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的话: <p class="ql-block"> 今天,陇一兵播报的是《再创辉煌》电视片解说词。</p> <p class="ql-block"> 实言相告,这部片子原本是为了向国家五部委汇报建设兰州商贸中心工作而准备的,片子由甘肃省建设兰州商贸中心办公室监制,中国商报甘肃记者站负责撰稿和编导,兰州电视台负责摄制,完成时间是1995年7月。</p> <p class="ql-block"> 三十年后的今天,作为采撰、编导这部片子具体负责人的我,之所以将这部电视片的解说词在“美篇”发出来,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想让朋友们多多了解一些建设兰州、发展兰州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我是这样想的:世界上有许多事情,在刚开始做的时候,未必能认识它的真正价值,但过一段时间再看,才会有透彻的明悟。</p> <p class="ql-block"> 这部电视片所反映的故事,对于蓬勃发展的建设兰州事业来说,远没有尽数集结于此,但它毕竟记录了一些令人回味、令人难忘的镜头……</p> <p class="ql-block"> 1994年8月3日,国家体改委、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国内贸易部、国家外贸部联合发文,正式批复了甘肃省政府上报的《建设兰州商贸中心总体方案》,批准兰州市进行建设兰州商贸中心的改革试点,与此同时,国家体改委也将兰州列为全国第18个综合配套改革城市。</p> <p class="ql-block"> 面对如此难得的历史机遇,省市政府雷厉风行地贯彻落实,各行各业紧锣密鼓地抓建设,不少企业风风火火地大兴土木。于是乎,今天这个开发区奠基,明天那条马路拓宽,后天这座商厦开业,大后天那个市场剪彩,古老的兰州城似乎一夜之间要换个模样。</p> <p class="ql-block"> 真可谓是好事连连啊!</p> <p class="ql-block"> 首届中国丝绸之路节极富成效,第四届中国艺术节更是节会双丰收,兰交会越办越有“瘾”,一连三届之后第四届又接上了茬。与会者中,南腔北调的人越来越多,成交的数量越来越大,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广。古丝绸之路的咽喉重镇好像再现了繁荣。</p> <p class="ql-block"> 您瞧,兄弟省市舍东赴西来这里考察取经,周边省区和地县企业纷纷到这里抢占地盘,海内外客商明里暗里来这里趟路探宝。</p> <p class="ql-block"> 您再瞧,亚欧商厦建成后才部分投入营运,一沿海闹市商家竟出价6亿要买走;房地产价格一直攀高而降不下来;三资企业如雨后春笋,越办越多,既不靠边,又不靠海的兰州城似乎八面风来好戏连台。</p> <p class="ql-block"> 对大西北来说,建设兰州商贸中心:</p> <p class="ql-block"> ——意味着20世纪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重点将从沿海东部逐步向大西北延伸;</p> <p class="ql-block"> ——意味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步子迈得更大了,兰州将随着大西北开发成为世界经济的一个新的热点;</p> <p class="ql-block"> ——意味着一个起点更高、面向21世纪的新兰州将出现在中国的大西北,兰州将真正发挥大西北“座中四联”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 2025年2月2日</p><p class="ql-block"> 于兰州</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电视片解说词:</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8px;">再 创 辉 煌</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4px;"> ——建设中的兰州商贸中心</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王恒真 采撰</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引子</span></p> <p class="ql-block"> 有人说:“中国的希望在西北,西北的希望在开发,开发的先导是流通。”</p> <p class="ql-block"> 几年前,甘肃省的决策者取得了共识:建设区域性的西北商贸中心是兰州经济的客观选择。于是,以商贸为龙头,生产科教为基础,金融为支撑,城市基础设施为保障,构筑大市场、大流通格局,促进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为总的思路的战略构想付诸实施。</p> <p class="ql-block"> 兰州人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气魄实现自己的梦,建设兰州商贸中心的蓝图正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变为美好的现实!</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一</span></p> <p class="ql-block"> 踏上丝绸之路,透过历史的窗口,昔日先辈们跋涉进取的艰辛、经贸交易的繁荣、文化交流的辉煌,至今历历在目。</p> <p class="ql-block"> 提起古代丝绸之路,兰州人是骄傲的。迢迢几千里大通道,从陇原大地贯通而过,而兰州则是这条大通道的“咽喉”重镇。</p> <p class="ql-block"> 俯视现代丝绸之路——亚欧大陆桥,兰州人是自豪的,横跨万余里,连接两大洲三十多个国家,而兰州则是这条钢铁大动脉上的重要枢纽。</p> <p class="ql-block"> 翻开中华人民共和国版图,不论从哪个角度测算,兰州总是处在版图的几何中心……</p> <p class="ql-block"> 然而,骄傲也罢,自豪也罢,当今的现实却使兰州人不安和汗颜:</p> <p class="ql-block"> ——和沿海城市相比,对外贸易未上规模,出口产品、数量、创汇额少;</p> <p class="ql-block"> ——三资企业少、外商投资额少、引进的高新技术项目少;</p> <p class="ql-block"> ——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不尽合理,许多原材料和初级产品大量调往东部地区加工增值后再流回;</p> <p class="ql-block"> ——70%的日用消费品不得不从区外调入;</p> <p class="ql-block"> ——市场发育不健全,左邻右舍的采购大军浩浩荡荡奔向沿海一带……</p> <p class="ql-block"> 令人尴尬的现实与兰州“座中四联”的区位优势极不相称!</p> <p class="ql-block"> 承认落后,不甘落后,首先要弄清落后在哪里。</p> <p class="ql-block"> 一段时期,怨言在一些人悄然蔓延:咱落后就落后在地处中国的最中心,既未赶上沿海城市对外开放的“头班车”,也未挤进沿边城市对外开放的“二班车”……</p> <p class="ql-block"> 更多的人则在痛定思痛:习惯多年的许多思维方式,竟是捆绑自己手脚的绳索;习惯多年的不少工作方法,竟是自己造就禁锢自己的樊篱。</p> <p class="ql-block"> 人们看清了:解放思想再不能空喊口号了。必须痛下决心,拿出刮骨疗毒的勇气,彻底向一切束缚自己的旧思想、旧观念、旧体制告别。兰州发展经济需要打破壁垒封隔的世界,需要走出黄土地的竞争气势,尤其需要重振丝路雄风的拼搏精神!</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二<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 公元1992年。</p> <p class="ql-block"> 这是普普通通的一年。太阳东升,潮涨潮落,江河流,万木峥嵘。</p> <p class="ql-block"> 这又是不寻常的一年。勃兴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改革开放伟业已进行了十几个年头。</p> <p class="ql-block"> 在列车车轮与铁轨撞击的轰鸣声中,一个新的思路在孕育——一场更加威武雄壮的时代大戏渐渐拉开帷幕……</p> <p class="ql-block"> 这一年,首届中国丝绸之路节将早已声名远扬的兰州再一次导入人们的眼帘。兰州人过节过了六天,可收获胜过以往的六年,破开荒签订引进外资合同协议23项,协议金额2亿多美元,超过了前六年的总和。</p> <p class="ql-block"> 更令兰州人欣喜的是,节日的锣鼓引出了一个刚刚破题却又注定是久盛不衰的话题——联合起来“走西口”的战略构想和一整套战略规划。而兰州成了“走西口”必须首先拓宽的“枢纽”中心。</p> <p class="ql-block"> 这一年,江泽民总书记在西北经济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历史上,西北地区是个开放区,丝绸之路给西北带来过繁荣,今天要振兴西北地区的经济,也必须走开放搞活之路。在研究西北地区的经济战略时,不仅要把这里的发展纳入统一国内市场,而且要积极考虑跻身于亚洲和世界市场。”这年8月,他在视察兰州时挥笔题词:“发挥丝绸之路优势,加快兰州建设步伐。”</p> <p class="ql-block"> 这一年,李铁映同志在视察甘肃后,根据兰州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以加快改革开放为动力,把兰州建成西北商贸中心,促进整个西北地区经济发展,逐步缩小东西差距”的思路。</p> <p class="ql-block"> 还是在这一年,中央许多部委办的领导,一些兄弟省市的领导和经贸团体到兰州参观取经,他们为甘肃人壮胆打气:“思想再解放一点,胆子再大一点,步子再快一点。”</p> <p class="ql-block"> 重新审视自己,使甘肃省的决策者们取得了共识:建设区域性商贸中心是兰州经济的客观选择,顺应了国际国内经济发展趋势,符合国家加速西北地区开发的宏伟布局,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p> <p class="ql-block"> 一个新的历史机遇的到来,点燃了千千万万人的理想火炬。</p> <p class="ql-block"> 几番考察,几番论证,使建设兰州商贸中心的蓝图更加充实明确:争取用十年多一些时间,把兰州建成市场体系完整、机制灵活、功能完备、网络畅通、内外贸结合、与国际国内市场对接,生产和流通相互促进,辐射西北,沟通全国,走向世界,具有丝绸之路和民族特色的开放型、市场化、社会化、现代化商贸中心。</p> <p class="ql-block"> 建设兰州商贸中心的指导思想越来越明确:以商贸为龙头,交通、通讯为先导,金融为支撑,实施产业联动,构建大市场、大流通、大商贸格局,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p> <p class="ql-block"> 建设兰州商贸中心的实施步骤越来越清晰:到1995年,奠定一定基础;到2000年,形成基本框架;到2005年,基本建成商贸中心。</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三</span></p> <p class="ql-block"> 对大西北来说,建设兰州商贸中心,意味着20世纪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重点将从沿海东部逐步向大西北延伸;意味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步子迈得更大了,兰州将随着大西北开发成为世界经济的一个新的热点;意味着一个起点更高,面向21世纪的新兰州将真正发挥亚欧大陆桥“枢纽”的作用和中国西北五省区的“座中四联”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 抓住机遇,建设大西北区域性商贸中心的战略构想,使兰州人找到了一块可供大胆播种的“试验田”。然而,一纸决议,并不意味着兰州商贸中心的成功,更不意味着这块“试验田”就是理所当然的高产田。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横亘着充满希望却又极为艰难的选择。</p> <p class="ql-block"> 以城市基础建设为例,兰州不仅和沿海城市差距越来越大,就和西北其他四省区的省会城市比,兰州的发展速度也不是最快的。到80年代,还像有人形容的那样:“打个长途电话得跑几里路”,“旧城改造难于上青天”。一俟浑身的经济细胞活跃起来,兰州的水、电、路、桥、机场等等都显得力不从心,难以形成大进大出的格局……</p> <p class="ql-block"> 面对严峻的现实,兰州人不是照猫画虎地搬用沿海特区的模式,而是从自己的实际出发,闯出了一条条大规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新路。</p> <p class="ql-block"> 一系列“点石成金”的政策出台了:为了将来的“大兰州”,一切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改革尝试,都敢于大开绿灯。</p> <p class="ql-block"> 一路绿灯带来的是一片红红火火的建设场面,带来的是紧锣密鼓的对外开放。</p> <p class="ql-block"> 您瞧!兄弟省市舍东赴西到兰州考察取经。</p> <p class="ql-block"> 您瞧!周边省市和地县企业千方百计到兰州“抢占地盘”。</p> <p class="ql-block"> 您再瞧,海内外客商纷纷组团来这里趟路探宝……</p> <p class="ql-block"> 有人感慨地说:“只有亲自站立于兰州这一块充满诱惑力的土地上时,才会明白这里何以会出现‘开发热’”!</p> <p class="ql-block"> 三年时间,弹指一挥间。眼前的一切,的确令人刮目相看。</p> <p class="ql-block"> 新建市场51个,总数超过了331个,其中成交额过亿元的已达22个,分别进入全国同类市场50强的有3个。今年市场成交额预计超过120亿元,将是1993年的3倍;</p> <p class="ql-block"> 经过统筹规划和归并引导、改造扩建后,金属、皮毛、中药材、建材、机电、粮油、蔬菜、布料、肉禽蛋等10个市场的吸纳辐射面已涉及全国20多个省、区、市,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区域性批发市场;</p> <p class="ql-block"> 商业网点建设成绩斐然,新增网点2万多个,使总数超过了6万个,其中一万平方米以上的大中型零售商厦已达18个;</p> <p class="ql-block"> 在《总体方案》规划设计的8个繁华商业小区中,有5个小区已基本形成;</p> <p class="ql-block"> 涉及审计、会计、公证、律师、经纪人组织、技术监督、信息咨询、人才、劳务、房地产、广告、典当、拍卖等诸多方面的1000多个中介机构也渐已完善,从业人员达6000多人。这些大大小小的生产要素市场的建立,有力地促进了流通体制的改革,加快了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更大范围内的合理配置……</p> <p class="ql-block"> 振兴丝绸之路,关键在路,路不通,则商不达。现代化的丝绸之路,当然不是古代驼队踽行的沙漠驰道了,它应是水、陆、空的现代化高速运输网络。</p> <p class="ql-block"> 因此,当千军万马投入兰新复线、宝中铁路建设、宝兰电气化改造、3条国道部分公路段改造、兰州至中川高速公路的建设、中川机场的扩建、几千公里的数字微波光缆铺设、兰州市区十几条主要道路拓建改造等一场场硬仗的时候,兰州人以前所未有的热情,雷厉风行,全力以赴。</p> <p class="ql-block"> 大西北铁路的“瓶颈”制约减轻了,货运能力猛地增长了一倍多;</p> <p class="ql-block"> 兰州陆运口岸提前开通了,兰州成了名副其实的中国对外贸易的中转站和“内陆港口”;</p> <p class="ql-block"> 兰州航空口岸提前对外开放了,几十条国内国际航线的开通,使中国腹地的兰州与遥远的国度变成了“近在咫尺”;</p> <p class="ql-block"> 程控电话扩容到了38万门,比1991年增长3.8倍,长途交换设备增扩到了3万路端,3条数字微波光缆通讯提前开通,25家无线寻呼台从无到有,7个移动通信基站飞速建成,使兰州和全世界的大中城市紧紧地连在了一起;</p> <p class="ql-block"> 市区十几条主要道路的拓建改造,使兰州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旧城道路改造已初见成效,整个市容为之一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四</span></p> <p class="ql-block"> “大兰州”的梦,梦正酣。建设中国大西北的商贸中心,对一直圆此梦的兰州人来说,不免伴随着心跳。</p> <p class="ql-block"> 因为,兰州人不仅要夜以继日地建设一座现代化的城市,而且要在短时间内探索一条内陆城市迅速对外开放的路子。于是,这里的决策者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如此注重构筑对外开放的格局。</p> <p class="ql-block"> 陇原大地是一块蕴藏着丰富资源的黄土地:北有白银稀土,西有镍铜粮油瓜果,南有黄金铜锌,东有石油煤炭……</p> <p class="ql-block"> 也因如此,当“一五”期间国家把大量资金投入这里的时候,也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思想观念根深蒂固地培植在这里。计划经济时代,兰州的能源、原材料全凭指令性计划调拨,70%的日用消费品由外地供应。然而到了市场经济,这些大进大出的物资和商品却得靠自己去推销、去采购。体制的转变,带来的是严峻的挑战!</p> <p class="ql-block"> 君不见,兰州很多领导人都充当过“商人”——几乎每年要率领一些经贸团队,带着甘肃的特产去海内外搞展示。“醉翁之意不在酒”。当那一车车运去的物资和随后换来的商品源源不断地运进来时,才是圆满成功的标志。</p> <p class="ql-block"> 改革的春风吹醒了兰州人,一旦冷静下来“冷眼向洋”,忽有一种历史的失落感,令“匹夫有责”之士痛心疾首。市场再一次敲响警钟——“发展才是硬道理”!</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五</span></p> <p class="ql-block"> 培育市场主体,是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格局的核心,也是建设兰州商贸中心的关键,因为,有了众多充满活力、有序竞争的市场主体——企业,市场才有活力,经济才能振兴。</p> <p class="ql-block"> 如果说,“以市场发育促改革深化”是对兰州前期改革的一种概括的话,那么在建设兰州商贸中心过程中,兰州则把更多的精力放到了国有企业改革这个重点上。</p> <p class="ql-block"> 围绕重点抓深化,首先需要改革思路上的清晰和深化。兰州在国有企业改革方面的突破,得益于他们较早地认识到:搞好国有企业,就是培育市场主体;有了市场的主体,区域性的商贸中心才有活力。</p> <p class="ql-block"> 有了“培育市场主体”的新观念,于是,按照效益的标准推动国有资产重组和流动,顺理成章地成为深化改革的任务。</p> <p class="ql-block"> 有了深化改革的新任务,于是有了以资产为纽带,以大项目为支撑,通过改组、联合、兼并、培育大企业集团。同时,通过各种形式放活小企业。所谓“抓大放小”,便成为这个思路的合乎逻辑的延伸。</p> <p class="ql-block"> 一系列由点到面,由浅入深,从局部到整体的渐进改革,带来的是一连串令人欣喜的变化。</p> <p class="ql-block"> 市场的主体日趋多元化,国有、集体企业进入市场,逐步成为市场的主体,形成多种经济成分同场竞争、优势互补、共同促进、同步发展的好局面。</p> <p class="ql-block"> 市场开始形成了跨地区、跨行业、全方位开放格局。人不分公私、地不分南北、货不分多少、价不管高低的市场交易打破了传统体制下的地区封锁、部门分割、行业垄断等流通中的弊端。</p> <p class="ql-block"> 市场交易方式愈来愈灵活,价格随行就市,买卖自由简便,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充满了生机和活力。</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六</p> <p class="ql-block"> 产业联动,是兰州商贸中心建设的重要内涵和实施步骤。而实现产业联动,最为重要的是抓住既符合兰州实际,又能联结各项产业、促进各项产业提高的契合点——区域性市场。</p> <p class="ql-block"> 客观而言,在一个相对落后、封闭的地区进行经济起飞前的积累,必然会首先选择“以贸为主”作为突破口。然而,作为一个几十年形成的“老工业基地”和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代表——兰州,如今要“反弹琵琶”——转轨为区域性商贸中心,其间必然要经历惊险的一跳。</p> <p class="ql-block"> 证应了“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那句话,兰州商贸中心的建设之路总是伴随着一连串的坎坎坷坷。</p> <p class="ql-block"> 商贸中心的建设需要加快速度,可是兰州国有企业效益低下,亏损额增加,亏损面居高不下;生产是财富的源泉,可是实力不强导致资金匮乏,便兰州的经济容量难以迅速扩大;交通问题仍未完全解决,导致投资环境还不是很理想;在建设中时常遭遇到的条块、部门、行业的分割和限制对大兰州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市场体系的形成带来了阻力……</p> <p class="ql-block"> 面对这一切,兰州市的决策者显得格外冷静而又坚定,抓住机遇,不过多争论,先干起来再说。</p> <p class="ql-block"> 有了清楚的认识,就有了理智的行动。</p> <p class="ql-block"> ——坚持“两个根本性转变”,加快产业的升级,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p> <p class="ql-block"> ——既充分发挥市场的导向作用,又注重政府宏观管理,保证各项产业的健康发展;</p> <p class="ql-block"> ——坚持科技进步,用现代化科技装备和提高各项产业;</p> <p class="ql-block"> ——把握各项产业之间的内在联系,协调产业间的相互作用;</p> <p class="ql-block"> ——围绕产业联动,进一步做好部门联手,产业联合……</p> <p class="ql-block"> 抓住了振兴经济的突破口,这里便发生了一连串的巨大变化。</p> <p class="ql-block"> 三年来,兰州的经济实力、产业结构及城市的整体功能都大大上了一个台阶,从而也奠定了其“甘肃新的经济增长点”、“西北对外开放窗口”的主要战略地位。</p> <p class="ql-block"> 1996年,兰州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3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0亿元,市场成交额125.2亿元,财政收20.98亿元,分别比1993年增长82%、 %、2.2倍和42.7%。</p> <p class="ql-block"> 农业方面,随着一批上规模、上档次的综合开发基地的建成,基本形成以项目为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发展模式,科技含量、种植规模、产品结构、商品化水平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开始由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形式向产业化、城郊型转变。</p> <p class="ql-block"> 工业方面,随着铝锭、中成药等七大出口基地建成,使出口创汇企业发展到13家。特别是一批产值超亿元的骨干企业脱颖而出,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和潜力,构成了兰州现代工业体系的新框架。</p> <p class="ql-block"> 一批效益好、竞争力强、机制灵活的高科技企业成为兰州工业的“小巨人”,不少优质名牌产品已身世界市场。</p> <p class="ql-block"> 更令人欣喜的是,建设兰州商贸中心,促使了这里的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特别是一批具有现代气息的旅游设施的建成并形成网络,全市接待游客人次逐年上升……</p> <p class="ql-block"> 成功的探索,使这里的决策者感慨万千:重生产与重流通,发展工业与发展商业,发挥老的优势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并不矛盾。在大市场、大流通、大商贸的格局下,无论工业、农业、商业,无论国有经济、非国有经济,都是面向市场则兴,背向市场则亡。</p> <p class="ql-block"> 成功的探索,也使踌躇不前的疑惑团:少了一些盲目的恐慌,就会多几分必胜的信心;照常规走路跟着别人屁股后爬行,充其量只能扒一爪子吃一嘴,不死不活往前挪。</p> <p class="ql-block"> 成功的探索,更使具体操作者信心百倍:摆脱了故步自封、孤军作战,在跨世纪的宏伟工程面前就能省市联动、部门联动、区域联动、产业联动。</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七<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 class="ql-block"> 建设兰州商贸中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可以深信,经过不懈努力和艰苦奋斗,一个现代化的区域性商贸中心——兰州,必将展现在我们面前。</p> <p class="ql-block"> 有人说:“中国的希望在西北,西北的希望在开发,开发的先导是流通。”</p> <p class="ql-block"> 是的,兰州作为中国大西北正在开发的一个新热点,愈来愈多的有识之士将会相中这块“风水宝地”。因为,这里的人毕竟走上了通往开放的里程,这里的人给外来者提供了殷实的土壤。</p> <p class="ql-block"> 几年来,兰州内外客商投资的浪潮始终未消退,甚至愈来愈壮观,本身就意味着兰州已经成为国际经济发展与相互交流的热点。也正因为如此,振兴丝绸之路、开发大西北和建设兰州商贸中心在新的背景下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p> <p class="ql-block"> 可以说,只要有大西北走向世界的冲动和世界走向大西北的渴求,就会有“大兰州”的未来。</p> <p class="ql-block"> 对于兰州来说,过去的三年是值得庆幸的。如果把建设区域性商贸中心当成“三级跳”的话,他们的“第一跳”可以说是跳出了好兆头。</p> <p class="ql-block"> 兰州人是否满足了呢?没有。因为,这里的人们深深地知道,在一片封闭落后的土地上建设如此宏伟的跨世纪工程,谁也不能巴望它会一开始就进入一种理想化的高级开发阶段,必然会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推进。</p> <p class="ql-block"> 兰州人说,“大西北的商贸中心不是自封的,也不是国家给的,必须靠我们高唱《国际歌》,自己解放自己,自己发展自己,在改革实践和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p> <p class="ql-block"> 这里的人们十分清楚,眼前的现实是东西部的差距还在继续扩大,因此,伴随机遇而来的,则是比以往更大的挑战。作为全国最早的一个商贸中心试点城市,兰州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一切都需要自己去拼、去创、去开拓。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攀登新的高峰。</p> <p class="ql-block"> 这里的决策者在时刻敲打自己,商贸中心并不是得到批复就能实现的,在你奔跑的时候,在看见和看不见的地方,都有人和你一道飞奔。因此,只有靠竞争、靠实力、靠智慧,才能跑在前列。</p> <p class="ql-block"> 可也真是,面对新的历史使命,兰州人并没有望洋兴叹,怨天尤人,更没有纸上谈兵,自我封闭,而是紧紧抓住全方位开放这个天赐良机,在探索,在奋争,在实干。</p> <p class="ql-block"> 兰州人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气魄实现自己的梦,建设兰州商贸中心的蓝图正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变为美好的现实!</p> <p class="ql-block"> 甘肃省建设兰州商贸中心办公室 监制</p> <p class="ql-block"> 撰稿 / 编导 王恒真</p> <p class="ql-block"> 兰州电视台 摄制</p> <p class="ql-block"> 1997年7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