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智化寺</p><p class="ql-block">上世纪80、90年代得知智化寺有明代延续下来的宫廷音乐,且每天演凑。为此专门去听老和尚演凑,乐曲优雅,悦耳动听。由于不懂古建筑,又没有讲解,草草在寺院内看看,就离开了,没有留下什么印象。</p><p class="ql-block">近几年电视宣传,同事推荐,北京智化寺名气不大却藏有三绝:八角形转轮藏、京音乐、藻井装饰,还有很好的讲解,趁天气好到此一游。</p> <p class="ql-block">山门为砖砌仿木结构,拱券门,黑琉璃筒瓦单檐歇山顶,门额上有石刻“敕赐智化寺”。</p> <p class="ql-block">智化寺始建于明正统八年(1443年),原为司礼监太监王振的家庙。明英宗时期,王振作为皇帝幸臣,他建造的家庙富丽宏伟。因是皇帝宠臣,加之王振冠以感念皇恩的名义营建庙宇,故英宗赐名为“报恩智化禅寺”。</p><p class="ql-block">智化寺是京城保存最完整的明代木构建筑群。寺中的建筑虽经后代多次修缮,但仍旧保存着明代初期的规制,寺院<span style="font-size:18px;">里面保存有多件国宝,</span>特别是殿内的藻井,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科学价值。</p><p class="ql-block">为此,<span style="font-size:18px;">1961年3月4日,智化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span></p> <p class="ql-block">智化寺属于文博交流馆,即博物馆,不能烧香火,像其他博物馆一样周一要闭馆休息。</p> <p class="ql-block">智化寺建筑群原来<span style="font-size:18px;">寺中有房数百间,中路五进院落,主要建筑建于寺庙的南北中轴线上。每进主殿的两侧均有附属建筑,及东跨院后庙和西跨院方丈院。</span></p><p class="ql-block">现中路仍保留山门、钟鼓楼、智化门、智化殿、万佛阁和大悲堂等建筑,东跨院为小学所占用,西跨民居。</p> <p class="ql-block">智化门前的两块石碑是明英宗皇帝赐给的。</p> <p class="ql-block">门两侧是钟楼鼓楼。</p> <p class="ql-block">早晨9点半前赶到智化寺,听志愿者讲智化寺的故事。<span style="font-size:18px;">智化寺每天都有不同的志愿者义务讲解,我听的</span>这个讲解员每周讲一次,讲的非常好,我如果有空还想再受一次教育。</p> <p class="ql-block">院子东侧是智化寺故事的小展览。主要是讲它的历史变迁。</p> <p class="ql-block">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蒙古瓦刺入侵,王振怂恿英宗率军亲征,败于土木堡,全军覆没,英宗被俘,史称“土木之变”。代宗即位,王振被抄家灭族,但智化寺因系敕建,故不在籍没之列。</p><p class="ql-block">明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后,追念旧事,即于当年冬天在智化寺内为王振建旌忠祠,立塑像;明天顺六年,英宗又特颁赐大藏经一部,并经橱二座,由此,这座寺庙愈发盛极一时,智化寺盛况不减,香火不绝。</p><p class="ql-block">清乾隆七年(1742年),王振塑像被诏令毁去,并将为其歌功颂德的碑文磨去,寺由盛而衰,至光绪年间,寺内建筑已破败不堪。1900年,八国联军侵入北京后,寺遭破坏。</p><p class="ql-block">民国年间,智化寺日益破败,仅余房199间,靠出租房屋来维持寺中生计。</p><p class="ql-block">民国二十七(1938年),曾对钟鼓楼、万佛阁、智化门等建筑进行修缮,但部分寺院被占为啤酒厂。</p><p class="ql-block">1990年,智化寺正式对社会开放。</p><p class="ql-block">1992年,智化寺全面开放。</p><p class="ql-block">1994年,北京市文博交流馆成立,设在该寺。</p> <p class="ql-block">智化寺主持牌</p> <p class="ql-block">进入第二院落,北面是智化殿。</p> <p class="ql-block">一冬天了海棠果还挂满枝头。</p> <p class="ql-block">每天上午十点在智化殿演奏智化寺的京音乐,至今它已经传承有近六百年的历史,被誉为“中国古代音乐的活化石”,这是智化寺第一绝。</p><p class="ql-block">听介绍,演凑的师傅最开始是寺院里的僧人,口口相传一代接一代,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演奏的僧人都老了,为了京音乐的传承,全国各地四处找接班人,最后发现河北廊坊,固安等地有一些少年演奏班的孩子们的演奏也是采取口口相传方式,很相近,于是把他们招进来向老僧人学习,这些人已经成为非遗传承人,已经吹了30多年了,有家有业,可以结婚生子,继续培养下一代。</p> <p class="ql-block">大家在两边坐好,等待演奏开始。<span style="font-size:18px;">演奏所在地是智化殿是智化寺的主殿,坐着等待演出时发现顶棚没有藻井却是白石膏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藻井是我国古代殿堂室内顶棚中最高级的做法。一般位于室内佛像的上方,呈伞盖形,由细密的斗拱承托,象征天宇的崇高,藻井上一般都有彩画、浮雕。</span></p><p class="ql-block">后来才知道民国时期,智化寺衰败,难以维持生计,把智化殿和万佛阁两处<span style="font-size:18px;">藻井卖给了美国,因为是正常买卖,签有契约,至今不能回归祖国。</span></p> <p class="ql-block">第一次是在院子里表演,周围比较空旷,音乐听着优雅动听,这次在大殿里演凑感觉音扩散不出去,还是有点回音,声音感觉有点尖和高,站在门外听,效果好多了。</p> <p class="ql-block">智化殿的一处摆放一只大鼓。志愿者告诉我们,这是真正智化寺鼓楼里的鼓,维修钟鼓楼时,鼓搬出来,没有放回去,就放到大殿里。钟没有动,但钟楼现在不开放,没有看见,但是鼓大家可以随意看。</p> <p class="ql-block">花纹装饰很漂亮。</p> <p class="ql-block">北京智化寺里面的佛像和壁画也是相当精美漂亮。</p> <p class="ql-block">走出智化殿到西侧的藏殿,这里有智化寺的二绝,转经藏、藻井。</p> <p class="ql-block">第二绝:转轮藏。</p><p class="ql-block">这座转轮藏始建于明朝天顺年间,是北京现存最古老的转轮藏之一,它由金丝楠木制成,上面有一排排小抽屉,放着经书。</p><p class="ql-block">转轮藏是一种独特的收藏和展示佛经的建筑形式,结构精巧,外形似塔非塔,似阁非阁,上下分三层,每层都有檐角飞翘,<span style="font-size:18px;">具有极高的历史和艺术价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此处的转轮藏是固定在地上,人们围绕转轮藏转圈,转一圈算念了一遍经书。</span></p> <p class="ql-block">每一个方框是抽屉,里面放着经卷外面雕着佛像。楠木做的框子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p> <p class="ql-block">小抽屉上面还有拉手。</p> <p class="ql-block">非常精美的木雕刻,两旁有飞天。</p> <p class="ql-block">立柱两旁的木雕栩栩如生,力士</p> <p class="ql-block">而后是狮子,大象。</p> <p class="ql-block">围绕转经藏顶棚是彩绘佛像</p> <p class="ql-block">第三绝 藻井装饰</p><p class="ql-block">智化寺内共有三座藻井,分别位于智化殿、万佛阁和藏殿。</p><p class="ql-block">智化殿和万佛阁的藻井采用了斗八式设计,平面呈方形,四角以枝条划分成八角形,再置方格二重,相互套合成内八角。每格边缘装饰着卷云、莲瓣、栱科,空档内嵌有“八宝”。环雕游龙,中央团龙垂首俯视,结构美奂绝伦。但是智化殿个万佛阁两处的藻井在民国时期流失海外。智化殿的藻井现藏于美国费城艺术博物馆,而万佛阁的藻井则收藏于美国纳尔逊-阿特金斯博物馆。给我们讲解的志愿者有幸在费城博物馆还看到这个藻井,非常漂亮。</p><p class="ql-block">这就是藏于美国的智化殿和万佛阁的两个藻井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目前只剩下藏殿的藻井,其装饰仍造型独特,制作精良,堪称“中国澡井装饰的精品”。图片展示出该藻井的全景照。</p> <p class="ql-block">因为角度不好,只能照出这样了</p> <p class="ql-block">万佛阁为两层楼,一层为如来殿,二层是万佛阁。</p> <p class="ql-block">门前摆放铁质香炉。</p> <p class="ql-block">香炉上铸着:大明万历二十八年……</p> <p class="ql-block">智化寺内的全部建筑物屋顶的瓦全都是黑色琉璃瓦,有降妖捉怪寓意。</p> <p class="ql-block">这是我第一次知道瓦上小圆帽,叫瓦帽,下面是钉子,起固定瓦的作用,加一个帽为了美观。</p> <p class="ql-block">如来殿正中央坐着如来佛,戴着大耳环。</p> <p class="ql-block">殿内的佛像的服饰非常精美。</p> <p class="ql-block">明英宗的石碑</p> <p class="ql-block">这里有很多藏经柜。</p> <p class="ql-block">抽屉标着字,便于查找。</p> <p class="ql-block">一个个小佛龛,称之为万佛阁</p> <p class="ql-block">顶棚画着彩绘</p> <p class="ql-block">顶棚上的彩绘很漂亮,几百年过去了颜色还是十分鲜艳。</p> <p class="ql-block">今天参观智化寺最大的收获是听志愿者讲解,她很年轻,但知识面很广,整个寺院不大,但差不多讲了将近两个小时,让我们上了个生动活泼的历史、建筑、绘画艺术课,收益颇多。</p> <p class="ql-block">参观完智化寺,返回时沿着北总布胡同看火烧赵家楼遗址。</p> <p class="ql-block">据介绍,赵家楼原为明代穆宗隆庆朝文渊阁学士赵贞吉的宅邸,后来成为曹汝霖的第宅。因五四运动中的“火烧赵家楼”事件而闻名中外。</p><p class="ql-block">解放后,曹旧宅已全部拆除,在原址建起了新楼房,为某单位招待所。1984年5月为纪念五四运动65周年,在赵家楼胡同1号的东院墙上镶嵌了一块“五四运动火烧赵家楼旧址”铭牌,以为永久纪念。</p><p class="ql-block">2002年5月1日,赵家楼遗址正式对外开放,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 <p class="ql-block">赵家楼遗址位于东城区前赵家楼胡同1号。五四时期,为曹汝霖住宅。1919年5月4日下午,为反对签订巴黎和约,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中国大学等3000多名学生,高呼“还我青岛”,“收回山东主权”,“取消二十一条”等口号聚集天安门前,集会演讲。</p><p class="ql-block">演讲后,学生举行游行示威,要求惩办亲日派北洋政府交通总长曹汝霖、币制局总裁陆宗舆和驻日公使章宗祥,在东交民巷使馆区受阻后游行请愿至此,义愤之下放火焚烧曹汝霖住宅,史称“火烧赵家楼”。旧宅已全部拆除,在遗址上重建为赵家楼饭店。</p><p class="ql-block">2020年3月北京市将赵家楼遗址列</p><p class="ql-block">为“北大红楼与中国共产党早期北京革命活动旧址”之一。</p><p class="ql-block"> . 中共北京市委宣传部</p><p class="ql-block"> 二0二一年三月</p> <p class="ql-block">院子里的房子作为宾馆用</p> <p class="ql-block">离开赵家楼去长安街坐公交车,路上又发现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时间有点晚也有点累了,但是遇上这种国家级的博物馆,还是看一看吧!</p><p class="ql-block">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span style="font-size:18px;">位于北京市东城区贡院西街6号,</span>前身为邮电部邮票发行局资料室,是中国唯一收藏和利用邮政、邮票文物进行相关学术研究与交流的国家级专业博物馆。<span style="font-size:18px;">展示了中国邮政的发展历程和丰富的邮票藏品。</span></p><p class="ql-block">2007年8月22日正式向社会公众开放</p> <p class="ql-block">主题: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在中国</p> <p class="ql-block">进入大门,映入眼帘的是长长的对联。</p> <p class="ql-block">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分为主展厅、特展厅、珍宝馆三个展厅,设有“原始通信”、“古代邮驿”、“近代邮政”、“当代邮政”、“邮票展厅”、“特展厅”以及“珍宝馆”七个主要展区,主展厅和特展厅在二层,珍宝馆位于四层的中心展厅。</p> <p class="ql-block">一层是主展厅: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在中国邮票展。</p> <p class="ql-block">长江,大型张和小型张</p> <p class="ql-block">大熊猫</p> <p class="ql-block">世界文化遗产的标识邮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江山多娇,<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国的</span>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邮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习近平强调:</span></p><p class="ql-block">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二楼展出:牢记使命奋斗新征程邮票展</p> <p class="ql-block">第一部分建立中国共产党,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邮票</p> <p class="ql-block">新中国建设时期的各种邮票</p> <p class="ql-block">第三层展出有:“原始通信”、“古代邮驿”、“近代邮政”、“当代邮政”、“邮票展厅”等,详细介绍中国邮政发展史。</p> <p class="ql-block">夏商王朝邮政</p> <p class="ql-block">甲骨文</p> <p class="ql-block">青铜器时代</p> <p class="ql-block">战国时期的虎符</p> <p class="ql-block">楚国的铜节</p> <p class="ql-block">秦国时期铜车马</p> <p class="ql-block">山太阳守封泥</p> <p class="ql-block">驿站铁炉</p> <p class="ql-block">写信与送信陶俑</p> <p class="ql-block">邮书封检</p> <p class="ql-block">西汉的虎符</p> <p class="ql-block">驿使</p> <p class="ql-block">书信</p> <p class="ql-block">公文</p> <p class="ql-block">邮差帽子</p> <p class="ql-block">近代邮政局</p> <p class="ql-block">民信局发展。</p> <p class="ql-block">开办近代邮政到呼声</p> <p class="ql-block">1896年大清邮政官局开办</p><p class="ql-block">张之洞是积极开办人</p> <p class="ql-block">封印</p> <p class="ql-block">邮箱</p> <p class="ql-block">大清邮政简图</p> <p class="ql-block">中华民国邮政</p> <p class="ql-block">经营方式:快、安全、普遍和服务</p> <p class="ql-block">印花税票代售点</p> <p class="ql-block">中国人民革命战争时期交通与邮政</p> <p class="ql-block">建党初期党内交通通信</p> <p class="ql-block">赤色邮政</p> <p class="ql-block">1929年毛泽东朱德发文:保护邮政,照常传递</p> <p class="ql-block">苏维埃邮政</p> <p class="ql-block">1932年根据地发行邮票</p> <p class="ql-block">抗战时期交通邮政</p><p class="ql-block">陕甘宁边区通讯站</p> <p class="ql-block">“传邮万里,国脉所系”,1940年周恩来题词</p> <p class="ql-block">解放战争时期交通与邮局</p> <p class="ql-block">东北解放区各类邮件资费</p> <p class="ql-block">毛主席为人民邮电题词</p> <p class="ql-block">新中国邮政奠基</p> <p class="ql-block">邮政的自行车,电摩托车</p> <p class="ql-block">劳动模范王顺友</p> <p class="ql-block">雪线邮路的幸福使者~其美多吉</p> <p class="ql-block">“特展厅”以及“珍宝馆”七个主要展区,都是稀有邮票,不让照相。</p><p class="ql-block">尽管走马观花<span style="font-size:18px;">,让我了解从远古时代到现代邮政邮票发展史,看到许多珍稀邮票,收获满满,不虚此行。</span></p> <p class="ql-block">今天计划仅去智化寺参观,而后顺便看看“火烧赵家楼遗址”,不成想路过中国邮政邮票博物馆,又进去参观了一下,非常棒,尽管非常累,也不虚此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