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州华联与布劳沃德县公共图书馆联合举办《活着》读书讲座 ——方明教授主讲

佛州华联

<p class="ql-block">二零二五年二月三日,由佛州华人华侨联合会与布劳沃德县公共图书馆BIG READ项目联合举办的《活着》读书讲座成功举行。此次活动邀请到华联理事、佛罗里达国际大学(FIU)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的方明教授担任主讲嘉宾,为与会者深入解析余华的经典文学作品。</p> <p class="ql-block">活动伊始,CASEC会长郭睿女士向与会者介绍了华联的背景、使命与其陆续举办的文化活动。她指出,佛州华联致力于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促进中美文化的交流与理解,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个感受、分享与学习中华文化的平台。郭会长特别感谢图书馆的安排,方教授的主讲,以及夏明波理事的组织协调。</p> <p class="ql-block">作为CASEC理事会成员之一,方明教授代表华联主持了本次读书讲座,并从文学与历史的双重维度,带领大家探讨了这本小说的重要性,以及作者余华的创作风格。</p> <p class="ql-block">文学特色解析</p><p class="ql-block">方教授提到,《活着》通过从“朴素语言到复杂叙事手法”的演变,展现了传统叙事形式下,充满情感张力的生命故事。她特别分析了余华在作品中对现实与荒诞的巧妙融合,借助主人公的个人经历,折射出中国社会的动荡与变迁。</p><p class="ql-block">• 情感的强烈表达:通过细腻生动的描述,让读者深刻体会到苦难与生命的韧性。</p><p class="ql-block">• 幽默与荒诞的运用:在悲剧中巧妙融入幽默,增添了作品的张力与可读性。</p><p class="ql-block">• 历史与个人叙事的交织:展现了个人命运如何在历史巨变中浮沉。</p> <p class="ql-block">历史与文化的讨论</p><p class="ql-block">在讲座的互动环节中,与会者不仅探讨了《活着》中译本与英文版的翻译差异,还对小说中涉及的文化大革命,及其历史意义提出了诸多问题。部分读者认为,余华通过对普通百姓生活的描写,揭示了那段历史中的苦难与挣扎。方教授回应道,这正是作品的独特之处——通过个人叙事展现历史的残酷与荒谬,同时传递出生命的韧性与希望。最后,华联代表邀请参与者加入二月八日的ArtLit, 以及二月十二日的由张艺谋导演、巩俐主演的同名电影讲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此次读书会为文学与历史爱好者提供了一个交流与思考的平台,也让更多人深刻体会到《活着》的文学与历史价值。</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