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间随笔十五——2025年的春节

石平萍

<p class="ql-block">2025年2月4日石平萍晨间随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昨天初六,带孩子们去姑姑家。老公姐弟两个,大姑姐比老公大两岁,我俩在郑州白手起家,买房定居,大姑姐嫁入都市村庄,直接成了拆迁户。我们住西南,她家在西北角。同住一个城市,除了一年中的几个大节日,大姑姐回来看望老人,其他时间基本上不来。她来时,我们也要带孩子回娘家,两家基本碰不上面。这就导致我家三个孩子很少见过姑姑,她家三个孩子不认识舅舅舅妈是谁。这是现实中很可笑的事儿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今年我和老公商量,在这个城市,只有一个姐姐是最亲的人,孩子们只有一个亲姑姑,过年了,应该带孩子们去姑姑家,和姑姑熟识一下,和表姐表弟们认识认识。就有了初六的姑姑家之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们到了以后,姐夫正在厨房忙着做饭,姐姐热情地招待,她家的三个孩子(老大已大专毕业,老二八年级,老三六年级)挤在卧室床上一起玩儿手机,没人出来打招呼,我们三个孩子只能坐客厅看电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中午吃饭时,三个孩子都出来了,出来也不打招呼,各自吃饭,吃后又一起进卧室玩儿手机去了,和我们三个孩子完全是两路人,毫无交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吃过饭,我们五口干干地坐着,只能看电视打发时间,大姑姐洗刷完,我们也将起身告辞了。她忙给孩子们发压岁钱,我也进卧室把准备好的红包发给她的三个孩子。孩子们很高兴伸手来接,我打趣说还没拜年呢?他们才说“新年快乐”!我问知道我是谁吗?都说不知道,大姑姐慌忙介绍这是妗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走出来后,感觉这顿饭吃得好没意思啊!在这个城市,最亲近的姐弟俩,因各自忙碌,两家竟如陌生人,没有来往的感情基础,却刻意的走近,也是拉不近的距离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种差距,归根到底是思想的差距。我和老公都是农村人,一个豫南,一个豫北,两头都靠不上,我俩结婚时,只租了一间单间,婚礼嫁妆一切从简,我确信靠自己的努力,一定会在这个城市立足。婚后五年买房,老大出生后,公婆就来到郑州,渐渐变成七口之家。三宝出生后,我们把三个孩子的教育放在第一位,我俩双双辞职,共同创办了阅读基地,要回归教育,陪伴孩子们成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大姑姐家的情况却正好相反。她结婚后还上了几年班,三个孩子陆续出生,干脆做了全职妈妈。姐夫从结婚就没上过班,大钱挣不来,小钱看不上,凭着生得好,可以有拆迁款和分房,一家以此生活,不慌张,不求进。对于孩子们的教育,也是吃吃玩玩,不读书,不报班,自然成长。老大毕业后,整天窝在家里,不工作,不社交,吃饭睡觉玩手机,对生活无规划无目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土壤,家长是第一老师,在懒散懈怠中长大的孩子,很难谈理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从亲情上说,我们的确应该常走动来往的。但从两家的理念上,完全是代表着两个阶层,一个是拆二代的不思进取,一个是外来务工者的打拼努力。一代是不劳而获的安乐,一代是倾尽全力地托举。在对事情的观点上,我们很难意见一致,常常感觉无法沟通,不可理喻。在下一代孩子上,明显的是没有共同语言,不能相融。如果有共同话题,可能就是玩儿手机,这在我家是绝对不允许的,还是远离为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了这次走动,我不会再去刻意强求什么,去改变什么,无论什么情感,还保持原来自然的状态就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饭后带孩子们去黄河边走走,心里一下子舒适明朗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