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4年最后的阳光。</p> <p class="ql-block"> 游轮离开马尔代夫的首府马累岛以后,在印度洋上晃荡了好几天。此间,俺送走了2024年的最后一抹夕阳,迎来了2025年第一缕曙光。最终游轮与斯里兰卡擦肩而过(居然不停?),横跨过了孟加拉湾,抵达了泰国的旅游胜地——普吉岛。十五年前,我曾携九旬老父来普吉岛,在海龟沙滩(Turtle Beach)边上的万豪酒店度假村(Mario Resort )小住一周。那里的沙滩是海龟产卵的保护地,游客寥寥,海水清澈透明,水中可以看出去几十米,我在海中浮潜时,曾经尾随一条缓缓前游、足有一米长的大鱼,距它一米多的时候,它突然回头,冲我张开大嘴,露出满嘴尖牙,顿时把我吓得三魂出窍、五魄横飞,连忙转身逃之夭夭。扑腾出三五米后再回首观望,它依然不紧不慢地向前游着,原来刚才只是虚晃一枪以把我吓退。我为它的智慧而深深折服。这件事给我印象深刻,一辈子都忘不了。这次游轮停泊的港湾,距离我十五年前曾经驻足的度假村和沙滩大约有十数公里之遥,不能前去怀旧,略存遗憾。游轮停泊港湾的对面就是芭东小镇,小镇的风光实在乏善可陈。小酒店、小餐馆、小商店栉次鳞比,沙滩虽然平缓,无奈游人太多,乱乱哄哄,给俺的印象颇差。不屑为其多费笔墨,故和马来西亚的槟榔屿合为一篇好了。</p> <p class="ql-block">普吉岛的位置。</p> <p class="ql-block">从海湾里愿望芭东镇,只有两座白色的高大建筑有点现代化的模样。</p> <p class="ql-block">芭东镇上最具华人特色的就是这座关帝庙。</p> <p class="ql-block">以茶代酒的供奉,似乎显得小气了点吧?</p> <p class="ql-block">记忆中,关帝庙的标配应该是关羽右边的周仓拿着关羽的青龙偃月刀,关羽左边的儿子关平牵着关羽的坐骑赤兔马才对。这座关帝庙里,赤兔马跑了,来了一大堆没名没姓的小喽罗!</p> <p class="ql-block">《芭東鎮賦》</p><p class="ql-block">泰南有島,形若瑯琊墜碧波,名曰普吉。島西陲有濱海聚落,蕉風椰雨間商舖櫛比,燈火徹宵,世稱芭東鎮。昔者帆檣寂寥,惟見漁舟曬網;今則輿馬喧闐,竟成海隅明珠。</p><p class="ql-block">稽其淵源,本為暹羅古漁村,棚屋鱗次,黎庶結繩計歲。及至佛曆廿五世紀,西洋商舶始泊,漸興橡園錫礦。然眞正蛻變,在二戰烽煙息後。美利堅水師駐紮,霓虹初照茅寮;歐羅巴客旅沓來,驪歌頻催椰酒。自此蜃樓疊起,滄海桑田。</p><p class="ql-block">若夫晴晝臨灘,但見三千米銀沙鋪雪,廿四灣碧浪疊綾。弄潮兒逐帆板若蜻蜓點水,潛客探珊瑚似龍宮攬勝。望海岬燈塔矗立,指點千帆歸港;觀落日霞綺漫天,染透萬頃琉璃。至若雨後新霽,則黛山雲瀑垂練,翠谷虹橋跨壑,尤見造化神工。</p><p class="ql-block">夜幕既降,霓虹幻境始現。邦古拉街酒幡招搖,鋼管舞影搖紅;江西冷市珍饈羅列,冬蔭功香漫巷。泰姬獻舞,紗籠旋若流雲;人妖展喉,清音脆如裂帛。然喧囂深處,百年古寺鐘聲猶傳,金身佛陀低眉靜觀。</p><p class="ql-block">至若人文薈萃,尤見海納百川。葡萄牙商賈遺老宅拱廊,雕窗尚存鷗影;華夏移民築會館祠堂,楹聯仍記唐山。清真寺喚拜聲中,馬來老嫗炊椰漿飯;天主堂管風琴裡,混血稚童誦泰英雙文。</p><p class="ql-block">嗟乎!芭東一鎮,縮影大千。昔時荒灘蓽路,今成不夜仙鄉。然開發浪潮間,古樸漸隱;觀光金甌裡,本眞何存?惟願椰林不斫,海月長明,使自然人文兩全,方不負此蓬萊勝境也。</p> <p class="ql-block">芭东镇的海滩上虽然又宽又平而且足够长,但是海湾里的小船密密麻麻,疑似污染严重,不是个游泳的好地方。</p> <p class="ql-block">拜拜了您内,芭东!</p> <p class="ql-block">普吉岛和槟榔屿的相对位置。</p> <p class="ql-block">人口不到三十万、面积却有五百多平方公里的泰国普吉岛,比起面积只有三百平方公里却有八十万人口的马来西亚的槟榔屿,发展程度上的差别可不是一星半点。虽然两个大岛只有五百公里左右的直线距离。但是从普吉岛到槟榔屿,感觉绝对就是从偏远乡村来到了繁华都市。槟榔屿的人口中,华人比例达到了百分之五十,其他则是马来人和印度人。槟榔屿的繁华和香港有异曲同工之妙,南洋华侨的吃苦耐劳、坚韧勤勉固然功不可没,但更主要的还是不得不归结于英国人长达一百七十年的殖民统治。遗憾的是二战后的马来西亚独立了,英国人主导下的发展便戛然而止,槟榔屿的发展几乎就停留在了那个历史节点上了,没有能够继续现代化的进程。相形之下二战后的香港却又被英国人继续管理了五十多年,造就了回归前的超级繁荣昌盛。翻开历史的长卷,槟榔屿颇有香港的前车之鉴的味道。</p><p class="ql-block">槟榔屿被英国人统治的历史可追溯至18世纪末,其殖民化进程与英国在东南亚的贸易和战略扩张密切相关。1786年,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法兰西斯·莱特(Francis Light)通过协议从吉打苏丹处获得槟榔屿的租借权,并将其命名为“威尔斯王子岛”。莱特在此建立贸易自由港,吸引移民开发,标志着英国在马来半岛首个殖民据点的建立。英国选择槟榔屿的原因包括其地理位置扼守马六甲海峡北口,以及作为中印贸易中转站的潜力。1791年,英国与吉打苏丹正式签订条约,使槟榔屿的占领合法化。此后,英国逐步加强对该岛的控制,并通过移民政策吸引华人、印度人等群体定居,促进经济发展。1800年英国进一步兼并槟榔屿对岸的威省(Wellesley Province),形成槟城(Penang)的完整区域,扩大了陆地和港口的控制范围。1826年,英国将槟榔屿、马六甲和新加坡合并为“海峡殖民地”(Straits Settlements),由英属印度管辖。此举旨在整合贸易资源,强化对马六甲海峡的控制。1867年,海峡殖民地脱离英属印度,升格为英国皇家殖民地,直接由伦敦殖民部管理。槟榔屿作为三州府之一,成为英国向马来半岛内陆扩张的基地。英国在槟城推动电子制造业发展,使其成为20世纪的重要工业基地,被誉为“东方硅谷”。二战后,槟城于1948年加入马来亚联邦,1957年随马来亚独立脱离英国统治,最终成为马来西亚的一部分。槟榔屿的殖民史深刻塑造了其多元文化和社会结构,华人成为主要族群,并保留了大量殖民时期的建筑遗产(如乔治市世界文化遗产)。同时,英国通过槟城推动了东南亚贸易网络的形成,奠定了现代马来西亚的经济基础。</p> <p class="ql-block">槟榔屿的码头入口大楼。</p> <p class="ql-block">槟榔屿首府乔治城的地标建筑——维多利亚钟楼,是由十九世纪槟榔屿的著名华裔富豪谢增煜在1897年,为了庆贺维多利亚女王登基六十周年而捐资建造,钟楼高六十英尺(18.3米)寓意女王在位六十周年。</p> <p class="ql-block">疑似一座正在修葺中的城堡。</p> <p class="ql-block">槟榔屿这个小岛和对岸马来半岛上的部分区域同属槟州省,也叫槟城,槟州省的省会就是槟榔屿岛上的乔治城。乔治城里的建筑大多数都是英国殖民统治时期的低矮老楼,市容市貌貌似一个欧陆古镇,所以200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p> <p class="ql-block">典型的欧陆风格。</p> <p class="ql-block">这家黄金博物馆大门紧闭。我严重怀疑,是不是黄金涨价,博物馆的老板清仓变现、跑路走人啦?</p> <p class="ql-block">建于1818年的圣乔治大教堂已经有两百零七年的历史,它是整个东南亚历史最悠久的教堂。俺老人家莅临视察时,这个教堂正在修整内部,不对公众开放。NND!</p> <p class="ql-block">街边房屋以欧洲风格为主。</p> <p class="ql-block">也有部分建筑颇具闽粤风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