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931~1960年)第一阶段</p><p class="ql-block">1931年5月31日,辽宁迫击炮厂从美国引进技术,制成民生牌75型载货汽车。这是我国第一辆国产汽车。然而四个月后,“九一八”事变爆发,即将完成的首批40辆汽车及零部件被日军全部拖走,刚刚萌芽的中国民族汽车工业就这样被扼杀。</p><p class="ql-block">1934年3月,伪满实业部在原辽宁迫击炮厂旧址上成立了同和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该社应日本扩张的需要,从事汽车的修理和组装。此后日本又在哈尔滨、长春等地建立了货车生产厂。到1940年,东北地区的汽车生产能力达到数千辆,其它省市仅有零星试制工作。</p><p class="ql-block">1945年世界汽车工业已经发展了半个世纪,而对于中国来说仍是一片空白。1953年7月15日,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奠基兴建,设计年产3万辆4吨卡车。</p><p class="ql-block">1956年7月13日,第一辆解放牌CA10型4吨卡车驶下生产线,中国第一个汽车工业基地诞生。1960年,济南汽车制造总厂制造出中国首辆重型卡车黄河系列JN150,相等于车辆总质量的14吨。</p><p class="ql-block">(1958~1990年)第二阶段</p><p class="ql-block">1958年后,南京、上海、北京和济南等4个较有基础的汽车制配厂,经过技术改造后,成为第一批地方汽车制造厂。由于我国汽车工业发展之初,就选择以中型载货车、军用车及改装车为发展重点,使得产业结构从开始就出现了“缺重少轻”的问题。矿用自卸车等重型车辆,仍需从苏联和东欧国家大量进口。</p><p class="ql-block">1968年10月,国家一机部要求上海试制大吨位自卸车。</p><p class="ql-block">1969年9月,上海汽车制造厂等单位,采取全国大协作方式,试制成功SH380型32吨矿用自卸车,并送到北京参加国庆20周年游行检阅。</p><p class="ql-block">1971年2月转由上海货车厂生产,至1980年停产,累计生产637辆。</p><p class="ql-block">1971年1月,国家一机部向长春一汽下达研制CA390型60吨矿用自卸车的任务,先后完成两轮样车试制。</p><p class="ql-block">1973年12月31日试制成功。该车长9.2米,宽4.6米,高4.3米,自重43.5吨,由重庆新建机械厂提供发动机。</p><p class="ql-block">1984年,济南汽车制造总厂与中国其它整车、发动机及零部件制造商合并,组成重型汽车工业联营公司,其于1990年与数家相关业务实体组成中国重型汽车集团公司。</p> <p class="ql-block">全面发展阶段(1981~2003年)第三阶段</p><p class="ql-block">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汽车生产的国有控股企业,1997年1月8日注册成立,总部位于安徽省芜湖市,现任董事长兼总经理是尹同跃。公司产品覆盖乘用车、商用车、微型车等领域,奇瑞汽车连续9年蝉联中国自主品牌销量冠军,成为中国自主品牌中的代表和精品。</p><p class="ql-block">吉利控股集团(简称吉利)是中国最早也是最大的民营汽车生产企业,创建于1986年11月6日,其前身是位于浙江省台州市路桥区的黄岩县制冷元件厂,创始人是李书福。</p> <p class="ql-block">2000年12月28日,国家正式批准《关于重汽集团下放山东部分分立重组破产方案的编制》2001年1月18日,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在济南正式宣告成立(简称中国重汽)。2002年8月18日,中国重汽集团建成全国最大的重型汽车桥箱生产基地。</p><p class="ql-block">2003年6月9日,中国重汽集团与沃尔沃卡车公司重型汽车合资项目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正式签约。6月30日,国家商务部批准了中国重汽与沃尔沃合资合作的合同。7月10日,合资企业济南华沃卡车有限公司成立。</p><p class="ql-block">2003年12月18日,中国证监会正式批准中国重汽集团重组山东小鸭电器方案,中国重汽集团开始进入资本市场。2004年2月12日,经深圳证券交易所核准,山东小鸭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变更为“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济南卡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由“小鸭电器”变更为“中国重汽”。2004年8月6日,中国重汽(香港)国际资本有限公司正式在香港注册成立。</p><p class="ql-block">2004年3月31日,济南华沃卡车有限公司举行隆重的开业仪式,同日,本土生产的第一辆沃尔沃重型卡车在济南华沃卡车有限公司下线。</p><p class="ql-block">2004年10月28日,代表国内重型汽车最先进水平的HOW07系列重卡在中国重汽下线。这标志着我国的重型汽车整车技术开始与国际重型汽车先进技术接轨。</p><p class="ql-block">2005年12月12日,中国重汽集团自主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HOW0重型卡车第10000辆车驶下生产线,标志着HOWO重卡当年投放市场当年产销突破万辆,这在中国重卡史上尚属首次,在世界重卡史上也是奇迹。</p><p class="ql-block">2006年4月交通部向社会推荐的道路货运汽车及列车第一批车型正式发布。中国重型汽车集团公司HOWO列交通部首批推荐车型之首,有8种HOWO车型被推荐,分别有厢式运输汽车列车、20英尺集装箱运输汽车列车、散装水泥运输列车、煤炭运输车列车、40英尺集装箱运输车列车。</p><p class="ql-block">2006年4月18日,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动力有限公司在济南成立。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重型汽车发动机生产线正式投入运行。</p><p class="ql-block">2007年,中国重汽集团产销重型汽车突破10万辆,位居国内行业之首,产销规模进入全球前五大重卡制造商行列。</p><p class="ql-block">2008年湘电集团成功研制出200吨级以上交流传动电动自卸车,成为了我国第一家具备这种实力的企业。</p><p class="ql-block">2009年6月,三一矿机成功推出SRT95型95吨刚性矿用汽车。随着中国工程机械企业不断参与国际竞争,中国品牌的载重汽车产量也在逐步增大,技术也日臻成熟,已经初步具备了参与国际化竞争的实力。</p> <p class="ql-block">解放CA10型载货汽车</p><p class="ql-block">中国汽车的起跑线是从1953年的7月15日开始的。在那一天,第一汽车制造厂破土动工,并在3年之后成功生产出第一辆解放牌4吨载货汽车。</p><p class="ql-block">1957年5月,一汽开始仿照国外样车自行设计轿车;1958年先后试制成功CA71型“东风牌”小轿车和CA72型红旗牌高级轿车。同年9月,又一辆国产“凤凰牌”轿车在上海诞生。“红旗牌”高级轿车被列为国家礼宾用车,并用作国家领导人乘坐的庆典检阅车。“凤凰牌”小轿车参加了1959年国庆十周年的献礼活动。</p> <p class="ql-block">北京牌BJ210C型越野汽车</p><p class="ql-block">1964年,国家确定在三线建设以生产越野汽车为主的第二汽车制造厂,二汽是我国汽车工业第二个生产基地,与一汽不同,二汽是依靠我国自己的力量建设起来的工厂(由国内自行设计、自己提供装备),采取了“包建”(专业对口老厂包建新厂、小厂包建大厂)和“聚宝”(国内的先进成果移植到二汽)的方法,同时在湖北省内外安排新建、扩建26个重点协作配套厂。二汽的建成,开创了中国汽车工业以自己的力量设计产品、确定工艺、制造设备、兴建工厂的纪录,检验了整个中国汽车工业和相关工业的水平,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上了一个新台阶。</p><p class="ql-block">1976年,全国汽车生产厂家增加到53家,专用改装厂增加到166家,但每个厂平均产量不足千辆,大多数在低水平上重复。从1964年起,上海汽车厂批量生产了上海牌(原凤凰牌)轿车,逐渐形成5000辆的年产水平,同时,上海一批零部件厂和附配件厂也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而相继成长。</p> <p class="ql-block">东风牌载货汽车</p><p class="ql-block">汽车工业经过这一阶段的摸索成长,1980年生产22.2万辆,是1965年产量的5.48倍;1966~1980年生产中类汽车累计163.9万辆;汽车生产向多品种、专业化发展,生产厂点近200家;1980年大中轻型客车生产1.34万辆,其中长途客车6000多辆;1980年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169万辆,其中载货汽车148万辆。</p> <p class="ql-block">比亚迪汽车--比亚迪股份的直属子公司。2003年,比亚迪正式收购陕西秦川汽车有限责任公司,组建比亚迪汽车,进入汽车制造与销售领域,开始了民族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征程。比亚迪汽车坚持自主研发、自主品牌、自主发展的模式,以“造世界水平的好车”为产品目标,以“打造民族的世界级汽车品牌”为产业目标,立志振兴民族汽车产业。</p><p class="ql-block">在改革开放方针指引下,汽车工业进入全面发展阶段。汽车老产品(解放、跃进、黄河车型)升级换代,结束30年一贯制的历史;调整商用车产品结构,改变“缺重少轻”的生产格局;引进技术和资金,建设轿车工业,形成生产规模:行业管理体制和企业经营机制改革,汽车车型品种、质量和生产能力大幅增长。在这20年中,中国汽车工业发生了大变革,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的一个旧时代的结束和一个新时代开始的分水岭。</p><p class="ql-block">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2000年,中国生产了200万辆车,占全世界份额的百分之三点五。而这一数据,以每年两位数的增长率而不断变化。2007年我国汽车产销双双超过880万辆,同比增长高达22.02%,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汽车消费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