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云春正浓

薛文义

<p class="ql-block">飞云春正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下午小憩后走出家门,迎着冬日微冷的寒风顺着车流,不知不觉间来到飞云楼景区,节日的气息瞬间热烈起来。</p><p class="ql-block"> 飞云楼是我们县城东岳庙里的一座支柱性建筑。据说始创于唐初武德年间,距今已有近两千年时间。因其纯木结构的精美造型而蜚声中外,被誉为山西南楼北塔。</p><p class="ql-block"> 在历史上,飞云楼因坐落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山西南部小县而不被人们所熟识。因此,很少有文人墨客登临吟哦,更没有留下名垂千古的名篇佳作,而与历史上因名人题咏扬名立万的四大名楼相并提媲美。</p><p class="ql-block"> 但是,任何事物都充满辩证性,恰恰因藏在深闺人未识的原因而让处于僻壤的飞云楼能得以免遭战火,屹立千年而不倒。闻名天下的四大名楼却因名声显赫登临者众而不复存在。致使我们如今所看到的四大名楼都是近年来复建的仿古建筑,少了些许古典气息,只有飞云楼是实实在在名副其实的从唐代起一路走来挺立古今的千年名楼。</p><p class="ql-block"> 从这一点上来讲,飞云楼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以及艺术考古价值都远胜于四大名楼。四大名楼是以名篇佳作而扬名,飞云楼是因自身精美绝伦的建筑工艺而立世。人们登临四大名楼想到的是赋予其美感的名篇佳作,游览飞云楼则是与一位千年老者在对话,在交流,在深思遐接。时空穿越,让人们仿佛回到千年前繁华的大唐盛世。</p><p class="ql-block"> 为什么要不惜笔墨对飞云楼大加赞美呢?是因为这里就是我的故乡,我就是在飞云楼下出生,长大,直到离开飞云楼走出家乡。飞云楼的一砖一瓦,一梁一卯都熟记在心,印象深刻。小时候常常一个人在楼下亭子里玩耍,长大了在楼下的文化馆里学画画。飞云楼就像神一样的存在,只要走出家门,不论在村里的小巷里或是走在县里的大街上,只要抬起头就能看到飞云楼的雄伟英姿。同样这位历史老人也在装修不时牵挂着远离家乡的游子。飞云楼,亦然成为外在万荣人的一根割舍不断的精神纽带。</p><p class="ql-block"> 飞云楼处在我们解店巷的东边,因此也叫解店楼。作为自然村,解放前这里商贸繁盛,曾是解店镇治所,建国后我们解店与南和两个自然村合并为新城村,以与万泉县城的古城村相呼应,于是解店村就成为新城村的解店巷了。以后万荣县城的城市建设就在我们村的东面渐次发展起来,而飞云楼却始终在我们村东顽强的挺立着,始终成为县城一道标志性的靓丽风景线。</p><p class="ql-block"> 以后多年来走出家门,离开飞云楼谋生创业。不知何时起,飞云楼周边悄悄发生了变化,偶尔听人说飞云楼周边的老宅要征收拆迁,刚开始以为民间说说而已,没有放在心上。有一天村上通知让签字登记,说我们解店巷要整体搬迁。这才知道飞云楼周边整治工作正式展开,我们因此也将要远离飞云楼周边。于是从那起飞云楼周边就热闹了起来,我们解店巷瞬间成为一处硕大的工地,机器轰鸣,人声鼎沸。不知成立于何时的古老村落在现代化建筑工具的作用下渐渐走近历史的尘烟,新的现代豪华园区在城市的西南部悄然崛起。</p><p class="ql-block"> 世事变迁,沧海桑田,社会就这样不以人的意志位转变向前发展,顺应时代要求,飞云楼西边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随处可见的仿古建筑悄然出现,园林化园区渐次呈现,景区周边配套设施也逐渐清晰明朗,亭台楼阁,假山草坪,古木花草错杂其间。忽一日乘车路过,发现飞云楼周边已经旧貌换新颜,眼前一片江南水乡的神奇风光。一处处景致让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变了,飞云楼周边区域改变了,犹如一位隐藏深闺的丽人露出其迷人的面纱,展露其美丽身姿。</p><p class="ql-block"> 随着飞云楼周边景区改造的日臻完善,前来欣赏这一美景的游人也渐渐多了起来,沉寂千年的飞云楼周边也渐渐热闹了起来。来自天南海北五湖四海的客人们远道而来,围楼四望,远观近看,飞云楼不同角度的靓姿令人啧啧称叹。显示不同地域牌照的外地车辆常常停满大街两边,特别是五一,国庆等旅游旺季,飞云楼前更是游人如织,摩肩接踵。这不,乙巳蛇年春节的来临更是引来新一轮涌动人流,前来游览观赏,凭吊思远。</p><p class="ql-block"> 顺着街道自西而来,首先是立于飞云楼景区游客接待中心大门外一个巨大的孙悟空立像映入眼帘,与身后的古意盎然的接待中心形成鲜明对比。只见高大神武的孙悟空站在绿意葱茏的花果山上祝贺春节申遗成功,以此迎接乙巳蛇年新春佳节的到来,迎接四面八方游客的到来。</p><p class="ql-block"> 接待中心东边绿树掩映下曲径通幽,顺着屈曲小道走过去是一座仿古建筑,这原来是我们巷里的祖师庙,如今在原址上依样复原建立,古香古色,风韵犹存。走到这里就仿佛来到我们的巷道里,曾经多少次在这里闲坐聊天,多少次从这里走上街头。如今,祖师庙成为东岳庙的附属建筑,吸引着四方来客。冬日阳光的照射下下,三五成群的游客们在祖师庙里驻足观看。</p><p class="ql-block"> 走过一片竹林,是一处开阔地带,北边是一个巨大的花园广场,平缓的假山草坪横卧其间,假山前安放着两组巨大的迎春彩饰,东西一字排开,同时也将小路向东西两侧延展开来。游人们在彩饰前照相留影,把美好的瞬间留在心间。</p><p class="ql-block"> 顺着小路向西边漫步,一座古朴的建筑向我们走来,这是新建的万荣美术馆,里面正在陈列着《万荣记忆主题摄影展》,游人们正在三五成群的进进出出观看欣赏万荣的古往今来。顺着人流走进大厅,里面春游人群熙熙攘攘,穿梭在每个大厅。大家身着节日的盛装,脸上洋溢着富足的神采走过展厅,有远观,有细品;有驻足,有慢行;有独自品咂,有结伴交流……,各自欣赏着这里的每一件艺术珍品。走马观花的顺着展厅环行一圈,发现原来这里不仅仅有《万荣记忆主题摄影展》,还有油画展和书法展等艺术展览,这座艺术殿堂正以不同的艺术性形式迎接着四面八方的客人,以不同角度展示着万荣古今变化的独特魅力。</p><p class="ql-block"> 走出大厅走过中心广场,又一座精美别致的仿古建筑扑面而来。走近一看原来是万荣县博物馆。对于博物馆内心多少有一种亲近感,这源自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在文化馆里学画画时的经历。当时博物馆和文化馆一前一后分别在东岳庙大院里办公,那段时间我们每天都要经过博物馆到后面的文化馆美术班里上课。物是人非,沧桑巨变。当年的王馆长,董老师,王老师,冯老师等博物馆里的众多老专家一些人已经作古,过去的经历已然成为深埋心底的美好回忆了。如今博物馆走出东岳庙大院,以崭新的面貌展示在世人面前,说明几十年来的巨大变化和对文物工作的高度重视。</p><p class="ql-block"> 走过博物馆前面就是东岳庙景区的西便门,这里的游人骤然多了起来,来自全国各地天南海北的游人们相聚在这里出出进进,观赏名闻天下的东岳庙飞云楼,摩肩接踵好不热闹。</p><p class="ql-block"> 对于飞云楼的熟悉程度已深入内心,为了不与远道而来的客人争抢,于是顺着便道转身向南走去。这时看到前面广场上有几个身背肩扛古装戏剧人偶的师傅正在寒风中表演,展示才艺,场子中央一位中年妇女正在手扶着装饰精美的旱船迈着轻盈的小碎步,前趋后仰、一走三摇的表演着旱船秧歌。节奏轻盈,韵味十足,引得人们周围一圈驻足观看,有叫好的,有拍视频的。大家都洋溢在节日的喜庆气氛里。</p><p class="ql-block"> 回看东岳庙西偌大的区域已经成为古建筑群星罗棋布的繁华部落,虽说曾经我们的解店巷已不复存在,但谁能说它永远消失呢?它正以另一种崭新的形式重现在这块土地上。走在花园式的景区里,不由得让人想起曾经的过往,不由得停下脚来要找寻我们曾经家的位置,以及院后曾经挑水水井的位置,小池塘的位置等等小村记忆,不由得对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亲切起来,亲近之情油然而生。</p><p class="ql-block"> 东西大街上车水马龙,川流不息。人流如织一眼望不到头。驻足远望,东岳庙景区对面后土广场上临时搭建的小吃一条街区里更是充满了浓浓的烟火气息和节日氛围。脍炙人口的万荣小吃在这里竞相展示,透过这张充满浓烈地域特色的饮食文化名片,让五湖四海的游人们深层次了解了“大风起兮云飞扬”故里的民俗风情,地域文化。</p><p class="ql-block"> 看到这一切,内心充满喜悦的心情。多少年来,万荣街头何曾有过这样热闹的场面,飞云楼下何曾有过这般浓烈的节日盛况。时代变迁,万物更新,千年名楼正在焕发新的光彩,生发新的活力,来迎接新时代的到来。是的,伴随着乙巳蛇年新春佳节到到来,万荣发展新的画卷正在徐徐打开,期待着我们这些热爱三晋文化,喜爱飞云名胜的来自全国各地五湖四海的家人们共同描画,在春风里,在春天里,在我们的幸福生活里!</p><p class="ql-block"> ——草于二零二五年二月四日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