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工之乡话卢宅

彩霞满天

<p class="ql-block">  美篇呢称:彩霞满天</p><p class="ql-block"> 美篇号码:2721875</p> <p class="ql-block">  浙江东阳是百工之乡。卢宅肃雍堂,被誉为民间故宫,是东阳木雕艺人的精神本源。卢宅的古建筑群,体现了东阳百工的精湛技艺和艺术传承,是一个百工之乡原汁原味的博物馆,融东阳木雕、石雕、砖雕、堆塑和彩绘等艺术于一体的江南士族宅第,也是国务院审批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国家级4A景区,进肃雍堂要门票,而外围众多的地方是非遗街区,不用门票,也很美丽有特色。</p><p class="ql-block"> 卢宅</p><p class="ql-block"> ——桂维民</p><p class="ql-block"> “三峰耸立水长流,</p><p class="ql-block"> 九进庭堂历百秋。</p><p class="ql-block"> 四海承平文脉盛,</p><p class="ql-block"> 溪桥柳影掩高楼。”</p> <p class="ql-block">  1月6日下午,我又去了卢宅,进了肃雍堂。我听说肃雍堂的灯很特别,特意去寻找,当看到时被震撼到了。肃雍堂的灯笼传统源远流长,每逢闰年都会挂灯,这一传统已经延续数百年。肃雍堂的大堂灯全名为“宝盖索络联三聚七彩穗羊角灯”,通高4.05米,直径2.1米,重127.5公斤,用40万颗玻璃彩珠穿成,是目前保存在世界上最大的堂灯,并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p> <p class="ql-block">  肃雍堂的灯之美让人叹为观止。大的高丈余,小的仅寸余,取材有木、竹、丝、琉璃、羊皮、纱绸、彩珠等。悬挂非常有讲究,头门仪门行灯,檐口珠灯琉璃,中堂珠宝堂灯,梁下六片花灯….,民间如此讲究,不可想象皇宫的排场,难怪有"北有故宫,南有肃雍"之说。被称为"民间故宫"。</p> <p class="ql-block">  我一进一进的逛着肃雍堂,那些精美的木雕到处都是,历久而弥足珍贵,绝对的震撼。木雕是肃雍堂的精华之一。无论是门窗、梁枋、牛腿、雀替、还是斗拱,这里处处都蕴藏着东阳木雕的艺术巧思,雕花题材涉及人物故事、花鸟鱼虫、神话传说,刀法细腻流畅,让人不禁为工匠的精湛技艺所折服,堪称一座沉浸式的“东阳木雕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东阳“工艺美术之乡”盛名在外,但木雕艺术后继乏人,不仅是木雕艺术后继乏人,木工、泥水匠、竹编工等等都后继乏人,技术工都要有师傅带,木雕艺术要几年才能出师,没人愿意学了。“浙江广厦大学”有木雕艺术专业,但杯水车薪也!</p> <p class="ql-block">  肃雍堂千姿百态的木雕牛腿啊!那木雕工艺是慕容质疑的,傍晚的阳光斜洒在牛腿上,金光灿灿,美丽无比。</p><p class="ql-block"> "粉墙黛瓦马头墙,</p><p class="ql-block"> 石库台门四合房。</p><p class="ql-block"> 碧纱格栅船蓬顶,</p><p class="ql-block"> 镂空牛腿浮雕廊。"</p><p class="ql-block"> 肃雍堂的牛腿有反S 形,壶嘴斗顶形,梅花鹿牛腿,狮子牛腿等等,牛腿是古建筑木雕工艺作品中,难度最大,费工最多,要求最高的。卢宅那九进厅堂里,哪都有精湛的木雕牛腿。可惜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一些牛腿被人为的破坏了,那一场浩劫,让无数的文物毁于一旦。</p> <p class="ql-block">  走着晃着,卢宅门窗的技艺高超也吸引了我,木做的,木雕的,石雕的,砖雕的,砖砌的,千姿百态各有特色,将门窗的美丽和艺术给展现的淋漓尽致,让我目不暇接。真是"精雕细琢,鲁班传艺。斧斤单面砍,墨线两头弹,栋梁有榫,案几无钉,鸡翅紫檀,勾心斗角,门现诗情,窗尽画意。"的典型代表。</p> <p class="ql-block">  我也不知道自己逛到了第几进,这里陈列着一些木雕的展品,都是肃雍堂珍贵的木雕藏品。有些技艺已失传,东阳木雕艺术的传承真的令人堪忧。</p> <p class="ql-block">  上图是九狮戏球三架梁,用1.7米以上的整块樟木雕成,它高达1.5米。古代艺术家用浮雕、透雕和圆雕等技法,把狮子雕刻得形神具备,是东阳传统建筑木雕的登峰造极之作。</p> <p class="ql-block">  我可以说是对东阳百工技艺一窍不通,只知道欣赏它的美。逛了一圈,拍了很多的照片,肃雍堂的建筑之美我另篇它做。它的工艺精美还有砖雕和石雕,我从来没有在其它古建筑里看到过如此精美的砖雕艺术。那马头墙上无比精美和华丽的砖雕,太让人震撼了!</p> <p class="ql-block">  当我转去了肃雍堂的外面,它的西北角,有东阳百工的宣传介绍和好多个百工陈列馆,是非遗街区。</p><p class="ql-block"> 非遗街区汇聚东阳优秀非遗项目30余种,开放有慎修学艺、铁门听曲、汉宁工匠等17个场馆,是非遗文化展示、体验、传承的公益性文化街区。</p><p class="ql-block"> 东阳人称读书人为读书侬,称百工技艺的人为出门侬(东阳地处丘陵区,很多人因为地少而学一技之长外出打工),陈列馆里有雕塑。东阳“出门侬”是“一把斧头,一把锯,一把泥刀,一墨线,哪里合算哪里扣(去)”,把东阳匠师吃苦耐劳,钻研创新的精神,传到了全中国,如今更是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东阳的匠师们比勤劳的蜜蜂还勤劳。</p><p class="ql-block">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p><p class="ql-block">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p> <p class="ql-block">  (出门侬雕塑)</p> <p class="ql-block">  俗曰:东阳东阳,泥水木匠。东阳自宋代便有建筑行帮"东阳帮"闻名于世,一脉相随,造就了今日之"建筑之乡""工艺美术之乡"。后来“东阳帮”的庞大匠师队伍,从民间宅院到宗祠府邸,从江南地区到全国各地,用东阳的百工技艺,为中华大地创造出一个个美轮美奂的传奇。</p><p class="ql-block"> 陈列馆中的雕塑以东阳帮"出门侬"形象为题材而创作。人物身着东阳土布衫,肩扛匠作工具,手执墨斗,整个形象反映了东阳工匠走南闯北、精工善艺的特质。</p> <p class="ql-block">  (读书侬雕塑)</p> <p class="ql-block"> 东阳人自古崇尚教育,以耕读持家,东阳人的苦读闻名,素有"霉干菜"精神之称,造就了今日"教育之乡"之盛名。</p><p class="ql-block"> 陈列馆中的雕塑以《送东阳马生序》为创作题材。人物以宋代东阳书生装扮,手持书卷,随携书箱,表现出远道负筐、手不释卷的东阳"读书侬"形象。</p> <p class="ql-block">  逛到了卢宅老街,看见了一个店里,专门卖竹编的老物件,这些用具好精美啊!我心痒痒的,很想买几个收藏。卢宅老街全长近500米,两侧聚集30多家木雕竹编与古建筑构件的创作、收藏、交易商户,是全国著名的仿古木雕与传统营造集散中心。</p> <p class="ql-block">  “斑竹秋月映编篱,静倚柴门望远堤。”“疏篱竹影斑斑动,屋角斜阳渐渐红。”</p><p class="ql-block"> 东阳的竹编艺术也是精湛绝伦,闻名遐迩。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p><p class="ql-block"> 东阳竹编在唐代早期已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广泛应用。南宋时期,东阳竹编达到较高的工艺水平,并与民俗节日联系到一起。东阳竹编擅长编织立体人物、动物及传统竹篮等器皿类的工艺品,手工剖篾细如发线,柔如蚕丝,精编细作,逼真传神。东阳竹编产品以篮、筐、箱、箩、箕、篓、笠等生活用品较为常见。</p><p class="ql-block"> 1983年由东阳竹编厂制作的国宝“九龙壁”,整个厂集中所有高级技师采用150多种技法完成的历史杰作。现如今已经根本难以复制,竹编技艺更是后继无人,这百工之乡的看家本领啊!怎么才能发扬光大!</p> <p class="ql-block">  卢宅古街里虽然有竹艺馆,但门可罗雀啊!</p> <p class="ql-block">  石雕艺术已经变味了,现在基本都是机器雕刻了。</p> <p class="ql-block">  老街上这龙灯也是东阳人精湛的制灯技术。</p> <p class="ql-block">  这牌坊上的牌匾,有好多种东阳的百工技艺。</p> <p class="ql-block">  这是木雕艺术的老店吗?</p> <p class="ql-block">  我两个下午的时间,也还只是走马观花逛卢宅,它的历史传承,它的百工技艺,能都得到保护和发扬不?政府应该是越来越重视了,拭目以待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