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热河一村园文苑网络微刊</p><p class="ql-block">2025第183期总第(209)</p><p class="ql-block">热河虽小名四海,世界虽宏一村园。</p><p class="ql-block">闲坐笔吟山庄赋,寄情托景志抒安。</p> <p class="ql-block">过大年,品年味之</p><p class="ql-block">——闲话“飞花令” </p><p class="ql-block"> 作者/牛伯忱</p><p class="ql-block"> 《中国诗词大会》俨然成为中央电视台献给人们的一道丰盛年夜饭。</p><p class="ql-block">观《中国诗词大会》最激动人心的情节,莫过于“飞花令”了。</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知道“飞花令”,还是上初一的时候,读巴金先生《激流三部曲•家 • 春 •秋》。巴老在《家》的第十三章中写道:</p><p class="ql-block">……瑞珏等众人的声音静了下去以后,才慢慢辩解说:“……我们还是行酒令吧?”</p><p class="ql-block"> “我赞成”。觉新首先附和道。</p><p class="ql-block"> “行什么令”坐在瑞珏下边的琴问道。</p><p class="ql-block"> “我房里有签,喊鸣凤把签筒拿来罢”。瑞珏这样提议。</p><p class="ql-block"> “我想不必去拿签筒,就行个简单的好了。”觉民表示意见。</p><p class="ql-block"> “那就来飞花令”琴抢着说……</p><p class="ql-block"> “那么让我先说。三表弟,你先吃酒!”琴一面说,一面望着觉慧微笑。</p><p class="ql-block"> “为什么该我吃酒?你连什么也没说。”觉慧用手盖着酒杯。</p><p class="ql-block"> “你不管,你只管吃酒好了。……”我说的是:——出门俱是看花人,你看是不是该你吃酒。”琴说。……</p><p class="ql-block"> “现在该你吃酒了。——春风桃李花开日”。</p><p class="ql-block"> 从觉慧数起,第五个果然是琴。于是琴黙黙地端起酒杯,喝了一口,说了一句:“桃花乱落如红雨”。该坐在下面的淑英吃酒。说了句:“落花时节又逢君”。又该坐在下面的淑华吃酒。淑华想了想,说了句:“若待上林花似锦”。数下去,除开淑芬、觉群等三人不算,数过淑贞、觉英、觉慧,恰好数到觉民,于是觉民吃了酒。说了句:“桃花潭水深千尺”。接着觉新吃了酒。说句:“赏花归去马蹄香”,该瑞珏吃酒。瑞珏说:“去年花里逢君别”。又该淑英接下去,淑英吃了酒顺口说:“今日花开又一年”。这时轮到淑贞了。淑贞带羞地呷了一小口酒,勉强说了句:“牧童遥指杏花村”,数下去又该瑞珏吃酒。瑞珏笑了笑,说了句:“东风无力百花残”。该觉英吃酒,觉英端起杯子把里面的余酒喝光了,冲口说出一句:“感时花溅泪”。</p><p class="ql-block"> “不行!不行!五言诗不算数,另外说一句。”瑞珏不依地说……。</p><p class="ql-block"> 巴金先生虽然在这里表现了旧时代大家族少爷小姐们的闲适生活以及几位人物的微妙关系,并以所“飞”诗句透视人物性格命运。但巴老同时展示了有关“飞花令”的几条信息。一、飞花令起初是一种酒令,而且是最简单的酒令之一;二、小说里高家的飞花令不是谁“飞”不出诗来谁喝酒,而是轮到谁“飞”完诗,顺时针数,“花”字在第几字,第几人喝酒“飞”诗。酒令之意不在酒,在乎“飞”诗也;三、高家的“飞花令”只许“飞”七言唐诗,不准“飞”五言诗和宋诗宋词等。</p> <p class="ql-block"> 当然“飞花令”的起源比巴金先生的时代更早。《红楼梦》、《镜花缘》等名著都有《飞花令》的描写。“飞花令”得名于唐韩翃的《寒食》:“春城无处不飞花”。“飞花令”是以各种形式存在的,巴金先生写进《家》中的仅仅是其中一种形式。“飞花令”有多种形式,丰富多彩,饶有趣味。其另一种形式难度相对大一些,是“飞花令”的基本形式。这种形式是这样的,如:第一位说“花近高楼伤客心”,“花”在第一字;第二位则说“烟花三月下扬州”或“乱花渐欲迷人眼”,都可以,“花”字必须是第二字;第三位则说“春江花朝秋月夜”,或“一片花飞减却春”,“花”为第三字;第四位说“人面桃花相映红”或”山桃红花满上头“,“花”为第四字;第五位说“不知近水花先发”或“雨前初见花间蕊”,“花”为第五字;第六位说“出门俱是看花人”或“桃花净尽菜花开”,“花”为第六字;第七位则说“霜叶红于二月花”或“犹为离人照落花”,“花”在第七字,以此类推。这种“飞花令”层次高得邪乎!虽然这种“飞花令”难度很大,但毕竟只有一个“花”字,更高层次的“飞花令”要求像她的母体“春城无处不飞花”那样,每句中必须既有“花”字又有“飞”字。“中国诗词大会”的超级“飞花令”就是源出于此。“飞花令”也称“飞红令”,也就是将诗中的“花”字变通为“红”字。著名剧作家汪曾祺先生短篇小说集《晚饭花集》最后一篇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清代书画大师扬州八怪之首金农金冬心参加了一个富商攒的饭局,主客新任盐务道(道台)铁保珊坐首席,金冬心主陪坐次席,做东的大盐商程雪门坐三席……所出席客人藩臬二司、当地耆绅、清客名士……,济济一堂。酒过三巡,铁保珊提出行酒令。行“飞红令”,各人说一句或两句古人诗词,要有“飞”、“红”二字,但须有出处。铁保珊自己先说了两句:“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出处是《红楼梦》中林妹妹著名的《葬花吟》……等轮到主东程雪门,程说了句“柳絮飞来片片红。”这是一句不合客观逻辑的诗句。在座者都说:“柳絮怎会是红的?杜撰!杜撰!”;“罚酒!罚酒!”弄的程雪门十分尴尬!这时候,金冬心站起来,说:“这是一首元人咏平山堂的诗!”说着吟诵了全诗:</p><p class="ql-block">廿四桥边廿四风,凭栏犹忆旧江东。</p><p class="ql-block">夕阳返照桃花渡,柳絮飞来片片红。</p><p class="ql-block"> 大家一听齐声叫好“妙!妙极了!”……铁保珊拈须沉吟:“这是元朝人的诗吗?……金冬心真是捷才!出口成章,不动声色。快!而且好!有意境……” </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程雪门给金冬心送来1000两银子酬谢。程雪门心知肚明,自己“飞”不出古人诗,情急之下,胡诌了一句不通的诗句,幸好金冬心解围给挽回了面子。</p> <p class="ql-block"> 《红楼梦》里有关“飞花令”的情节比比皆是。如:第二十八回;第五十回、第六十二回……等等,都有“飞花令”的描写。当然最精彩,也是影响最大的是第二十八回:《蒋玉涵情赠茜香罗;薛宝钗羞笼红麝串》。参加者有贾宝玉、蒋玉涵、薛蟠、冯紫英、妓女云儿……等。宝玉发个新令:如今要说“悲”、“愁”、“喜”、“乐”四个字,却要说出“女儿”来,还要注明这四个字的原故。说完了,喝门杯,酒面要唱一个新鲜曲子,酒底要席上生风一样东西——或古诗、旧对、《四书》《五经》成语。</p><p class="ql-block"> 这么高难的“飞花令”,我们先看看宝玉是怎样说的:“女儿悲,青春已大守空闺;女儿愁,悔教夫婿觅封侯;女儿喜,对镜晨妆颜色美;女儿乐,秋千架上春衫薄。”宝玉唱的新鲜曲子是:“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咽不下玉粒金波噎满喉;照不尽菱花镜里形容瘦;展不开的眉头;挨不明的更漏;呀!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宝玉接着饮了门杯便拈起一片梨来,说道:“雨打梨花深闭门”。完了令。整个“飞令”过程一气呵成,曹公在这里怎样用“飞令”来塑造人物,不是本文主旨,本文讨论的是这种“飞令”的形式,那么的井然有序,那么的互为注脚,那么的既连贯又有独立性,那么的耐人寻味的难度。既“飞”进了“女儿”又“飞”进了“悲愁喜乐”,而且都能解释原故。唱了曲子,都是自己创意!最后一句古人经典必须“飞”进饭桌上有的东西。宝玉说了秦观(李清照)《鹧鸪天》:“雨打梨花深闭门”,所“飞”的“梨”字,饭桌上有。冯紫英“飞”了温庭筠《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饭桌上也有鸡肉。云儿“飞”了《诗经》:“桃之夭夭”,桃子饭桌上也有。蒋玉涵“飞”了陆游《山居书喜》:“花气袭人知昼暖”,饭桌上有木樨花。有本有源,有根有据。(三人所“飞”的“女儿悲愁喜乐”及曲子从略)。轮到薛蟠完令,应该是《红楼梦》中表现最成功最有趣儿的情节之一。薛蟠说:“女儿悲,嫁了个男人是乌龟”,“女儿愁,绣房钻出个大马猴”,虽然很搞笑,但也合情合理;尽管“打油”,比“白狗身上肿”,一点儿不差。接着这个呆霸王出人意料地说:“洞房花烛朝慵起”!众人都诧异道:“这句何其太雅”!薛蟠接着说“女儿乐……”(极为不雅,从略!)曹公用生花妙笔写了《红楼梦》中的这次“飞花令”。大手笔就是大手笔!《红楼梦》里的“飞花令”,没有机械、简单地背诵前人诗词,曹公的创意:大观园里的俊男靓女们,个个都才气冲天,出口不凡。所“飞”古人和原创都轻车熟路。尽管薛蟠号称呆霸王,除去曹公有意拿薛蟠搞笑的那几句外,但他那句“洞房花烛朝慵起”也颇具品位。再看第六十二回《憨湘云醉眠芍药裀;呆香菱情解石榴裙》中的“飞令”也非常精彩,众人在大观园红香圃为贾宝玉摆寿酒。参加者,人物众多,几乎囊括了《红楼梦》所有主要人物。有:宝玉、黛玉、宝钗、宝琴、迎春、惜春、探春、鸳鸯、香菱、玉钏、袭人、彩云、紫鹃、莺儿、晴雯、小螺、司棋、尤氏、岫烟、李纨和史湘云……等等等等。先是“猜拳”、“射覆”……“一时,湘云赢了宝玉,袭人赢了平儿,二人限酒底酒面”,湘云便说:“酒面要一句古文,一句旧诗,一句骨牌名,一句曲牌名,还要一句时宪书(历书)上的话,共总成一句话,酒底要关人事的果菜名。”黛玉替宝玉说的酒面是:落霞与孤鹜齐飞,风急江天过雁哀,却是一只折足雁,叫得人九回肠,——这是鸿雁来宾。酒底是:榛子非关隔院砧,何来万户捣衣声?湘云说的酒面是:奔腾澎湃,江间波浪兼天涌,须要铁锁缆孤舟。既遇着一江风,——不宜出行。酒底是:这鸭头不是那丫头,头上那有桂花油?黛玉的酒面古文为《滕王阁序》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古诗“风急江天过雁哀”当为陆游《寒夕》:“风急江天无过雁”的化用;骨牌名“折足雁”;曲牌名为《九回肠》,出自司马迁《报任安书》“肠一日而九回;时宪书“鸿雁来宾”出自《礼记•月令》:“秋季之月,鸿雁来宾”;酒底:果菜:“榛子”,席上果菜(榛瓤)说人事。《左传》中“榛栗”为“妇人之贽”曰:“盖以‘榛’声近‘砧’,取其虔于事也。”则“榛子”又可暗谐“虔子”,即一片挚诚、忠贞不渝的意思。史湘云的酒面古文是欧阳修《秋声赋》:“奔腾澎湃”;古诗为杜甫《秋兴八首》:“江间波浪兼天涌”;骨牌名为“铁索缆孤舟”。说的是赤壁之战,曹操自锁战船,遇见“一江风”为孙刘联军火攻所破;时宪书为“不宜出行”,所说的“历书”过去叫“黄历”,记载了哪天“黄道吉日”、“黑道凶日”,“宜出行”或“不宜出行”;“鸭头”是桌上的一道菜与“丫头”谐音。桂花油——古时妇女用的搽发油……不必赘述。曹公设计的“飞令”是为了下文史湘云“醉卧红芍药”而铺垫。但曹公并没有顾此失彼,同时渲染宝玉黛玉爱情主题。黛玉飞出“落霞与孤鹜齐飞”,当然希望“秋水共长天一色”!然而“风急江天过雁哀”是现实!但曹公将陆游诗“风急江天无过雁”写成“风急江天过雁哀”通过黛玉的口吻说出的陆游诗是有意为之还是笔误,我辈才疏学浅,就不得而知了。当然“过雁哀”比“无过雁”更能体现宝黛性格和命运。曹公设计的“飞令”内容与“红楼”主题环环相扣。</p> <p class="ql-block"> “飞花令”秀红,滥觞于河北电视台的《中华好诗词》,影响到中央电视台做《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将“飞花令”这种旧时代文人雅士的这种高雅的“行酒令”改头换面拿来展示,旧的形式赋予其新的意义,成为一种人们喜闻乐见的电视节目。曹公调动了所有的智商与情商,将“飞花令”这种“行酒令”煞费苦心地用多种形式全方位地展示给读者,主要展示的是大观园里少爷小姐们闲适无聊的打发日子,参与者自己玩儿,不关别人的事儿。《中国诗词大会》的主办者显然受到曹公及古人启发,破天荒且创造性地将“飞花令”搬上了荧屏,成为屏外人茶余饭后的赏心乐事!“飞花令”从贵族家的少爷小姐、文人雅士的神坛上走了下来。荧屏外的观众自不必说,实际参与者也包罗了从总角少年到古稀老人,从工农兵到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硕士、博士……五行八作、三教九流,同台献艺。外卖小哥还得了冠军!《中国诗词大会》的编导设计者们,在原来的行酒令的基础上从纯娱乐角度出发,设计出既以传统“飞花令”为基础,而又更适宜舞台表演的崭新套路来。一、因为脱离了“行酒令”,所“飞”的字眼已不再限制第“N”字 ; 二、也不再限制“飞”七言唐诗,必须是七言唐诗,五言唐诗不行。“飞”五言唐诗,必须是五言唐诗,七言唐诗不行。“飞”宋词必须是宋词,清词不行。三、所“飞”的字眼也不再是“花”啊!“红”啊的!“春”、“秋”、“日”、“月”、“杨”、“柳”、“梅”、“兰”……以及数字等等,都可以“飞”。四、程序简单明了了。谁“飞”不出来,谁输!齐活!</p> <p class="ql-block"> 观看《中国诗词大会》对于喜好传统文化的人来说,是一种享受。对于广大观众以及节目本身来说,俨然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对于主创者来说,则是献给广大观众的一道年夜文化大餐。无论您喜不喜欢诗词?也无论您懂不懂诗词?……一次朋友聚会,其中有喜欢诗词,也有不喜欢诗词的。有懂诗词的,也有不懂诗词的。但大家都不约而同的谈起了《中国诗词大会》,不喜欢诗词和不懂诗词的朋友也看了《中国诗词大会》,并说《中国诗词大会》给他们带来了欢乐,使自己长了见识!尤其“飞花令”,真热闹!有意思!过瘾!喜欢诗词和懂诗词的朋友则说,观看《中国诗词大会》正好检验自己掌握诗词知识的程度,随着“飞花令”的进行,自己也黙黙地跟着“飞”呀!“飞”呀!“飞”……。</p> <p class="ql-block">主编:唐永学</p><p class="ql-block">副主编: </p><p class="ql-block">牛伯忱 赵士红 戴俊卿 周保祥</p><p class="ql-block"> 马剑英 刘瑞琴 张文革 </p><p class="ql-block">编委:</p><p class="ql-block">徐福文 马松涛 温天河 唐增虎 </p><p class="ql-block">鲁景华 关胜伶 郭亚斌 韩国占</p><p class="ql-block">艺術顾问:</p><p class="ql-block">宁继东 陈宝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