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文 春九美华</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图 网络(感谢原摄影)</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美篇号 982256</b></p> <p class="ql-block">清晨的阳光洒在福袋上,那上面装饰着的富贵之花,仿佛是大自然献给新的礼物。“早安”二字,像是在轻声唤醒这座城市,武汉的年味,就在这温馨的问候中渐渐苏醒。这福袋预示装满了新年的祝福,每一个打开它的人,都能感受到那浓浓的年味,那蕴藏在“福”中的美好!</p> <p class="ql-block">武汉人的年味从早上开始就“蕴”在福中,您听:您家早上好沙!今天都腊月二十几了,您家的年货备好了吗?回话:您家好!备好了,只等伢们回来团圆。那边又有接话的:您家们都好沙!儿女要回来团圆,那几高兴哦,家家都有喜事、兴事,您们都幸福啊!这时走过来一位老师模样的女性,她也满脸春风含笑应和:您们都在聊过年,几开心哪!武汉的年味实际从冬至已开启,置办年货,比起任何年代都丰盛,家家户户的年味都“蕴”在一个字【福】中!</p><p class="ql-block">是啊,“您家早上好”!“早安”!问候声在腊月头开始,就在街头巷尾年货弥漫的美味中氤氲,幸福感在平凡的问候中浓浓化开,年味的序幕渐渐开启……</p> <p class="ql-block">年味蕴在福中,福字在年味中是甜蜜的融合,年味就是幸福的味道。在岁末的寒风里翘盼,年味如轻烟袅袅蔓延。那是独属于时光的味道,似画卷在心底徐徐铺展。年味渐浓时,近乡情更切!年味渐浓时,团圆指日待!年味渐浓时,父母盼儿归!年味渐浓时,孩儿翘首望,这都是年味在“福”中!武汉是九省通衢的最佳地理位置,武汉这块福地,将回家团聚的游子送达四面八方,游子带着武汉的年味,登上返乡的行程,武汉的年味在祖国各地袅袅飘香!</p> <p class="ql-block">新春佳节之前,写春联这个古老而富有传统韵味的习俗,就像春节的前奏,奏响了新年的乐章。</p><p class="ql-block">春联,它以简洁而富有深意的文字,表达着人们对生活和新年的美好期许。写春联的过程,就像是一场充满诗意与仪式感的活动,当我们铺开红纸,蘸饱墨汁,心中便涌起对过去一年的怀念和对新的一年的无限憧憬。书写者心底涌出无限诗意与美好祝愿,他们那行云流水般的笔触,在红纸上挥洒自如。或苍劲有力,如蛟龙出海;或婉转流畅,似行云漫步,那一抹鲜艳的红色与淡香馥郁的墨香构成神圣的门神,就像是新年的使者,带来了喜庆、希望和祝福!没有春联,年味就不饱满,一幅春联,一份祝福!武汉各个城区都在书法协会的组织下,送对联到社区,喜庆的年味在笔墨纸砚中游离蔓延。</p> <p class="ql-block">色彩鲜艳的大红色背景墙,映衬着白色花瓶和红花绿叶,仿佛是新年的经典色彩永久的配置,喜庆色彩永久蔓延。金色边框的文字“早安”在提醒人们,新的一天又开始了,带着满满的祝福和希望。年味的序幕,在这温馨的问候中渐渐开启,幸福感也在平凡的问候中浓浓化开!我们每年都要将家中最显眼的地方摆上几盆寓意深远的花卉,将年味的色彩进一步点缀,迎接新年,迎接春天!</p> <p class="ql-block">守岁全家夜不眠,杯盘狼藉向灯前。</p><p class="ql-block">相看更觉光阴速,笑语逡巡即隔年。</p><p class="ql-block">——宋·陆游《除夜》</p><p class="ql-block">大年三十的晚上,一家人从天南海北聚拢,从四面八方汇集在“家”这个地方会齐,在爸爸妈妈身边欢聚一堂,把一年的收获做成一桌“年夜饭”。</p><p class="ql-block">在我们的餐桌上,饺子除旧又迎新,吃鱼年年有余,金黄炸货好财运,过年吃鸡大吉大利,吃菜生百财,花样主食甜蜜美满……加上团聚的欢声笑语,融成一处,我们叫它‘团年饭’,也是最具年味的大餐,全家人其乐融融的幸福都在此情此景!</p> <p class="ql-block">吃完年夜饭就开始守岁,除夕夜守岁是一项流传久远的习俗,早在西晋《风土记》中就有明确记载:“终夜不眠,以待天明曰守岁。”除夕守岁,其实就是让年与过去的告别之夜,在守岁中我们在合家团圆的日子里,将一年的不易与挫折抛诸脑后,待12点的钟声敲响,就共同举杯,一杯送过往,一杯敬明天。而今人们的守岁花样百出,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就有了春晚这个守岁的最佳载体,多少人在年夜饭后就围坐电视机旁,等候央视春晚开锣,一直到央视春晚中倒计时,迎来正月初一的零点钟声响起,全国沸腾!全民跳跃!旧的一年带着微醺渐行渐远,新的一年带着春风得意而来!我在守岁中将年龄一年年提升,将岁月一年年送走,将记忆一年年留存。</p> <p class="ql-block">星流电掣须臾间。</p><p class="ql-block">——清·周京《铁花行》</p><p class="ql-block">打铁花,是⺠间的传统烟⽕,始于北宋, ⽣于明清, ⾄今已有千余年历史。</p><p class="ql-block">前年,大年的初三曾在青山区的张公山寨一口硕大的池塘旁,目睹过一场漫天飞舞似雪花烂漫的打铁花。一班从河南专程来汉的打铁花传承人,通过特定的技艺和工具,将高温铁水击打向空中,使其在空中迸发出绚丽的火花,形成如同烟花般的壮观景象,更增添年味的隆重和欢快!</p> <p class="ql-block">当⼀次击打,铁花飞向天空,暗夜顿时通透明亮,池塘的水中也是花儿朵朵开,人们都是欢呼雀跃,在此铁水化作漫天繁星,点亮了夜空,也点亮了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敬仰。铁花的每次升空都是对历史的致敬;每⼀次绽放,都是对未来的期许!</p> <p class="ql-block">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p><p class="ql-block">——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p><p class="ql-block">初一开始,武汉的街头巷尾会有一支支舞龙队伍出现,特别在小镇和城中村更多一些,在青山区张公山寨长年都有舞龙舞狮的活动。南宋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这首词极力渲染舞龙舞狮的热闹场面,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转向西边,一夜舞动鱼灯、龙灯不停歇!武汉街头巷尾的舞龙舞狮也印证了古代词人描述的场景,中华民族一脉相承流传至今。</p> <p class="ql-block">舞龙是在龙文化的基础上,以表现龙精神为载体而产生的;汉朝时人们舞龙求雨,龙舞既有礼仪性质,又是娱乐节目。唐朝时,舞狮运动主要以狮舞的形式作为宫廷娱乐节目供皇帝欣赏,地位极高。舞龙和舞狮不仅仅是一种表演形式,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借此,中国人表达了对神龙和神狮的崇敬和祭祀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中华民族勇敢、豁达、协作和创新的精神特质。</p><p class="ql-block">舞龙活动会将年味推向高潮,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p> <p class="ql-block">过年,是一种传承与坚守。贴春联、挂灯笼、祭祖祈福,这些古老的习俗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和情感,一代又一代地传承下来。每到过年,一家人齐心协力,将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贴上寓意吉祥的春联,挂上红彤彤的灯笼,让整个家都充满了喜庆的氛围。</p><p class="ql-block">看到这张贴福字的小女孩图片,就想到我小的时候,那时家里很穷,房子很破旧,过年了,就跟爸爸妈妈把旧家打扫干净,为了家亮堂一点,就找来一些旧报纸,把家里的一面墙壁(竹蔑用泥巴糊的墙)用报纸一点一点糊上,没有一个红灯笼,没有一个红色的福字,家里亮堂了,就觉着有了过年的氛围。很简陋的家,却是很温馨的家!</p> <p class="ql-block">年味,处处都在街头巷尾的热闹景象中涌现。大红灯笼高挂,把喜悦照耀;对联的书写与张贴,好似诉说新岁的吉祥。声声鞭炮声声响,缕缕烟花绽辉煌。大人和孩子的欢笑,在空气中荡漾。那一张张纯真的脸庞,是一年中最美的模样,与火光相映幸福洋溢!年味在这些景物和事物中各具特色的体现,使得年味丰富多彩,有传统的传承,也有现代的创新,更多的是中国文化几千年的文化精华都在其中。</p> 四小龙探头迎春 <p class="ql-block">年味蕴在福中,福字装满年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0px;">年,每年悄然来临,每年隆重走过,每年怅然送走。但是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年”(春节)在心目中最大!申遗成功的中国春节,因为文化价值获得高度认可和传承,还因为春节在民众生活传承中具有实践方式的多样性和异质性(除武汉年味,还有多样性的年味),这是其节俗传统特质的表征,也是保持其中华民族文化生命力的关键,所以我们更爱春节,更爱武汉年味,更爱年味武汉!</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