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压岁钱”是中国春节特有的一项温馨传统习俗,它承载着长辈对晚辈深深的祝福,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压岁钱不仅仅是一笔金钱,更是一种文化的传递与传承。红包中的每一分钱,都凝聚着长辈对晚辈的关爱与期望,象征着孩子们在新的一年里健康成长、学业进步。</p><p class="ql-block"> 回忆儿时过年,最期待的莫过于祖父母派发的压岁钱。大年除夕,全家人围炉而坐,品尝祖母亲手制作的美食后,最令人兴奋的时刻便是祖母从口袋里掏出压岁钱,逐一派发给我们这些孙辈。</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50年代过年的照片。(网络)</span></p> <p class="ql-block"> 那年代,祖母给我们的压岁钱是用红色纸自制的红包,里面包着五张一毛钱。在那个年代,五毛钱对我们来说已是一笔巨款。那时一条冰棒才两分钱,一分钱可以买两粒糖果。所以,当拿到五毛钱的红包时,我们总是兴奋不已。</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过年派红包的照片。</span></p> <p class="ql-block"> 祖母派完压岁钱后,轮到父母给我们派发。我们乖巧地说着吉利的话语,祝福祖父母和父母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小时候,我还不懂得如何使用压岁钱,往往口袋里的“压岁钱”红包还没捂热,就赶紧交给了妈妈。直到上小学二年级时,看到同学们用压岁钱买零食,我才开始自己保管压岁钱,和同学们一起买冰棒、糖果,享受那份快乐。</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那年代的红包(网络)</span></p> <p class="ql-block"> 那年代,一般只有长辈会给晚辈派发压岁钱。即使去亲戚或朋友家拜年,也很少有红包,但总有糖果吃。所以,每逢过年去亲戚和朋友家时,口袋里总是装满了糖果。即使没有红包,口袋里装满糖果也足以让我开心好些日子。</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大外孙三岁时过年的照片。</span></p> <p class="ql-block">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当年领着祖父母压岁钱的我,如今也当上了外公。每年过年时,我的两个小外孙来我家围炉吃团年饭后,压轴戏自然是由我派发压岁钱。两个小外孙接过红包,乖巧地说:“祝福公公婆婆新年快乐!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原来派发红包也是一件令人开心的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今年过年两个小外孙拿了红包好开心。</span></p> <p class="ql-block"> 在香港,长辈给晚辈派发的压岁钱一般是500~1000元,给一般朋友或普通亲友则是20元。当然也有更高金额的红包,但这更重要的是代表着关爱与祝福。</p><p class="ql-block"> “压岁钱”这个充满温情和祝福的传统习俗,让我们在欢度春节的同时,感受到家人之间温馨和关爱的情感。在新的一年里,收到压岁钱红包之时,也寓意着长辈将好运和祝福传递给下一代。愿我们把这份祝福和关爱传递给更多的人,一起迎接新年的到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