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作者:孔纾</p><p class="ql-block">美篇号:53015286</p><p class="ql-block">音乐:《阳关三叠》</p><p class="ql-block">图片:画心(致谢)</p><p class="ql-block">时间:20250204</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前些天连着下了几场雨,转晴后母亲又拿出了那包茶叶放在太阳底下晒。我问这就是您说过的茶叶吧,母亲点点头。</p><p class="ql-block"> 她轻轻用手拨开那褐色的茶叶,每次都能看到她哂晾茶时专注的眼光,偶尔还拾几片捧在手心闻茶香,那种怡然的神情,小心翼翼地存放,仿佛在拨弄一件珍藏的古董。</p><p class="ql-block"> 那是1984年,三姐刚定亲。知道父亲喜欢喝茶,姐夫的父亲特意制作了这包茶叶,送给了我的父亲。在沸腾的水中,茶叶慢慢舒展,水渐渐变成了红色。一阵清香,慢慢在空气中弥漫开来,父亲很享受这种茶叶,每次只放一点点。</p><p class="ql-block"> 后来父亲因为生病吃药,按照中医的说法是不能喝茶的,于是茶叶就被藏好。但是因为怕受潮变质,所以父亲就常常拿出来翻晒。据说因为日照时间长,蕴含的太阳的能量也较多,所以能够滋补。滋补的说法也许没有科学根据,但是父亲非常珍惜别人的劳动,不轻易浪费。父亲说这个茶叶是亲家公亲自爬上山顶,在岩石旁的茶树上采摘的,采、揉、焙、烘,全都是手工的劳动,更加要珍惜珍藏。</p><p class="ql-block"> 开始茶叶是用报纸包好放在橱子里,后来晒了几次,又藏进了一个瓷瓶。那个瓷瓶是爷爷手上传下来的,所以父亲也很宝贝它。父亲身体不好,常年吃药,也就没再喝茶了。但是这包茶叶他始终珍藏着,似乎也成为一个习惯,就像晒菜籽一样,每年春季转潮时都要翻晒。</p><p class="ql-block"> 父亲去世以后,母亲沿袭了很多父亲的习惯,包括晒茶叶。我问母亲为何?她幽幽地说,你爸珍惜的东西我也不敢放弃,他的那些书啊,账簿啊,我从来都没有随意动过。有时候啊,我看着这个茶叶就想起了以前的时光,那时候你还小呢。是啊,我想,那时候我还小,而父亲也还年轻。他们通过自己辛勤的劳动养活了这么一大家子,一个个读书、工作、成家,又怎能不是母亲的记忆和骄傲呢?如今,父亲离开了,但他悉心保存的茶叶,依然有他的气息,和时光的味道!</p><p class="ql-block"> 武夷岩茶享誉世界,“石碾清飞瑟瑟尘,乳香烹出建溪春。”这是宋朝林逋《山家清供》里的赞誉。明朝许次纾著有《茶疏》,诗云:幔亭峰下御园旁,贡入春山采焙乡,云蒸雨润成仙口,器洁泉清发异香。 武夷岩茶,在适宜的存储条件下,可以长期保存。储存时应通风、干燥。容器应干净、密封,最佳为有盖的陶瓷罐、锡瓶,铁盒。</p><p class="ql-block"> 保质期也取决于其焙火程度。轻火烘焙的岩茶保质期较短;中火或足火烘焙的岩茶保质期较长,可达到1至2年,甚至更久,存放时间超过三年以上的岩茶可称为陈年岩茶,据说其品质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提高。</p><p class="ql-block"> 这包茶叶,宛如一个孩子,一直在父母的呵护下,已经40岁了。依旧没有受潮变质,反而饱满且有一种醇厚的香味。</p><p class="ql-block"> 人以茶而清心,茶以人而有灵。父亲是把茶当成生命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灵性,长时间精心的保养,怀着一颗对茶的尊重的心。以茶寄托对亲友的敬意和友情。</p><p class="ql-block"> 记得一首老歌里有词是“天蕴我的心,地养我的根。我是天地间的魂”。40年岁月里,有了对茶的敬意才有茶蕴藏的醇香。都道“禅茶一味”,而茶润人心,人润茶香,自然也就心如茗茶,其味悠远了。</p><p class="ql-block"> 时光知味,岁月沉香。</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p><p class="ql-block">孔纾,福建南平人,70后,喜欢听歌和写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