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返乡杂记

家有儿女

<p class="ql-block">2025乙巳春节,受工作所迫、加之思乡情切,终在年前择空返乡,虽时间短暂、然感触万千,于酒后发些感慨、小成此文,略表情怀。</p><p class="ql-block">此次返乡之路线选择了从若羌出疆、经格尔木走京藏高速至兰州的自驾线路,虽也是经综合考量,但更多是为了满足自己能多踏足世界第三极之私欲,庆幸家人均无异议且小支持,终成此行。1月22日忙完单位琐事后于15时左右从库市出发,本计划夜宿茫涯,但恐天气突变、又因归乡心切,加之途中又有单位琐事影响、电话不停,使得困意全无,通宵未眠于23日赶在盛雪前抵达兰州。</p><p class="ql-block">余之故乡原是白银市靖远县下辖的一小乡村,然2012年又整建制划归白银市平川区,所以也不敢堂而皇之的称吾为靖远人,对外只说白银人。白银原属兰州,据记载从汉代就开始开采有色金属,至明代,以洪武年间设白银厂而得名,建国后几经反复终于1985年恢复地级市建制,其兴于黄金白银、盛于铜铝铅锌、颓于能源枯竭;同样平川区原属靖远县,因开采煤矿而独立成区,现也面临转型发展之困境。而本人对靖远最有情怀,除因从小学六年级就开始在县城读书外更多是因为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靖远县虽处三大高原交汇处的丘陵地带,但因濒临黄河,土地肥沃,自古就是陇上主要产粮区,又因河津渡口较多,也是古时扼制河西西夏、连接关中陇右的重要战略要地,古称会州,西路军就是从这里渡河开始了悲壮的西征历程,抗日战争期间也曾遭日机轰炸。</p><p class="ql-block">吾家祖上本为李姓,曾任明太祖充仪卫司校尉,以军功左迁靖虏卫并改为现姓氏,由直隶东安县(现廊坊市附近,度娘提供)迁至靖远县,繁延生息,虽多遭兵祸也形成了千余户的大家族,直至同治回乱,数千丁壮出战仅十数人回,逐渐形成现今之宗族谱系。受甘肃人之固有情怀感染、愧疚于长年在外祭祖不多,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上坟”,在山间跋涉,看纸钱在一个个三尺黄土包前焚烬,中国人特有的家族归属感渐浓;受惠于降水带北移及环保等影响,山中植被渐丰,放眼远眺,树木田野与高楼大厦尽入眼中,感恩于我们生活在好时代。</p><p class="ql-block">除夕夜,我们也改变了观念,没有再老屋过除夕,而是在兰州守岁,其乐融融。因家族较大且父母的兄妹都多,大年初一至初五转马灯似的游走于迎来送往、推杯换盏之中,虽仅与大家相聚片刻,且部分亲朋还憾未能见,但也共鸣出颇多感触。老辈们越来越老、越来越少,小辈们越来越大、越来越陌生;而我们中间这代也是来路越来越长,归途越来越短,但还在为生计忙碌奔波。都说成年人回一趟老家相当于做一次心理治疗,从一代代人的变迁上,既能体会到中华民族传统民俗,又能体会到活着的意义,许多过往的心结也逐渐释怀;特别是听了本山在美国的演唱和看到某女星病故的消息后,更加深了对追逐名利和回归家庭的思考,也再次体悟了心宽体胖和斤斤计较两个词中蕴含的古人之智慧。</p><p class="ql-block">返程之行与原线路相同,但这次不用急行,心境也不同。从陇右出发,傍祁连入青藏、穿柴达木翻阿尔金,再沿塔克拉玛干东缘返库。其中茶卡到格尔木之间的这段行程让人耳目一新,其海拔大都在三千米以上,行驶在青藏高原之上,望着远处巍峨的唐古拉山,那种震撼之情难以言表,虽然还未到西藏但也感觉灵魂受到了洗涤。有点意思是沿途发现青海的水资源确实很丰富,无愧中国水塔之称,但3300以上的地方基本无任何植被,而部分3000米高的地方还有大树生长;3600米以上打火机很难打着,点烟器也仅能烧成微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