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按照笔者手头的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药学(供中医、中药、针灸专业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4年6月版)一书的顺序,轮到第七大类温里药。前几篇拙文分别学研了与附子、天雄、干姜、肉桂和吴茱萸,今天我们来看看与“细辛”的文学作品。<br> 因笔者在把中药与诗词歌赋结合起来学研的过程中很少涉及“赋”这一文学形式,在笔者借助搜韵网搜得写有“细辛”的9首诗词歌赋中,觉得有必要深究一下南北朝时期诗人、佛学家、旅行家谢灵运的《山居赋》。<br> 在学研《山居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作者谢灵运和《山居赋》的文学价值。<br> 谢灵运(385年-433年),名公义,字灵运。因早年寄养在钱塘杜家,故小名客儿,人称谢客。晋时袭封康乐公,又称谢康乐。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出生于会稽郡始宁县(县治在今浙江省嵊州市三界镇)。因祖父谢玄(东晋名将)在会稽建有故宅“始宁墅”而移籍会稽。年少好学,博览群书,工诗善文。其诗与颜延之齐名,并称“颜谢”,是第一位全力创作山水诗的诗人,有中国“山水诗派”鼻祖之称。年轻时便出来做官为刘宋王朝服务,其后有升有降,也曾因病辞官,再次出山为官时,被诬谋反,于广州处以绞刑。<br> 《山居赋》全文,详尽描绘了谢灵运山居庄园的自然风光、建筑布局、物产丰饶以及山居生活的闲适与乐趣,同时也寄托了作者对于超脱尘世、归隐自然的向往之情。《山居赋》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篇重要作品,也是谢灵运文学成就的代表之一。它引领了南北朝山水小品文的兴起,对后世的山水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后人对《山居赋》的评价普遍较高,赞赏其对自然山水的细腻描绘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同时,也有人对赋中的自注体例和文学风格给予了高度评价。<br> 《山居赋》篇幅巨大,包括自注在内洋洋洒洒近一万一千字,拙文限于篇幅,只能在细品之后舍弃大部分内容,特别选取写有“细辛”和比较有优美的段落学习学习。<br> 山居赋(有序并自注)<br> 古巢居穴处曰岩栖,栋宇居山曰山居,在林野曰丘园,在郊郭曰城旁,四者不同,可以理推。言心也,黄屋实不殊于汾阳。即事也,山居良有异乎市廛。抱疾就闲,顺从性情,敢率所乐,而以作赋。杨子云云:“诗人之赋丽以则。”文体宜兼,以成其美。今所赋既非京都宫观游猎声色之盛,而叙山野草木水石谷稼之事,才乏昔人,心放俗外,咏于文则可勉而就之,求丽邈以远矣。览者废张、左之艳辞,寻台、皓之深意,去饰取素,傥值其心耳。意实言表,而书不尽,遗迹索意,托之有赏,其辞曰:<br> 上述这段文字是作者自撰的序言,先把其中的字词以及提到的人物搞清楚,理解起来就不难了。<br> “言心也,黄屋实不殊于汾阳。”中的“言心”即倾吐心意,也就是“说心里话。”“黄屋”有两种理解角度,一是因指古代帝王专用的黄缯车盖而借指帝王之车或帝王所居宫室,进而指帝王权位或帝王的代称。二是自己建造的泥墙茅草屋,因泥土和干燥的茅草都近似于黄色,故称黄屋。“不殊”即相同,沒什么两样。“即事也,山居良有异乎市廛。”“即事”《辞源(第三版)》解释有二:(1)做事。(2)眼前的事物。“市廛(chán缠)”指店铺集中的处所。“才乏昔人”中的“昔人”指从前的人。<br> 序中共涉及八位人物。首先是“杨子云”。杨雄(前53年~18年),又作杨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中国西汉末年哲学家、文学家、辞赋家、思想家。杨雄少年好学,不为章句之学而博览多识,沉默好思。青年热衷于诗赋,曾仿司马相如赋体作《甘泉赋》《河东赋》《校猎赋》《长杨赋》等,以讽劝汉帝。中年以后,以辞赋为雕虫小技,无益于讽谏,转而研究儒学。杨雄的思想体系以“玄”为最高范畴,“玄”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杨雄的思想是对汉代以董仲舒为代表的儒学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杨雄的哲学和文学对后人产生过重大影响,受到以后许多思想家、政治家的极力推崇。<br> 接下来是“览者废张、左之艳辞”中的“张”,张华(232年~300年),字茂先。范阳郡方城县(今河北省固安县)人。西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藏书家,西汉留侯张良的十六世孙。张华自少贫苦,因才学过人而受同乡名臣卢钦、刘放、阮籍等人的赞赏。张华工于诗赋,词藻温丽,又雅爱书籍,精于目录学,编纂有中国第一部博物学著作《博物志》;还曾与荀勖等人依照刘向《别录》整理典籍。《宣和书谱》载有其草书《得书帖》及行书《闻时帖》。“左”即左思(约250年—约305年),字太冲,齐国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人。西晋时期大臣、文学家。左思貌丑口讷,不好交游,但辞藻华丽,曾写成的《三都赋》,使得豪贵之家竞相传写,以至于洛阳纸贵。左思还著有《咏史》《招隐》等诗。<br> “寻台、皓之深意”,首先是“台”,叫台佟,字孝威,魏郡邺人,东汉隐士。隐于武安山,凿穴为居,采药自业。当时的朝廷多次封官许愿,要么不答应,要么不见来客,隐逸终生。“皓”指商山四皓,也就是说有四个人。具体是指秦末汉初的四位隐士,分别是东园公唐秉、甪里先生周术、绮里季吴实和夏黄公崔广。他们因不愿参与秦始皇的暴政而隐居于商山。汉朝建立后,刘邦曾多次邀请他们出山为官,但他们因刘邦轻视士人而拒绝。后来在吕后的请求下,太子刘盈写信并携带厚礼请他们出山,他们因此辅佐刘盈。刘邦去世后,刘盈顺利登基,成为汉惠帝。商山四皓的事迹在历史上广为传颂,对后世影响深远。但他们目前能找到的资料仅有如下这点。<br> 东园公,姓唐(一说姓庾、秉、园),名秉,字宣明。战国时期的襄邑(今河南睢县)人,居园中,因以东园公为号。<br> 甪(lù路)里先生,名周术。请读者朋友注意,甪里可是复姓哦。<br> 绮里季,姓吴名实。后世有用“绮里季”泛指隐士的。<br> 夏黄公,又称崔黄公,原名崔广,字少通,鄞县(今浙江宁波)人。<br> 整篇赋有非常精彩的词句,有很多值得深究的内容,比如第一段是写辞职回家、隐居山舍的愉快心情,同时告诉人们,人生最重要的学习与思考,人生最大的悲哀是被名誉和金钱所累。为了不违反笔者把中药融入诗词歌赋学习的初衷,就直接跳到《山居赋》中写有中药,特别是写有“细辛”的段落进行学习。<br> 第十九段和作者自注:“《本草》所载,山泽不一。雷桐是别,和缓是悉。参核六根,五华九实。二冬并称而殊性,三建异形而同出。水香送秋而擢茜,林兰近雪而扬猗。卷柏万代而不殒,伏苓千岁而方知。映红葩于绿带,茂素蕤于紫枝。既住年而增灵,亦驱妖而斥疵(《本草》所出药处,于今不复依,随士所生耳。此境出药甚多,雷公、桐君,古之采药,医缓,古之良工,故曰别悉。参核者,双核桃杏仁也。六根者,苟七根,五茄根,葛根,野葛根,○○根也。五华者,堇华、芫华、○○华、菊华、旋覆华也。九实者,连前实,槐实,柏实,兔丝实,女贞实,蛇床实,蔓荆实,蓼实○○也。二冬者,天门、麦门冬。三建者,附子、天雄、乌头。水香,兰草。林兰,支子。卷柏、伏苓,并皆仙物。凡此众药事,悉见于《神农》。)。”<br> “雷桐是别,和缓是悉。”说到四位中医药人物,大概是由于年代久远,他们的事迹寻觅起来很难。“雷桐”传说中的古代制药人雷公和桐君的并称,“是别”意思是有别,也就是说雷公和桐君不是同一个人。“和缓”是春秋时秦国良医,一个叫和,另一个叫缓。“是悉”说的是和与缓为人们所熟悉。灵运先生在自注中把参核、六根、五华、九实、二冬、三建、水香和林兰都作了解释,加上后来又提到的卷柏和茯苓,应该有31种中药材了。需要说明的是“五华”即五花,在古人那里华是花的通假字。最后六句“卷柏万代而不殒,伏苓千岁而方知。映红葩于绿带,茂素蕤于紫枝。既住年而增灵,亦驱妖而斥疵。”中的“方知”,意思是方才知道。“素蕤”即白花。“斥疵”寓意为驱逐邪恶。<br> 我们现在来看看下面这段写有“细辛”的第三十九段。后半段描述了如何获取地黄、天门(冬)、细辛、溪荪四种植物药和钟乳(一种矿物药),至于丹阳有两种说法,一种是铜之别称,一种是指丹阳黄酒。其中“摭曾岭之细辛”句,“摭zhí直)”意为拾取,摘取。“曾岭”即高山。曾,通“层”。<br> 弱质难恒,颓龄易丧。抚鬓生悲,视颜自伤。承清府之有术,冀在衰之可壮。寻名山之奇药,越灵波而憩辕。采石上之地黄,摘竹下之天门。摭曾岭之细辛,拔幽涧之溪荪。仿钟乳于洞穴,讯丹阳于红泉(此皆住年之药,即近山之所出,有采拾,欲以消病也。)。<br> 该段需要理解的是这些字词。“弱质”指衰弱的体质。“颓龄”指衰老的年紀。“清府”即清庙,祭祀文王的地方。“灵波”,河流的美称。<br> 最后介绍一下“细辛”的药用价值。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名词术语成果转化与规范推广项目提供给百度百科的说明是这样的。<br> 细辛,中药名。又名:华细辛、小辛、少辛、盆草细辛等,属马兜铃目,马兜铃科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直立或横走,有多条须根;叶通常2枚,叶片心形或卵状心形,花紫黑色;花梗长2~100px;花被裂片三角状卵形,果近球状,直径约37.5px,棕黄色。花期4~5月。有祛风,散寒,行水,开窍等功效。常用于风冷头痛,鼻渊,齿痛,痰饮咳逆,风湿痹痛等。细辛既能外散风寒,又能内祛阴寒,同时止痛、镇咳功效较佳。<br> 入药部位: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汉城细辛或华细辛的干燥根和根茎。性味:辛,温。归经:归心、肺、肾经。功效: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主治: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风湿痹痛,鼻渊,肺寒咳嗽。<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