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每当回忆起自己戒烟的历程,真可谓崎岖不平,一波三折,感慨颇多。其间既有如九天揽月般的豪言壮语,也有功亏一篑时的肝肠寸断;既有毕其功于一役的决心,更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英雄气概。</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一九八九年国庆,我步入婚姻殿堂。道听途说抽烟对妻子怀孕及孩子未来发育不利,虽对具体危害懵懂无知,但妻子的一席话让我意识到戒烟势在必行。“要让红旗飘万代,重在培养后一代。”我下定决心,不再犹豫,立行立效。起初,我坚决拒绝同事递来的烟,可半个月后,心里渐渐空落,饭后更是抓耳挠腮,无所适从。虽然身为教师,但周围同事大多抽烟,似乎不具备戒烟的客观环境。我便给自己找了一条可行的理由,不必一戒到底,可以从多到少,从少到无,慢慢地来。于是,我退而求其次,把抽烟分切割成学校少抽,家里不抽。妻子敏锐地察觉到我的变化:“说一套做一套,成不了什么大事。”我只能继续瞒天过海,直到孩子出生后,妻子终于发现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真相。</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一九九三年十月,我从学校调到机关从事文秘工作,领导给我安排了一间单独的办公室,为的是不被打扰。加之女儿那时候一感冒就是肺炎,医生中肯地告诫我最好把烟戒了,既利人又利己。妻子也下了我最后通牒:“现在具备了戒烟的硬件,到戒烟的时候了吧?”两面夹击,终于没了退无可退的理由,我斩钉截铁地说:“从明天开始,烟不抽了。”我顺手将仅剩的半盒“蝴蝶泉”和打火机扔进火炉,不曾想打火机“嘭”的一声巨响,我戏称告诉妻子:“听见了吧?这是我的戒烟的誓词。”三年间,一切威逼利诱都没有动摇了我的戒烟决心。妻子逢人便夸我:“干啥都有决心、有信心,有主心骨,说戒就戒,不拖泥带水,能成大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二零零二年非典突然来临,全国一时陷入停滞。有个朋友他几乎大半年就是出差,这下被彻底堵在了家里,百无聊赖,每天晚上来找我谈天说地,谈古论今。妻子给我们泡上一壶茶,他从衣袋里掏出两包烟,摞在一起,摆开了架势,大有抽不完不回家的感觉。他还不时引经据典告诉我:“据不完全统计,抽烟者比不抽烟者SARS患病几率低了百分之八十以上。”“来来来,抽一支……”就这样,也不知道从哪天哪时开始,我终于被朋友拉下了马。而且他还逢人便吹嘘自己如何攻下了一个牢不可破的碉堡:“不怕猴子不爬杆,就怕锣鼓敲得繁。”“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这次大开杀戒后,我抽烟的数量和质量都提了档,升了级。妻子看着我得意忘形的神态,摇着头仰天长叹:“我就料定你终究禁不住糖衣炮弹的侵蚀和诱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一抽就是八年,直到二零一一年三月初。那年冬季,阴差阳错的,我一起床便咳嗽不止,吵得邻里坐卧不安。加之工作的突然变动,让我我始料未及。这一次,我似乎变得明白起来:“人生短暂,世事难料,无论是生活、工作,还有这个戒烟,只有自己才是生命的主宰。”于是,我思前想后,就把五月三十一“世界无烟日”那天正式戒烟的想法告诉了妻子。妻子轻蔑地说:“戒多少次了?戒了抽,抽了戒,怎么能信你?”阳明先生说过:“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而我扪心自问,戒烟靠什么?靠豪言壮语?靠替代品转移注意力?靠别人监督?靠药物更是自欺欺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次戒烟倒没有发誓,更没有赌咒。虽然一开始也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还有差一点就前功尽弃的时候,但总算挺了过去,熬了过来,今天掐指一算戒烟竟然有十年有四了。有人曾经不止一次问过我成功戒烟的秘诀,哪有什么秘诀?如果非要说是秘诀的话,那也只有五个字——自律与坚持。</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