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76, 79, 187);">文/图/木子</span></p> <p class="ql-block"> 我自成家四十多年,大年初一的第一餐都是这么过的,简单却有浓浓的年味,也是为追求一点的仪式感,让年过得有点滋味吧。</p> <p class="ql-block">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2024年12月4日,中国春节申遗成功——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节日,已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从此,春节不仅是中国的节日,更成为全人类共享的文化瑰宝。春节出国了,其实早些时候,不仅中国人过春节、旅居海外的华人过春节,连不少老外也参与过春节的热闹活动中……</p><p class="ql-block"> 这太让人高兴了,春节代表着团圆、幸福、分享、希望、祥和、富足、平安等,可见其意义深远。所以,千百年来,中国人很讲究其内容与形式的丰富与隆重,自然而然产生了许多的习俗,古往今来,代代相传。如今我们都传承着许多很有意义的习俗,如:年前的大扫除,把家里内内外外打扫整理得干干净净;买年货贴对联、上供食品祭祖祭神、燃放鞭炮、现代人的看春晚等等。总之,年前的忙忙碌碌、年后的舒心快乐是人们以求红红火火热热闹闹地辞旧迎新、祈求着来年的风调雨顺、事业学业职业更上一层楼……</p> <p class="ql-block"> 据我了解的老海口人,特别看重春节,过年也是很有讲究,有自己的一套,就说旧年的最后一餐和新年第一餐吧,很有自己的特色,而交接的这二餐啊,又有着不同的风格特点, 简单地说: 前荤后素。 </p><p class="ql-block"> 旧年最后一餐主打荤菜,满桌鸡鸭鹅大鱼大肉,非常丰富,全家老老少少无论远近一般回来围桌吃饭,人们称吃“围炉”,也称吃“团圆饭”,寓意,大家分享着一年来的辛苦所得,团团圆圆、开开心心相聚一起,吃着丰厚的劳动成果,感受亲情的温暖、团聚的喜悦,这顿饭不仅是一顿美食盛宴,更是亲人团聚的传统,承载着浓厚的传统文化情感和价值。</p><p class="ql-block"> 一年中,这顿饭显得非常重要,所以,为了过好这个年,吃好这顿饭,人们超常地购年货,猪牛羊鸡鸭鹅肉类、海鲜蔬菜水果等的各种年货堆积如山,冰箱塞满格,这就是为什么年前满大街、满店铺、菜市场及大小超市的货物琳琅满目、应有尽有,也会被熙来攘往、人满为患的人们采购一空,人们会把年前年后的一些食物买好,以防年后人们都回家过年了,几天市场会很冷清,街上只卖一些水果,那是方便人们走亲访友拜年用。好多商人从初一放假到初六或初八才开张。会做生意的商家会䐐准这个年前的购物潮机会大量进货销卖,不少人着实地大赚了一把。</p><p class="ql-block"> 这顿晚餐,即饱了人们的味蕾,也为了祭神拜祖。老海口人一般都有一间老屋或客厅靠墙中间,摆放着先祖神灵牌位。在吃饭前,有个必做的章程,既是先祭拜老祖宗先人,将这桌丰盛的晚餐摆放在祖宗香炉前,点上香和烛,在烟雾缭绕及烛光闪烁中向先祖列宗三磕头跪拜,感谢祖上及先人的恩泽和过去一年来的护佑,诚请祖宗及先人用餐,然后祈求着你的愿望……祷告完后烧纸钱放鞭炮。这一切结束后,大家才动筷吃饭,这也算是老海口人的一种年夜饭;也有不做祭祀的人家为方便,直接去酒店定饭桌吃团圆饭了。旧年最后的这一餐是丰盛而多样化的。</p> <p class="ql-block"> “新年第一餐”完全不同于“最后一餐”,它的特点是,吃素不吃荤,海口老市民叫“吃斋饭”,这是一顿不沾荤腥味的食物,素食为主。为什么要吃斋饭,也许是新年第一天人们对神灵的尊重,对神灵的虔诚,以求神灵来年的庇佑;也许也寓意着对自然与生命的敬畏和尊重……。我也参不透这其中的文化内涵,也不知这种习俗有多少年了,我们不去究其之因,照着去做就是了。</p><p class="ql-block"> 老海口人的斋菜菜种多,讲究干净虔诚认真操作。所谓食材种类多,也是我们常见的,如干菜有:腐竹、黄花菜、粉丝、黄色豆腐块、花生米、冬菇木耳、豆芽等;绿叶蔬菜有: 水芹菜、甜菜、荞头菜等等。</p><p class="ql-block"> 大年三十, 这天很忙,同时要将最后一餐和第一餐的用菜料配齐,一起买好。因菜市场人多热闹,这些过年用菜是很抢手的。怕买不到所需,有些干菜可是提前买好,到时再用。绿叶蔬菜不能早买,怕不新鲜,但又怕买不到,就叫菜贩子给你预留着。</p> <p class="ql-block"> 新年第一餐的用餐时间即新年与旧年的交接之时一一零时的钟声一响便可进食了。那一刻便是新年的开始。我们要赶在这一刻前将斋饭弄好。</p><p class="ql-block"> 因人不多,又不拜神,我家的“最后一餐”不复杂,品种不多,好弄,有鸡有鱼有些青菜即可。</p><p class="ql-block"> 吃罢晚饭,紧接着弄斋饭,基本过程是这样:</p><p class="ql-block"> 首先将各种有叶蔬菜清洗干净、切短;干菜则是长的折短、有蒂的摘除、成块的切成条,都用清水浸泡着,只花生米不泡水,腐竹不易透软要早泡水。将这些准备好了,就可进行下个工序了。</p><p class="ql-block"> 炒制这个工序很重要,好不好吃就看这个制作了。</p><p class="ql-block"> 我家婆在的时候是由她主勺的,她是老海口人,熟知海口习俗,对神灵特别虔诚,做的斋饭很精细很认真。炒菜用的铁锅、铁铲、盛碗等事前要用洗洁精洗得干干净净,才动手炒菜。这几种备好的菜是要一个一个分开来炒的。当开火锅热,只放上等的花生油和盐、酱油,不放任何调味,也不放香刺鼻的蒜姜葱等。花生最难炒,把握好火候,否则会焦黑或不脆。每炒好一种菜便放在饭碗里,将菜全炒好就端摆在神灵前的桌子上。白米饭也用上等的好米,放水也要不多不少,煮好的米饭一粒粒香喷喷的不粘糊,舀出先放二个碗平,再将二个碗合上一碗成半圆状,装满几个小碗便摆在桌上,待时辰到便点香烛供上茶酒、大米饭、斋菜,就可祭拜了。完后烧纸钱、将酒洒地圈住纸灰放鞭炮就算完成。最后将全部斋菜倒入一个大土锅里搅匀再煮开,大家就可舀入菜碟中就餐了。这最后的混煮使斋菜更好吃。我家婆的手艺很不错,大家都爱吃: 油放得不多不少,不显油腻或青涩;火候把握得好,软硬适中;盐、酱油也恰恰好,不咸不淡……</p> <p class="ql-block"> 如今,夫家兄弟姐妹几人已分开过各自的春节,但仍很喜欢吃斋菜,就各自去弄了。</p><p class="ql-block"> 我丈夫老郭因从小到大耳闻目睹家婆对斋菜的炒做,也会来一手。说实话,这种不带荤的斋菜非常好吃,我们不拜神,也每年春节多少弄点斋菜吃。每年的第一餐,他主勺,我们打下手,保证新年钟声一响,我们就开吃。</p><p class="ql-block"> 现在我们过年习俗仍存,但比以前简单多了,已免了祭神这道繁琐的程序,但也增加了一些细节,内容仍是很丰富,仍有浓浓的仪式感。</p><p class="ql-block"> 钟声未响之前,我们必须把各种斋菜炒好,放在一个大锅里再煮开;大米饭煮好、茶水冲好;在桌子摆几碟糖、饼干;将房子打扫干干净净,把垃圾全倒掉,然后每人抓紧时间洗澡,换上新的或干净衣服,为的是轻松爽快步入新的一年……</p> <p class="ql-block"> 新年钟声一响,我们也在门口点响了几年前买的电子鞭炮,因政府为环保,禁放鞭炮,这个电子炮虽不如真鞭炮响,但红红艳艳一闪闪的、如鞭炮声的响声也为我们过新年增加点热闹气氛。</p><p class="ql-block"> 然后一家人围着饭桌,互送红包,说着祝福语,表示着新一年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有好的运气、儿辈工作努力事业有成、孙辈健康成长、好好学习……。啥叫互送红包?儿子因公差不在家,儿媳便让孙女将红包送给爷爷奶奶,爷爷奶奶也将准备好的红包赠给孙女和儿子儿媳,大家边接红包边送出自己对亲人的新年祝福及新年的愿望;接着喝茶吃糖、吃饼干,寓意着一年生活甜甜蜜蜜;最后吃斋饭,寓意着新一年里一样衣丰食足、吃穿不愁、顺心遂意……</p> <p class="ql-block"> 这就是我家的新年第一餐,简单但不失年味,清爽快乐,寄托着我们美好的祝福。</p><p class="ql-block"> 春风已吹拂了脸颊,吹绿万重山,吹醒万物,也吹来美好的明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