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陵俑阵

回归自然

<p class="ql-block">昵称:回归自然</p><p class="ql-block">美篇号:5759821</p><p class="ql-block">图片自拍</p> <p class="ql-block">2月3日是单位春节假期结束开工的日子,多日不见的同事相互问好,喜笑颜开地互诉着假期期间的囧事及喜事。一位同事说去西安游玩了几天。她的言语将我的思绪拉回到好多年前。那是一个没有智能手机的时期,我手持一台傻瓜手机,踏上了西安的土地,只为赴一场与秦始皇兵马俑的千年之约。</p> <p class="ql-block">初入兵马俑博物馆,一股厚重的历史气息就扑面而来。当我的目光触及“秦兵马俑壹號坑展廳” 的牌匾时,一种难以言喻的敬畏与震撼瞬间涌上心头。古朴的字迹,仿佛是岁月亲手镌刻,带着跨越千年的厚重与沧桑。那“秦”字,如同一把钥匙,瞬间打开了时光的大门,让我遐想连篇,威严霸气的秦始皇会不会也将兵马俑打造成金戈铁马、气吞万里的阵势?</p> <p class="ql-block">进入一号坑,如同进入了一座巨大的地下军阵,数以千计的兵马俑整齐排列,仿佛在等待着出征的号令。那场面,震撼得让人瞪大眼睛说不出话来。这些兵马俑形态各异,栩栩如生。他们身姿挺拔,昂首挺胸,双脚牢牢扎根于地面,如同沉稳的磐石,双腿笔直而有力,仿佛能承受千钧之重。身躯微微前倾,恰似即将冲锋陷阵的勇士,充满了蓄势待发的张力。有的双臂自然下垂,目光坚定,凝视远方;有的表情严肃,右臂抬起手握兵器之姿;还有的面容和蔼,透着一丝憨厚。在这威武之师里,部分兵马俑的头颅缺失,仿佛是历史在它们身上留下的一道触目惊心的伤痕,它们没有倒下,依然努力地保持着原有的姿态,坚守着跨越千年的使命。每一尊兵马俑,都是独一无二的艺术品,它们用无声的姿态,诉说着那个时代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秦始皇兵马俑,始建于公元前 246 年,历时 39 年才完工。它们是秦始皇陵的陪葬品,象征着秦始皇生前的庞大军队。在制作工艺上,这些兵马俑堪称一绝。它们采用陶土烧制而成,先用模具制作出基本形状,然后再进行细致的雕刻和修饰。从面部的表情到身上的铠甲,从发型到鞋底的纹路,每一个细节都处理得极为精细。而且,兵马俑的颜色原本丰富多彩,只是由于出土后与空气接触,颜料迅速氧化脱落,才变成了如今我们看到的土灰色,但也更加凸显了它们的珍贵。</p> <p class="ql-block">站在俑坑边缘,我仿佛穿越回了两千多年前的秦朝。那个时代,秦始皇统一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他雄心勃勃,希望自己的帝国能够千秋万代,兵马俑便是他为自己打造的地下王国的一部分。这些兵马俑不仅是军事力量的象征,更是秦朝文化和艺术的结晶。它们见证了秦朝的强盛,也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变迁。</p> <p class="ql-block">我试图用相机记录下眼前的一切,无奈有工作人员看管,不让使用闪光灯。因为兵马俑一直处于地下较少见光的环境,强光会使兵马俑表面的有机质和少量无机质加速老化。而当年的傻瓜相机像素、焦距都很一般,导致抓拍的照片很不理想。我一直珍藏着这仅有的几张旧照片。秦始皇兵马俑不仅仅是一件件珍贵的文物,更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瑰宝。它们是祖先智慧和勤劳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每当我回忆起那段旅程,那些兵马俑的形象依然清晰地浮现在眼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