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天是2025年2月4日,农历正月初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今天也被称为“人日节”或“人胜节”,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背景的传统节日。</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这个节日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老的神话传说,据传女娲在创世时,前六天分别创造了鸡、狗、猪、羊、牛、马等动物,直到第七天才创造了人类。因此,正月初七被视为人类的诞辰日,象征着人类的尊贵与独特。</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初七人日节的记载最早见于西汉东方朔的《占书》,书中提及除“人日”外,还有六畜与五谷之日,通过占卜祈求全年人丁兴旺、六畜繁盛、五谷丰收。至晋朝,兴起剪彩为人形的“人胜”习俗,南朝梁时,“人日”转变为“人胜节”,并增添了吃七种菜羹、贴人胜、登高赋诗等庆祝活动。唐朝时,“人胜节”盛况空前,皇帝常宴请群臣。宋朝以后,“人胜节”逐渐衰落,但“正月初七(人日)”仍被视为重要节日之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初七人日节的主要习俗和活动:一是家庭团聚:初七人日节强调家庭团聚,人们不出远门,不走亲串友,一家人在家团聚。二是占卜吉祥:根据气象判断吉凶,如天气晴朗则预示一年顺利,若阴晦则兆灾患。三是戴人胜:古代有戴“人胜”的习俗,即用彩纸、丝帛等材料制成小人的形状,戴在头上或贴于屏风等处。四是吃七宝羹:用七种新鲜的节令蔬菜加入米粉做成羹食用,寓意除去污浊之气、医治百病。五是登高:象征积极祝颂祈福。六是送灯:人们会去土地庙送灯,家里有几口人就点上几个灯捻儿,无子的人家还可以去偷灯,认为这样可以求到儿子。在一些地方,人们还会吃面条来庆祝。</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尽管到了正月初七这天,人日节的庆祝方式有所简化,但仍然有许多家庭会选择在这一天团聚,吃传统美食,如长寿面、七宝羹和煎饼等,寓意吉祥如意、幸福安康。此外,一些地方还会举行登高、送灯等传统活动,以祈求新的一年平安顺遂、福气满满。</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