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赵本山小品有句台词,改革春风吹满地。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调到辽宁广播电台经济台,负责企业与企业家板块。估计考虑<span style="font-size:18px;">来自企业,对这个领域有优势。</span>当时状况是,电台听众锐减,广播里<span style="font-size:18px;">白大褂坐堂,狗皮膏药上墙,不婚不孕不育,性病红斑狼疮。</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广东珠江经济台尝试现场直播,成为全国行业先行。于是,各地广播电台蜂拥而上,都试行现场直播。直播争议大、顾虑多,担心播出过程中,有不当言论或者反动口号。最后认为,选择人群很重要,企业家队伍相对可靠,于是,在企业与企业家板块试播。现场直播,是这块土地,自奉天广播无线电台以来,亘古未有的大事。</span></p> <p class="ql-block">辽宁省是企业改革前沿阵地,从第一家破产企业到第一家上市公司。辽宁具有全国模板价值,企业改革开放初期,有一批勇立潮头的企业家,成为企业改革中流砥柱,也成为我的采访对象,像徐有泮、赵希友、刘相荣、张文达、左长林、唐乾三等一批企业家,通过直播与全省听众沟通。后来证明,其实直播用不着大惊小怪,第一是有时间技术滞后,第二,即便喊口号也塌不了天,显然是杞人忧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栏目组还到鞍钢、本钢、辽化、抚钢、瓦轴等大型企业现场采访,感受到了辽宁工业的厚重和雄健。随着跟企业接触增多,也帮忙抢购紧缺商品,电视有抚顺的金凤、沈阳的百花、大连的星海,冰箱有营口的辽河、沈阳的沈努西、丹东的东方齐洛瓦,购买这些紧俏商品,对我而言基本畅通无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时二道贩子似的,拉一车冰箱彩电,在电台院里分配,连台长都央求买些紧俏商品。作为回报,只有勤奋采访写作,营口钢琴厂生产幸福牌钢琴,曾因我的报告文学《幸福奏鸣曲》,而名噪一时。</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辽东半岛号专列刚刚启运,感觉私家车一样,压根没买票概念,站台票上车再说。</span>一次去大连采访,列车长殷勤周到,免费软卧餐饮,车刚停稳,渤海饭店经理已经在站台等候。也该巧,遇见台长谢仲清同车抵达,他说没买着票,坐小板凳夹道来的。现在看来,老台长刚摘右派帽子,谨言慎行小心翼翼惯了,也说明当时社会风气。</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社会对记者褒贬不一,社会活动能力全凭自己。有次,十几个同学去锦州,到同学恒祥部队打靶,去时跟车长打招呼留座,回来竟预留一节车厢。记者这一社会角色,像时髦商品一样被过度消费,终于遭到社会反噬,人们由赞美记者为无冕之王,到后来防火防盗防记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电台经营举步维艰,垃圾广告难以支撑,到了日薄西山的境地。尤其分房按年限,论资排辈。我这样初来乍到,根本轮不到,而原来企业住的母子室,时时刻刻催促腾房。最后,只好跟电台摊牌,如不能解决房子问题,只好忍痛离开。电台由不同意到妥协,条件是调离前完成一项任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于是,再遇赵本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