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福之州—榕城福州

雅阁

<p class="ql-block">  福州,又叫榕城,有很多榕树的城。她是福建省省会,一座厚重又有底蕴的有福之城。</p> <p class="ql-block">  福建简称(闽),古时福建属蛮荒之地,多山多蛇,有土著族群拜崇蛇做图腾,故此门里才有了虫(闽)。</p><p class="ql-block"> 春秋时越国被楚所灭,有-小部分越国贵族逃亡至闽地,与当地七大部族“公私联营”组成“闽越国”,后来就什么什么地…</p> <p class="ql-block">  她是座历史悠久又很低调的城,曾多次被评为国内最宜居的城市之一。</p><p class="ql-block"> 福州人生活富足惜福感恩,青石铺路的古旧巷陌,星罗棋布的文物古迹,丰富的城市资源,让城里的“虎纠人”天生有一种淡定,“谈虎绝不变色”,每日开开心心,这就是福,这就是有福之州。</p> <p class="ql-block">  今天刚到,恰逢“圣诞节”,洋人过的节,但並不妨碍年轻人假圣诞之名带着女朋友出去秀一把。</p><p class="ql-block"> 家里有钱的带女朋友上西餐厅炫,没钱的带女朋友大排档撸串去!反正世间就是这样—很公平。</p> <p class="ql-block">  今天去一个地方打卡,路过林则徐纪念馆(又称林则徐祠堂),是为纪念清代民族英雄林则徐而建。</p><p class="ql-block"> “苟利国家生死与,岂因祸福避趋之” 。 -林则徐-</p> <p class="ql-block">  乌山,又称乌石山,与于山、屏山鼎足而立,统称为福州城内三山。相传汉代何氏九仙于重阳节登乌山揽胜,引弓射乌,故又名“射乌山”。</p><p class="ql-block"> 唐天宝八年敕名为“闽山”。宋熙宁初太守程师孟登山揽胜,以其美景可与道家蓬莱、方丈、瀛洲相媲美,又改名为“道山”,后又邀请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撰文《道山亭记》,一时洛阳纸贵,远近驰名。下回来…</p> <p class="ql-block">  打个车去“上下杭”,来福州公事私事多回,鼓山都去过两趟,就这宝藏之地“三七杭”迟迟才来…</p> <p class="ql-block">  来到福州千万别忽略了“上下杭”,此初建于明末清初。在古代商业的繁华取决于交通,而水运让“上下杭”有了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闽江和航船,商业的天地就这样形成。</p><p class="ql-block"> 当时这里聚集了两百多家商行,经营物资达五百多种,为适应商业的繁荣需求,私营钱庄最多达一百多家。</p> <p class="ql-block">  从台江中亭街面的三通路进入上下杭,首先看到的是三通桥和三捷河。</p> <p class="ql-block">  三通桥它建于清嘉庆十一年(1806年),花岗石二墩三门拱桥,桥墩为船形。有“嘉庆丙寅仲秋吉旦造”题刻,至今保存完好。</p> <p class="ql-block">  三通桥头的陈文龙水部尚书庙,纪念的是南宋后期状元、丞相,莆田的陈文龙。因陈文龙被敕封为“水部尚书”,作为水上航行安全的庇护神,受到闽江下游两岸的水上居民的崇拜和景仰,福州人称为尚书庙,陈文龙被称为“尚书公”。</p> <p class="ql-block">  进入此地有种江南水乡的感觉,在上百年历史时期上下杭是“百货随潮船入市,万家沽酒户垂帘”的繁荣景象。</p> <p class="ql-block">  位于三通桥和星安桥之间的张真君祖殿,始建于宋代绍兴年间(1131-1162年),至今已800余年历史,殿前曾是古河道渡口。</p> <p class="ql-block">  建于光绪十六年的星安桥,石刻字迹依然清晰,桥上原先有梭有角的石板,历经百年风雨沧桑,变得平润圆滑。</p> <p class="ql-block">  从星河巷出来。</p> <p class="ql-block">  它是上下杭金银里,有很多钱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民国期间张桂荣、张桂丹在此经营药铺,专莫西洋参、高丽参等名贵药材。</p> <p class="ql-block">  听说这里有时候人山人海的拥挤,看来今天来早了,游客还不多。</p> <p class="ql-block">  听说当时的兴化商帮很出名。</p> <p class="ql-block">  俗话说 无事不进典当铺,进去匆匆,出来更匆匆。</p> <p class="ql-block">  那绿脸掌柜看了有点瘆人。</p> <p class="ql-block">  赶紧拿两锭走人…</p> <p class="ql-block">  行到这里人不多,一休哥说:“就走到这里,就走到这里”!一人行是有点索然,下回得觅个伴来啷里个啷噹…</p> <p class="ql-block">  路过朱紫坊,朱紫坊因宋代通奉大夫朱敏功、儒林郎朱敏中、朝请大夫朱敏元、南安令朱敏修兄弟4人居于此,后皆登仕门,故名。</p> <p class="ql-block">  跨越时空,“朱徽因女士”你珊珊而来…</p> <p class="ql-block">  因榕树才榕城!</p> <p class="ql-block">  福州鳌峰书院为清康熙年间著名理学家、福建巡抚张伯行于康熙四十六年所建。书院创办后,得到几代皇帝尊崇,康熙帝赐“三山养秀”匾,乾隆帝赠御书“澜清学海“匾。鳌峰书院主张继承“程朱理学”之学统。</p><p class="ql-block"> 鳌峰书院创办期间,共考取进士163人,举人700多人,培养了许多台湾学子,将闽台两地文化融一体。鳌峰书院被誉为“东南第一学府”、“清代福州四大书院之首,久享“文薮”的美誉。</p> <p class="ql-block">  回到了热闹的东街口天都黑了。</p> <p class="ql-block">  在这有福之地,行人越来越多,湍急的人流…</p> <p class="ql-block">  哟,今晚可是“圣诞夜”,看能不能在转角那,遇见个落单的“曾经女孩”一起撸串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