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年春节过后,农历正月初二和初三连着二天的晚上,我看了二回灯会,它们是仙桃沔阳公园的灯会和武汉园博园的灯会。</p><p class="ql-block"> 灯会是我国一种古老的民俗文化活动,一般在春节前后至元宵节期间举行,具有深厚的历史背景和丰富的文化内涵。</p><p class="ql-block"> 灯会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代,最初是民众为了驱除虫害而举行的“火把节”,人们持火把在田野中驱赶虫兽,以期获得好收成。到了隋唐宋时期,灯会逐渐从单纯的农业活动转变为具有观赏性的文化活动并逐渐盛行起来。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赛灯、观灯,上戏、猜灯谜等。</p><p class="ql-block"> 春节和元宵节期间,人们会挂起各种花灯,包括传统的圆灯、龙灯、宫灯、走马灯等,造型常以动物、植物、历史人物和神话故事为主题。这些花灯不仅美观,还传递着人们对幸福生活的美好期盼。</p><p class="ql-block"> 猜灯谜是灯会特别是元宵灯会的重要活动,人们将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花灯上供人猜测。</p><p class="ql-block"> 在一些地区,人们会在灯会上进行祈福活动,如在灯上写下愿望,祈求新的一年平安、幸福。</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今年的春节,乙巳蛇年大年一过。正月初二,我就从亲家的农村老家返回仙桃市。女儿说春节期间沔阳公园里晚上举行灯会,要带我去看看。</p><p class="ql-block"> 提起去看灯会,我脑海中又浮起片片段段的回忆。小时候在自已老家或邻村别乡,都有些与灯会有关的活动,其中有看戏,看舞狮和猜灯迷的。但都是乡里乡气的,内容简单,规格较小。</p><p class="ql-block"> 记得有一回去邻村看戏,现在也不知道是何时,反正是在晚上,我们早早吃过晚饭,爸妈就带着我和弟妹三个,要步行好几里路,去一个村里看戏。我们在路上,就远远地看到村子里灯火通明,看戏台搭在村口的一个晒谷场上。我们到时,戏台前挤满了人,在村里主要的地方,一些树枝上挂上了盏盏灯笼,枣树上,梨树上,楝树上,春树上,还有竹林的竹梢上。那灯笼有大有小,是由竹篾扎好,再糊上透明的绸丝纸,里面是点蜡烛的。也有些人家的小孩提着自制的灯笼玩,引来好几个小孩围观。路边上或戏台后面的空地上,有点着灯买夜食的,如甘蔗,荸荠,花生,瓜子,还有买糖葫芦的、糖艺品的,麻滋,油条和油饼的,小货郎在货担上摆上许多玩具,如猴子登梯,军棋,万花筒,口哨等。</p><p class="ql-block"> 戏台上,唱戏的人,咿咿呀呀地唱着,我们小孩听不懂,唱的时候,多半在台下跑来跑去的,在看戏的人群中穿来穿去,遇到台上出现打斗的场面时才会入迷地看看。大人们特别是老了个年纪的人,他们是看得入神了,也舍不得早点离开戏台回家睡觉了。等到戏唱完了,我们也随着人流走开,人们提着灯,打着手电筒,向四处散开各自回家了。我的爸妈却添了负担,因为弟妹睡着了要背着或抱着他们走路回家。</p><p class="ql-block"> 在读大学时,每当元宵节,国庆节或文艺晚会时,也能看到灯会时的一些活动内容,如猜灯迷,演唱,杂技,魔木,踩高翘和舞狮等活动。</p><p class="ql-block"> 参加工作后有时也会去一些地方看灯会,但活动气氛不浓,欣赏兴趣不足,也就渐渐对灯会谈陌了。</p> <p class="ql-block"> 这天晚上,我来到沔阳公园看灯会,感觉还比较新奇好玩。可以说,除了电视以外,还从来没有见过如些规模盛况,别具地方特色的灯会了。</p><p class="ql-block"> 在沔阳公园里,河岸上,走廊里,虹桥中,挂起了五光六色的灯笼,亮起了各种彩灯。有植物造形的荷花灯,莲蓬灯,莲藕灯。有动物造形的河马灯,梅花鹿灯,青蛙灯。还有神话中的人物灯,如悟空猴灯。当然还有隆重的庆祝丰收年的巨大彩灯。</p><p class="ql-block"> 公园里,人头攒动,接踵而至。人们燃放烟花,猜灯迷,看皮影,上舞台参加你画我猜题活动。特色小吃也吸引不少大人小孩,这些小吃中,有卖饮料的,有卖糖葫芦的,有卖米糕的,有卖藕粉糊的,有卖羊肉串的…。</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们随人流进入公园内,通过彩灯装扮绚丽的大桥,来到公园的另一边,有一个很显目的大舞台,台下挤满了游人,在观看猜题目的游戏。舞台的前面河堤岸上,不少人在燃放烟花,那烟花的名种就多了,我也无暇认识。有的烟花飞上空中,然后烟花成一片的炸开,象天女散花似的,有的烟花在空地上打着转儿地散开,象风火轮似的。摔炮是人们喜欢的一种烟花炮,大人小孩都爱玩,啪啦一声摔在你身后或跟前,你稍不留神就会被吓得一跳。人声鼎沸,烟花的气雾弥漫在公园和河畔的上空,有点呛人塞鼻了。</p> <p class="ql-block"> 我在欣赏烟花表演的同时,也一边挤到舞台的前面观看了一些时间的猜题目和皮影戏。猜题目是主持人与观众互动的活动,也有趣,台上台下气氛活跃。这样的活动需要二位主持人与二位参与者配合进行,银幕上不断显示要猜的关键字词等题目,暂停后一人对照文字并比划着,另一人背对银幕把内容猜出来,比画或猜不着的可以说过,在规定时间内,正确猜对次数多的获胜。</p><p class="ql-block"> 沔阳公园里灯会,热闹非凡,使人流连,叫人陶醉,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又夹带着乡土气息。</p> <p class="ql-block"> 农历正月初三下午,天气并不作美,下起了小雨,而且北风凛冽。我又去了一趟武汉,主要目的是去武汉园博园看灯会。我们动身去武汉比较晚,到了汉口站乘地铁往目的地方向去,又一边逛了逛商城,吃了个晚饭,至晚上六点四十才进入园博园。</p><p class="ql-block"> 园博园内,南广场的舞台表演已接近尾巴,我们赶到时只看到了舞龙狮的表演。于是又随人流来了众乐苑,在那里将举行打铁花的表演。我们来到那里时,舞台前面的棚栏前早已站满市民和游客,等待打铁花表演的开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我还是第一次听说打铁花这种灯会表演项目。 </p><p class="ql-block"> 打铁花是中国一种极具观赏性的传统民间艺术,起源于宋金时期,兴盛于明清,被誉为“民间焰火之王”。它最初是古代汉族冶铁工匠在春节等重要节庆时创造的一种祈福仪式,后来逐渐演变为节庆表演艺术,</p><p class="ql-block"> 打铁花的表演过程充满力量与美感。表演者将铁块加热至1600℃以上,融化成铁水,然后用特制的木勺将铁水泼洒到空中,或撞击坚硬的物体,使铁水在空中炸裂成万千火星,形成流光溢彩的壮观景象。整场表演通常伴随鼓乐和锣声,营造出热闹的节庆氛围。</p> <p class="ql-block"> 铁花飞溅,散向舞台的天空,似流星,似烟花,在游客前面闪耀出一道道亮灿灿的美景。旋转的铁花,象一轮轮的火球在飞转,旋出风火轮的美妙形状。许多游客把打铁花的视频或照片揽入手机之中,供自已或朋友欣赏。我也挤在护栏边看边录了好几段视频。打铁花的确是一场精彩的表演,演出结束时游客们拍手称快,一片欢呼。</p><p class="ql-block"> 炫丽的铁花,耀向夜空。新春的灯会,喜迎客人。我是无法用文字语言来描述这美仑美奂的壮丽画面。</p> <p class="ql-block"> “蒜鸟”灯组无疑是今年灯会的一大亮点。这只2米高的“蒜鸟”不仅造型可爱,还会发出武汉话音效,“蒜鸟蒜乌,都不涌易"。日常生活和交往中,人们免不了会发生一些矛盾,小磨擦,磕磕碰碰,这时如果都能想到"祘鸟",说一说,算了算了,都不容易,也就能化解纠纷和矛盾,彼此让一让,退一步。因此祘鸟也是一种和平之鸟,和谐之鸟。这里吸引了不少游客驻足打卡,我也不例外,而且发了抖音让大家品赏。这样在灯会中我们不仅能欣赏到美丽的花灯,还能学到许多与长江文化和传统文化相关的知识。</p><p class="ql-block"> 武汉园博园的灯会,高雅气派,明丽中又富有特色,热闹中又略显安静。</p> <p class="ql-block"> 现代社会中,灯会依然是春节期间重要的文化活动之一,各地的灯会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也融入了更多现代科技元素。</p><p class="ql-block"> 2025年春节,沔阳的灯会和武汉的灯会就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我就是这两地灯会的匆匆过客,虽然有马观花似的过场,但也确实欣赏到不同地区的灯会有着各自的特色和传统。</p><p class="ql-block"> 灯会不仅是一场视觉盛宴,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p><p class="ql-block"> 如果有时间,有机会,我会关注和欣赏灯会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