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洛南保安第二届农耕展演纪实</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5年2月3日,农历乙巳蛇年大年初六,洛南县保安镇玩大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由保安镇政府主办,农耕达人温学辉总指挥,警车开道,书记镇长保驾护航,马三妹,舞动人生等众多网红主演,数千名粉丝参演,数万名群众参与的农耕文化展演精彩亮相。</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么说吧,这一天是难得的晴好天气,十点多群众开始集结,直到三点多仓颉广场都是人山人海。三点多主场演出结束,堵车四个多小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你说牛不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保安镇是一个了不起的小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它地控渭华入山要道,自古为洛南大镇,兵家必争之要地。距今五千年前的炎黄时代,左史官仓颉随人文初祖轩辕黄帝游洛水至保安,“仰观奎星园曲之势,俯察龟文、鸟迹、山川”,在洛水之阴,阳虚山下创造了28个华夏有记录的最早文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字润千年,文秀保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所以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说到山清水秀,人杰地灵,就不得不说保安镇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农耕达人温学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温学辉,男,1962年出生,中共党员,原保安镇鱼龙村党支部书记,曾任洛南县十五届、十六届、十七届人大代表,现任洛南县十八届人大代表。省民协会员、市民协副主席、市级非遗传承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在这个急功近利的年代牢牢守住了初心。</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非常敬重非遗文化和农耕文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农耕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火种,但最重要的是它让我们吃饱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自2005年起,他便不断收藏散落在民间的农耕民俗老物件2000余件,这些农具陪伴他度过了童年和青年时代。而现在,这些曾经为创造美好生活而作出重大贡献的生产、生活用具正逐渐被人们淡忘。他收藏传统农具是让年轻人了解传统农耕文化,让他们知道粮食是如何来的、衣服是如何一针一线织成的。“这些年,收藏这些东西还真不容易,深山中交通不便就不说了,有的东西人家出手的时候要价奇高,我难以承受,可是收不到这些东西,我又觉得十分可惜,害怕有价值的藏品就此流失,我常常为此失眠。”他的这一段话道出了收藏农具之路的艰辛和不易,也透露出了他保护这一份珍贵的乡土记忆的决心。随着藏品越来越多,保安镇政府也给予了温学辉一定的支持,在镇上为他提供了三间房作为展示馆。今年,为支持洛南手工特色非遗一条街建设,将部分老物件无偿捐献给了镇政府。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每年他都组织群众搞农耕文化展演,参演演员都超过300人,2024年春节的农耕展演还上了陕西新闻联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正如一位网友看了2025年第二届农耕展演活动所说:这才是当年60、70一代人的真实写照,80后多半体验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也许90,00后就不记得了,但有了他的努力,他们会常常记起,记起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前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坚守初心,淡泊名利,善莫大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让我们回到人山人海的活动现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展演过程中,气氛异常热烈。观众们纷纷拿出手机、相机记录下这珍贵的瞬间。他们看着那些熟悉的农耕场景,不禁感叹时光荏苒,回忆满满。那些曾经陪伴他们度过无数个春秋的农耕工具,如今已成为历史的见证,成为我们的前辈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见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正如一位演员那饱含沧桑的吆喝:我撸起袖子加油干,只为社员吃饱饭。</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展演现场,演员们们身着传统服饰,演示着古老的农耕技艺。他们有的模仿耕地、播种,有的模仿浇水、施肥,有的模仿收割、打谷,每一个环节都显得那么自然、和谐。观众们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时代。</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个时候结婚就是这么朴素,但能相守一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转一响你看到了几样?</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场农耕文化展演,不仅让我们重温了农耕记忆,更让我们意识到农耕文化的千年魅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秦岭深处,农耕文化展演如同一股清流,滋润着人们的心灵。它不仅唤醒了沉睡的农耕记忆,更让那些即将消失的农耕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随着展演的结束,我们带着满满的回忆和感慨回到了自己的生活。然而,这场农耕文化展演的影响并未结束。它像一颗种子,种在了每个人的心中,慢慢生根发芽,让农耕文化在秦岭深处传承不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秦岭深处的农耕记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让我们共同努力,保护好这份记忆,让它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