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宫肃雍堂

彩霞满天

<p class="ql-block"> 美篇呢称:彩霞满天</p><p class="ql-block"> 美篇号码:2721875</p> <p class="ql-block">  1月6日下午,我骑车去了卢宅,这次为了专门游“民间故宫肃雍堂”而去。</p> <p class="ql-block"> 肃雍堂</p><p class="ql-block"> ——韦俊图</p><p class="ql-block"> 堂借槐阴隔数重,经年五百识时雍。</p><p class="ql-block"> 搴灯溪畔三千户,承露城南第一峰。</p><p class="ql-block"> 梁柱雕花尊国匠,珪璋传嗣仰儒宗。</p><p class="ql-block"> 牌坊群里恩荣宅,老鹤悠然啄瓦松。</p> <p class="ql-block">  卢宅,为雅溪卢氏聚居之地。三峰南峙,雅溪环流,天人合一,风景宜人。明清两朝,卢氏诗礼传家,科第绵延有"婺之望族"之称。聚落布局以大宗祠为中心,卢宅大街横贯东西,复荆堂、肃雍堂、树德堂三大宗支建筑群呈向心之势,四十余处园林、书院、寺观及二十余座牌坊环列其间。现存的厅堂宅第、融东阳木雕、石雕、砖雕、堆塑、彩绘艺术于一体,保留了唐宋时期江南地区特有的建筑遗风;肃雍堂纵轴线前后九进,纵深三百二十米,气势宏敞。卢宅,作为现存江南地区规模最大,最集中的明清民居建筑群之一,所反映的儒家礼乐思想、堪舆学理论、建筑特色和艺术风格,具有重大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p> <p class="ql-block">  “衣冠奕叶范阳第,诗礼千秋涿郡宗。”肃雍堂前面的三座牌坊,巍峨耸立,是肃雍堂不可或缺的标志性建筑。</p><p class="ql-block"> 肃雍堂之所以能成为中华的“大宅门”,享有“北有故宫,南有肃雍”之美称,吸引众多的中外游客慕名而来,完全在于她的古宅恢宏,古建筑登峰造极和推崇儒学,鸿儒辈出而中华罕见。</p><p class="ql-block"> 我从检票口进入,往西走过长长的石子甬道,两边都是高高的古围墙,100多米的甬道全用石子铺成,三转成两个直角延伸到第一进的正门,捷报门。</p> <p class="ql-block">  肃雍堂位于卢宅主轴线上,共有九进,320米纵深,<span style="font-size:18px;">占地500余亩。</span>依次是捷报门、国光门、肃雍堂大厅、肃雍正堂、乐寿堂、世雍门楼、世雍堂、中堂、后楼,共125间。在中国,只有故宫和孔府有这样的结构。整个建筑群落古朴典雅、宏敞秀丽、气势非凡,显示出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卢氏宗族聚居结构,典型地反映出东阳木雕浓郁的地方特色和封建士大夫传统风水意识的厅堂宅第,被国内外专家誉为“具有国际水平的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 “耕读精神照前路”,建筑是形体,教育是她的灵魂,选择耕读传家,是卢氏持续600多年长盛不衰的关键。从骨血到灵魂,肃雍堂都堪称民居界的天花板。</p> <p class="ql-block">  我一进一进的往里走,边走边拍,结果却是数不清自己到底走了几进,走到最后一进的时候,数照片是哪几进,却也弄不清哪张是哪进。换个手机专门拍九进的照片,结果一数我竟然拍了16张院落的照片,傻眼了!不管了,就这样吧!</p><p class="ql-block"> 原来,肃雍堂东边与之平行的还有“世德堂”(4进)、“树德堂”(3进)、“大夫第东吟堂”(2进)。我混淆了,难怪弄不清楚了。</p> <p class="ql-block">  卢氏,婺州望族,自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卢睿中进士以来,五百年间,科第绵延,乡试中举二十七人,夺魁二人,殿试进士八人,涉足仕林的有一百五十余人,其中不乏一代重臣,也崇尚儒学。由于家世兴旺,于是卢氏家族相继建房置产,致房屋千间,院落连片,街巷纵横,园林遍布,书院众多,把卢宅建成了“婺派建筑”的杰出代表。</p><p class="ql-block"> “云烟飘落万卷楼,指点卢家旧书屋”。卢氏族人无论身居庙堂高位还是乡野,皆一心向学,创办书院,耕读文化代代相传,儒家思想不断洗礼,家风雅正,刚常有序,卢氏成为引领一方清风正气的“风纪世家”,也大打下了长盛不衰的基石。</p> <p class="ql-block">  进了肃雍堂。特意去寻找那大堂灯,看到时被震撼到了。肃雍堂的灯笼传统源远流长,每逢闰年都会挂灯,这一传统已经延续数百年。肃雍堂的大堂灯全名为“宝盖索络联三聚七彩穗羊角灯”,通高4.05米,直径2.1米,重127.5公斤,用40万颗玻璃彩珠穿成,是目前保存在世界上最大的堂灯,并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p><p class="ql-block"> 这盏大堂灯的架构独特,有着“三横七纵”的格局,华盖下分三层,中间悬以一串主灯,上下三盏,周围六面各辅以一串小灯,上下亦为三盏,“联三聚七”之义即源于此。灯笼的细节之处独具匠心,每四年点亮一次,一般从春节挂到正月十五,供游人欣赏。由于制作技艺复杂且部分已失传,大堂灯每次亮相都要请有经验的工人师傅从组装、修缮到亮灯,花费一整天的时间。</p><p class="ql-block"> 为什么好的东西会失传呢?发扬光大才好啊!</p> <p class="ql-block">  古建筑群里的建筑风格多样,别具特色。肃雍堂宏敞肃穆,树德堂高大巍峨,东吟堂小巧精致,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建筑理念和文化思想。其建筑形式也异常丰富,仅屋顶就有多种悬山式和硬山式,既代表了不同等级,又增加了建筑形式的变化。</p> <p class="ql-block">  “粉墙黛瓦马头墙,石库台门四合房。碧纱格栅船蓬顶,镂空牛腿浮雕廊。”肃雍堂里的雕梁画栋,精湛的工艺,让人叹为观止。门坊檐墙、窗棂格扇、斗拱牛腿上的雕刻,花鸟走兽、山水阁楼生动自然;腾纹锦纹蔓延美好祝愿;八仙过海、太白醉酒、姜子牙遇文王等,透过斑驳的纹理仿佛触摸鲜活的神话。这些木石雕刻和漆画等既反映主人的高雅情趣,寓教于乐,又体现了匠师们“一刀成形”的鬼斧神工。</p> <p class="ql-block">  观看那些木雕、石雕、砖雕时,发现很多人为破坏的痕迹,好心疼啊!这是先辈留给我们的瑰宝啊!那些人怎么下的去手?文革时期扭曲的疯狂恶果,摧残了多少文化遗产,造成了多少的损失难以估计,但愿这样的历史不要重演,先辈留下的瑰宝 ,需要我们全社会的保护。</p> <p class="ql-block">  这应该是东吟堂的建筑,它的马头墙真的好复杂好精致,我从来没见过如此美丽精致又繁杂的马头墙和砖雕。层层叠叠翘向天,精雕细琢胜文明。</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东吟堂前面的东南角,大夫第牌坊后面有几颗腊梅,叶片黄了,花蕾挂在枝头,还没开放,但不影响我对它的喜爱,淡淡暗香萦绕心间,我连摁快门留影。有了腊梅的陪衬,这白墙黛瓦就有了灵气,我对这马头墙的情有独钟啊!就有了满满的生命气息!</p> <p class="ql-block">  古建筑群里植物不多,东吟堂的东边有个花园,白墙黛瓦与花草树木相映成趣!才是我最爱的模样!愿肃雍堂能多一些植物,那样就更能打动人心也!不知我的愿望能否成真呢?</p> <p class="ql-block">  我是骑着公共自行车去的卢宅,到了后我找不到公共停车点,就从风景区的入口一直绕行骑,结果我歪打正着沿着雅溪逛了肃雍堂的外围一圈,后面的风水月池枕,两边的溪水环绕,让我见识了何为风水宝地,到了一座石板桥前我停下不骑了,结果一看,竟然就是检票口前了,那里是雅溪的“天门”水口,于是我就将车停在了工作人员的停车棚里了。由于外围逛了一圈,时间又迟了,肃雍堂里游客很少,我碰到也就10多个人,到关门时间我才依依不舍的出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