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元宵节的甜</p><p class="ql-block"> 寒冰</p><p class="ql-block"> 如果让我用一个字形容元宵节,那个字就是“甜”。在我们这个地方,年初一被称为大年,正月十五被称为小年。年初一起早称为起“大五更“(我们称为五jing),正月十五起早称为起“小五更“。过完元宵节春节才算告一段落。</p><p class="ql-block"> 记得小时候过元宵节和过年差不多,正月十四上午蒸包子,下午一家人一起包饺子,放着第二天早晨煮着吃。早晨吃饺子,中午煮元宵。那时候到了正月十二、三左右,我和姐姐会去街上转转,拿着几毛钱的零花钱去给自己买点头绳、红绸之类的东西,也添置点学习用品。街上有摇元宵的摊点,边摇边卖。我和姐姐就在旁边驻足观看。看着一块块馅料沾着雪白的糯米粉在笸箩里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圆滚滚,胖乎乎,白白净净的元宵放到托盘里售卖,真的好想让爸爸买回家好好品尝。</p><p class="ql-block"> 爸爸有时候会买上半斤、一斤的回家,让孩子们解解馋。更多的时候是爸爸用供应票买点红糖、白糖回家,再想办法淘换一点糯米粉,让妈妈做元宵。妈妈会把那有限的红白糖加入些面粉,花生碎啥的用猪油搅在一起,攥成一个个圆形的元宵馅料,然后在簸箕里放上糯米粉,把馅料放在笊篱里面,在旁边的水盆里沾一下,放到簸箕里,双手端着来回摇动,滚上一层糯米粉后再放笊篱里面沾水,重复摇动。我们在旁边看着妈妈制作元宵,虽然没有街上卖的元宵那么圆,滚的那么均匀,但是那种自己家做元宵的自豪感是爆棚的,出去和小朋友们又有话题聊了。</p><p class="ql-block"> 妈妈见我们眼巴巴的看着她摇元宵,她就拿起一块馅料掰开分给我们吃。馅料吃到嘴里那种甜甜的味道是儿时的回忆,那种甜永远留在记忆里,那是一种任何糖果都无法比拟的甜,因为那里充满了爸爸对家庭的责任;充满妈妈对孩子们的爱。正月十五煮元宵吃,我们一家人围在一起每人碗里盛几个元宵,吃着元宵,喝着元宵汤,听着爸爸妈妈说十五过了年也过完了,心里有些恋恋不舍年的离去。</p><p class="ql-block"> 现在的元宵节,超市里各种汤圆琳琅满目,馅料应有尽有,买汤圆还要选择无糖的。软软糯糯,香香甜甜的汤圆吃到嘴里,却怎么也吃不出儿时的味道。回忆着儿时妈妈做的元宵,那种“甜”在心中萦绕,久久不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