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川雄诗评(初七人日/陈观友)(67)

红叶

<p class="ql-block">初七人日</p><p class="ql-block"> 陈观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立于天地始洪荒,万载分流各短长。</p><p class="ql-block">何去何从悬念久,女娲可否指迷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红叶点评:</p><p class="ql-block"> 陈观友先生的《初七人日》一诗,以古朴的语言和深邃的意境,引领读者步入一个对生命起源、命运走向及宇宙奥秘探寻的哲学殿堂。此诗虽短,却意蕴悠长,令人回味无穷。</p><p class="ql-block"> 首句“立于天地始洪荒”,以宏大的视角开篇,将读者的思绪瞬间拉回到宇宙的初创时期,那种混沌未分、天地未判的原始状态,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壮阔,也暗示了人类文明的渺小与短暂。不仅奠定了全诗宏大的基调,也激发了人们对生命起源的好奇心。</p><p class="ql-block"> 次句“万载分流各短长”,转而描绘生命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万物生灵各自演绎着不同的生命轨迹,有的璀璨夺目,有的默默无闻,有的短暂如流星,有的悠长似江河。既是对生命状态的客观描述,也隐含了对命运无常的感慨。</p><p class="ql-block"> 三句“何去何从悬念久”,以设问的形式,将读者的注意力引向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在纷繁复杂的人生旅途中,每个人都面临着选择与挑战,而未来的不确定性更是让人心生疑虑与困惑。不仅表达了人类对命运的探寻与追问,也体现了诗人对生命价值的深刻思考。</p><p class="ql-block"> 末句“女娲可否指迷茫?”以神话传说中的女娲形象作为寄托,寄托了诗人对宇宙奥秘与生命真谛的渴望与探求。女娲作为创世女神,象征着智慧与力量,诗人借此询问,既是对未知世界的敬畏,也是对生命意义的终极追问。</p><p class="ql-block"> 《初七人日》一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内涵,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命运及宇宙的深刻思考,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哲学意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