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岸梵刹 古物咏寿 北京万寿寺观后

庄户人家

随着中国春节评为世遗,中国文化,中国历史,中国节庆,都让全世界为之惊叹。参观博物馆、古建筑,成为了时尚。<div>这不,我来到了名闻遐迩的北京市万寿寺。</div><div>万寿寺(Wanshou Temple),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万寿寺1号,始建于明万历五年(1577年),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重修,1985年辟为北京艺术博物馆并对外开放 。<div>这是在万寿寺内拍下来的百花寿字图。好漂亮。万寿寺还馆藏一个特别有历史价值的寿字图,不着急,慢慢往下看。</div></div> 1979年8月21日,万寿寺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北京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25日,万寿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div>万寿寺大门口的鲜花台。</div> 我来得早,还没有开门,到周边逛逛。这是在门口的南长河拍下来的。 现在人少,门可罗雀,刚刚好可以拍下来万寿寺的大门口全景图,很干净,很气派。 万寿寺门口的长河,滚滚东流。把万寿寺建在河边,也是有道理的。因为皇帝出行,都可以坐船。慈禧太后从宫里出来到颐和园,就是坐船经过这里。 万寿寺始建于唐代,初名“聚瑟寺” 明万历年间改为“万寿寺”。 经清代皇室多次修缮扩建, 成为皇家祈福祝寿场所, 万历、康熙、乾隆、光绪、慈禧等明清多位皇帝、太后都曾到这里拈香礼佛, 乾隆帝曾三次在寺中为其母举办大型祝寿活动。<div>这是进入大门殿顶的图案,也是难得一见。这么漂亮。 </div> 来到了天王殿。这里有【万寿寺】的历史沿革展览。 历史沿革展览的名称叫【绿岸梵刹】。 说明牌里面特别提到了【永乐大钟】,是从武汉工厂运过来的。永乐大钟成为了【明代万寿寺的重要标志】。 永乐大钟的说明牌。不过永乐大钟,现在已经不在万寿寺了。<div>【永乐大钟,中国现存最大的青铜钟。铸造于明永乐年间,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大钟被移放到万寿寺。清雍正十一年(1733)移置觉生寺(今称大钟寺)。】</div> 万寿寺【因河而盛】【祝寿皇家】。 这里保存【唯信可入】的【石门额】。 【唯信可入】石门额为乾隆御笔所赐。 【虚空同体】匾,也是乾隆御笔所赐。 虚空同体匾,还是【虚空同体殿】的额匾。 【崇庆皇太后六旬像】,据说是最寿高的皇太后。其重大寿诞,都是乾隆皇帝在万寿寺举行祝寿盛典。 介绍万寿寺来世今生的说明牌。可以仔细看看,因为字比较大,我这里就不录写下来。大家辛苦。 【历经烽火 古寺新生】,新中国成立,让万寿寺重获新生。 万寿寺不仅仅是建筑格局出类拔萃,里面的文物古迹也有【小故宫】的美誉。这是 的【都畿水利图】。 我专门的录写下来:<div>【《都畿水利图》由清代弘旿绘制,画卷以描绘玉泉水为主,绘其源于西山,汇聚昆明湖,流经长河,贯绕京城,于城东南入通惠河、潞河的过程。反映出乾隆年间,北京地区水系分布与水利设施的情况。画卷中风景地貌、园囿城郭悉数绘制,所展段落由东向西长河沿岸依次为:西直门、高梁桥、倚虹堂、乐善园、五塔寺、广源闸、万寿寺。】</div><div>中国古代,不仅仅文化源远流长,也是【大国工匠】辈出。</div> 慧日长辉殿。 慧日长辉殿的说明牌。<div>【慧日长辉殿</div>明万历五年(1577)始建,原称“大延寿殿”。大殿庑殿顶,面阔五间,建于月台之上。清雍正十一年(1733)御题匾额“慧日长辉”。乾隆皇帝首次进入万寿时,为大殿题写匾额“法云常住”,两匾额曾一同悬挂于大殿门首,两匾均无存。现大殿外悬挂的“慧日长辉”匾为2013年复制。】 【慧日长辉】匾额,为清雍正帝御笔所赐。 殿内供奉【毗卢遮那佛像】。 录写下来的【殿内供奉简介<br>大殿内正面供奉的三世佛像,为清初造像风格:中为释迦牟尼佛像,东为药师琉璃光佛像,攀西为阿弥陀佛像,三尊佛像木骨泥胎,并使用泥mbing金工艺制作。大殿背面为清代彩绘泥塑自在观音菩萨像,结半跏趺坐于山岩之上,周围饰有南海碧波。康熙二十五年(1686),东西两侧配殿中的泥塑十八罗汉像被移入正殿,分列于大殿两侧,这十八尊罗汉像姿态各异,身着袈裟使用拨金工艺制作。殿内金柱悬挂的楹联为乾隆十六年(1751)御题“戒慧光中烟云皆般若,清凉界外花石尽真如”。1958年至1967年间,大殿作为库房,堆放的大量物资将造像遮盖,使其得以保留,成为万寿寺中唯一一处保存了清代供奉原状的场所。】 十八罗汉像的一侧九座罗汉。 挑一个特写镜头,叫做【戍博迦尊者】。我这专门搜了一下:<div>【戍博迦尊者,十八罗汉的第九位,为梵语Svaka 的音译。意「贱民」,可见他的出身低微或曾被阉割为宫中为奴。戍博迦原是舍卫城的乞丐,后为佛陀收留为弟子,深感佛陀法力无边,很快修成阿罗汉果,被称为「开心罗汉」。】</div><div>继续【知者行之始 行者知之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没得说。</div> 殿中供奉的【观世音菩萨】。<div>这里有一个典故,值得一读:</div><div>【万寿寺双佛显圣</div><div>清光绪初年,慈禧太后正谋划二次垂帘听政,太监李莲英颇会揣摩上意,就让万寿寺的僧人制作了一尊观音菩萨像,面容与慈禧太后相仿。万寿寺前临长河,慈禧太后坐船去颐和园,必定在此拈香礼佛,休息更衣。待慈禧太后至此,僧众山呼“太后老佛爷”,并把她领到大殿的三世佛后,果见一慈眉善目的观音端坐于此。“万寿寺双佛显圣”的故事越传越神,老佛爷这个称呼也就叫起来了 。】</div> 来到了【万寿阁】。里面正在做展览【古物咏寿】。 万寿阁的额匾。为清乾隆帝御笔所赐。 【万寿阁】说明牌。 这里展出大量的价值连城的古物。<div>这是【青花福寿纹贯耳尊】。</div> 【蓝釉描金百寿象耳大瓶】。 【青花五老图罐】。 【斗彩灵仙祝寿图盘】。<div>说明牌上面的内容,我也认真的录写下来,大家可以好好地品鉴:【盘内心以青花书一“寿”字,寿字上覆斗彩寿桃,桃内绘一只飞舞的丹顶仙鹤,使画面所表达的“长寿”主题更加强化、突出,寓意寿上加寿。内壁绘斗彩贯套灵芝、祥云、寿桃、团寿字等纹饰。外壁绘灵芝、洞石、翠竹,谐音寓意“灵仙祝寿”。】</div><div>内容太精彩了。</div> 【红彩寿字花口盘】。 【粉彩过枝八桃纹盘】。 【斗彩暗八仙纹折腰盘】。 【粉彩暗八仙纹碗】。<div>啥叫【暗八仙纹】也专门的搜了一下:</div><div>【一种由八仙纹派生而来的宗教纹样,以道教中八仙各自的所持之物代表各位神仙。暗八仙纹始盛于清康熙朝,流行于整个清代。】</div> 这个应该是【胭脂瓶】。好精致。 展览牌上面的说明文字:雅意绵延——文房四宝中的寿。 这是笔和笔架。看到了不,笔架居然是玉雕奇山。 笔盒。 笔洗,就是给绘画笔清洗用的小器皿,也是玉雕。厉害了。 笔洗的特写镜头。 文人墨客好惬意。 【沉香木雕八仙庆寿图如意】。 还有不少的现代文创产品。 宫廷把玩玉器。 哈哈,又一次看到了【百花寿字图】。还记得不,就是第一张照片那里呢。在这里要引出一个惊天图片,且看下面:<div><br></div> 啊,又一个【寿字图】!此文之首,就提到了。知道吗,这可是【万寿寺】的镇馆之宝呀:【慈禧御笔寿字轴】。厉害吧。可能你这一辈子都看不到,现在就在眼前。好好地看看才是。 说明牌的字,录写下来:<div>【慈禧御笔寿字轴</div>清(1644-1911)<br>纵178厘米 横87厘米<br>北京艺术博物馆藏<br>以墨笔写楷书“寿”字,画面正上方钤“慈禧皇太后御笔之宝”(朱文)方印。】<div>真是价值连城。怪不得这个寺庙,叫【万寿寺】。主打【寿】字满堂。</div> 在大殿里面还有让人期待的【苍山秀水】展。 这是【宋旭】山水卷。 宋旭山水卷说明牌。字比较大,可以自己看,自己品。 宋骏业山水扇页。 赫奕山水扇页。 陈师尊山水轴。 陈师曾山水轴<br>民国(1912-1949)<br>纵124厘米 横37厘米<br>北京艺术博物馆藏<br>作品描绘山势平地而起,蜿蜒而上,林木依壑而生,枯疏萧寒,应是冬景。画中山路、寺观俱隐于山势之中,山脚有人策杖徐行,山间有樵夫伐薪而归。画中景物皆筒右侧、构图奇险。左侧以淡墨涂抹作云气状。此外,此画用笔独特,勾勒皆用颤笔,笔笔相融,有苍浑之气。画面左上自题:造五仁兄同学属画,衡格。铃朱文印“师曾”。<br><br> 真是【小故宫】一样,名不虚传。 王兰四时读书卷。<div>【王兰四时读书图卷</div>清(1644-1911)<br>纵23厘米横37厘米<br>北京艺术博物馆通<br>作品绘四图,各配解说。首图绘春景,见有小桥流水、柳荫茅屋及书生伏案苦读;次图绘夏景,临溪庭院内芭蕉绿荫、小斋幽静,书生手执书卷;三图绘秋景,篱笆围院,茅舍内书生灯下现书,窗外明月霜天,树叶全红;末图绘冬景,屋前结冰,屋内人物围炉烹茶,屋外雪压庭地。每幅画面皆钤“王兰”白文印,“芳谷”朱文印。卷后有翁方纲、余集、那彦成、董诰、铁保、吴锡麒、瑶华等人题跋。<br><div>王兰,字芳谷,钱塘(今杭州)人,久居京师,山水摹元四家,长人物。】</div><div>值得细品。你不妨一试。</div> 陈兆熊绘山水册页。 黑地描金粉彩开光山水纹瓶。 高岑绘夏景山水册页。 张大千昆明湖观荷图镜心。<div>何为【镜心】?</div><div>镜心, 书画术语,也称为托片,汉语词汇,是托一层宣纸于画后。其形式横、竖皆可,是一种简易的装裱形式。</div> 傅抱石山水轴。可惜没有拍好,有一点模糊了。不过傅抱石的作品,大部分都是【烟雨蒙蒙】的那种。很有自己的特色。 在网上另外找了一下傅抱石的大作。<div>【傅抱石,原名长生,名中洲,字庆远,学名瑞麟,号抱石斋主人,“抱石”名字来自清代画家石涛 。中国近现代中国画家、美术史论家、书法家、美术教育家 ,“新山水画”代表画家。】</div> 【吴大澂秋江远帆图扇页】。 吴大澂秋江远帆图扇页<br>清光绪十八年(1892年)<br>纵16.5厘米 横S1厘米<br>北京艺术博物馆藏【注:即 万寿寺。】<br>作品为纸本水墨设色山水。画面大面积留白的滔滔江水,以及用淡墨渲染远山的苍茫悠远。近景奇石峭峋、松柏点缀,两间凉亭隐现其间,一文士临水而坐,似在观赏江面的点点风帆和数行飞雁,好一派烟波浩渺的秋日景色。左上角自题:“秋江远帆图,壬辰秋日,吴大激”,后钤白文方印“吴大激”。<br>吴大澂(1835~1902),字清卿,号恒轩,晚号意斋,江苏吴县(今苏州)人。清代学者、金石学家、书画家。曾历官广东、湖南巡抚。喜作山水、花卉,用笔秀逸,尝仿恽寿平山水花卉册。 【粉彩开光山水人物纹瓶】。 粉彩开光山水人物纹瓶<br>民围(1912-1949)<br>口径8.3厘米 底径8.4厘米 高29.7厘米<br>北京艺术博物馆藏<br>瓶口外撇,长颈,长弧腹。器身整体以粉彩装饰。颈部绘一周蕉叶纹。肩部绘锦纹装饰带。腹部装饰有四处开光,正面开光内绘画构图为一河两岸,河中有船鼓帆前行,另有船泊于岸边;两岸山林树木丛生,茅舍间隐其间;近景处策杖老者与抱琴童子行走于板桥之上。器腹开光以外部分绘黄地粉彩花卉纹。胫部绘变形莲瓣纹一周。 【邹喆绘冬景山水册页】 邹喆绘冬景山水册页<br>清康照四年(1665)<br>纵29厘米横30厘米<br>北京艺术博物馆藏<br>作品为清代各家山水册页合集中的一开,描绘了冬天雪后的实景。画面上近处屋舍散落,枯树寒枝,远处雪山皑皑,孤塔耸立,危崖在侧 , 冰封的江面将视线引向层层堆叠的远山,使得空间层次丰富。简练的笔法,淡雅的设色也衬托出凝寒清旷的氛围。画面右上方自题: 乙巳冬月写,上柱翁老先生,邹喆。后钤印白文“邹喆”“方鲁”。<br>邹喆(约明崇祯~清康熙前期),字方鲁、锡民 , 江苏吴县(今苏州)人,家金陵(今南京),“金陵八家”之一。 【顾愷平湖秋月图扇页】。 顾愷平湖秋月图扇页<br>清乾隆十一年(1746)<br>纵16厘米 横57厘米<br>北京艺术博物馆藏<br>作品为水墨设色山水,画临湖的一处园林建筑,集楼阁、回廊、亭台、绿植一体,风景宜人。据画家自题可知为平湖秋月景致。所绘庭院外有横跨湖面的小桥及三两人攀谈,观察仔细具体,界画工整规矩,线条平直劲健,园内太湖石凹凸玲珑,布局得体。画左上楷书自题“平湖秋月,丙寅端阳前三日写,顾愷”。后钤朱文圆印“方乐”。<br>顾愷(约活动于清乾隆时期),字方乐,吴(今江苏苏州)人,善画,宫廷画家、曾供职于清内务府。 【乾隆十六年御制敕修万寿寺碑】。 乾隆十六年御制敕修万寿寺碑<br>乾隆十六年(1751)敕立,两通石碑分列于慧日长辉殿前东西两侧。其中东侧碑阳书汉、满文,西侧碑阳书蒙、藏文,乾隆皇帝亲撰碑文,记录了重修寺院的原委,表达了对母亲的崇敬之意。两通石碑的碑阴分别书乾隆御题诗。<br>让我们一起爱护文物。 【祝延万寿】殿。为清乾隆帝御笔。 祝延万寿殿<br>明万历五年(1577)始建,为慧日长辉殿的东配殿,原与西配殿统称罗汉殿。清康熙二十五年(1686),配殿内的十八罗汉像移进正殿。清乾隆十六年(1751),御赐东配殿匾额“祝延万寿”。现悬匾额为2015年复制。 差不多花了三个小时,看了一个大概。如果是细看细品,至少是一整天。老爷子收获满满,不虚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