元老。</p><p class="ql-block"> 正厅上悬张謇题写的黑漆金字“尊德堂”匾。两侧是孙中山题写的楹联“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四十州”。</p><p class="ql-block"> 印象深的是他家的账房挺大的,看来财务人员不止一两个,足见当时特别有钱;还有就是他特别舍得花钱,曾为辛亥革命捐了很多钱,作出重大贡献,孙中山称他为“中华第一奇人”。</p><p class="ql-block"> 张静江故居是传统的清代三进五间式的古建筑风格。每进三间,各有天井。每进一趟,便递高一层,俗称步步升高。栋如如鳞次,宛如宫殿。</p><p class="ql-block"> 张静江故居的展厅正中是他的半身像,底侧镌刻着孙中山题写的 “丹心侠骨”。分四个单元介绍他的人生历程。</p> <p class="ql-block">  我们还去了宜园。它是南浔“四象”之一庞家的私家花园。上世纪30年代被焚毁后,这是后复建的。它的设计特点疏密得宜, 曲折尽至,感觉回廊都能走个九曲十八弯。它也是体现了典型的江南园林特色。</p><p class="ql-block"> 出了宜园,百间楼的倒影在黄昏里发酵……</p> <p class="ql-block">  走出南浔古镇,回望那些古桥、老宅、深巷,<span style="font-size:18px;">穿堂风从雕花门钹的铜绿里渗出,裹挟着半部近代史的温度。小莲庄残荷低垂,恍然触到藏书楼坍塌的月光。那些被导游词简化的风云,仍在石臼凹陷处蓄着回声……它们</span>皆藏着岁月的温柔,载着千年的烟火与人文。于喧嚣城尘世中奔走的我,只在这里待了区区两日,但这份烟火人间的诗意,何尝不是生命的馈赠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