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岁钱)压岁钱的故事

锦瑟

<p class="ql-block">我出生在50年代,家有4姐妹。幼时的我们十分盼望过新年,除了可以穿新衣吃汤圆逛庙会等,我们还盼望着能够得到一份压岁钱。</p><p class="ql-block">可惜自我们懂事起,父母就从来没有给过我们压岁钱。每年春节我都会暗自想:今年又长大了一岁,爸爸妈妈会想起给我们压岁钱吗?可父母压根没有提起过这件事。</p><p class="ql-block">大概是我6岁那年春节,我的发小叫我和她一起上街去玩。我们来到糖果铺,发小从她的口袋中掏出几张纸币,说她要买一个棒棒糖,然后问我要买什么。我难堪地对发小说:我没有钱。发小很吃惊地说:你家过年爸爸妈妈不给压岁钱吗?我不好意思低下头。我的发小很善解人意,她数了数自己的钱,对我说:买两个棒棒糖我的钱不够,我再买三颗硬糖吧!这次经历让我清楚地记住了当时一颗硬糖一分钱,一个棒棒糖5分钱。</p><p class="ql-block">回家后我将舍不得吃的糖悄悄拿给母亲看。我的意思很明显,想告诉妈妈别家孩子都有压岁钱,只有我家没有。妈妈得知事情缘由后只说了一句话:我家不讲这个规矩。</p> <p class="ql-block">从此我知道了我家过年是没有压岁钱的。加上家里也没有一个老人宠爱我们,慢慢也就习惯了没有压岁钱的新年。这件事过去了几十年我还记得如此清楚,因为好长一段时间只要我经过那家糖果铺时,我总要不自觉地想到:以后我有钱了一定要把糖果吃够。哈哈,把糖吃够竟成了年幼时我的人生目标!</p><p class="ql-block">尽管在我成人后我知道了父母养家不易,不给孩子压岁钱可能有很多理由。但我还是认为父母不经意的举动会让幼小的心灵受到伤害,给孩子几毛钱也不会影响生计。</p><p class="ql-block">我的女儿生于80年代,这个时候给压岁钱已是很普遍的事,加之又是独生子女,大家更要尽努力让孩子开心。已当父母的我也知道了给孩子压岁钱是为了驱邪除灾,图个平安喜庆。再有给压岁钱已经不只是给自己的孩子,过年时还要给兄弟姐妹的孩子准备红包。所以往往是这只手接过红包那只手又送出压岁钱。但大家也有约定:孩子一旦读大学或是参加工作就不再发压岁钱,因为已经成人。</p> <p class="ql-block">压岁钱也随着社会发展由原来给几元钱发展到给一百或是几百元,因此那时每年吃团年饭是最闹热的时候,“恭喜发财,红包拿来”的祝福声此起彼伏。在我看来,女儿这代人比我们幸福多了,虽然每年她得到的压岁钱多数都要上交我们,理由是她得到的压岁钱是我们发出去的钱换来的。但现在想来女儿当时也可能有她的想法。</p><p class="ql-block">现在我早已当婆婆了,给两个孙孙发压岁钱已是天经地义的事,是我们给孩子送钱的最佳时机。现在我们吃穿不愁,想起以前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就总想多给孙孙一些关爱,总想给两个孙孙送钱。没有名目送钱女儿一概不收,于是过新年发压岁钱就成为最好的时机。</p><p class="ql-block">大年三十,春晚节目开始时,阿公拿出大红包,“发压岁钱了,祝愿两个乖孙快乐成长!”拿着大红包的乖孙齐说:“谢谢阿公婆婆!”两个娃把压岁钱数过来数过去,他们虽不知道用钱来做什么,却非常高兴。乖孙高兴了我们更高兴!婆婆赶紧说:老规矩,压岁钱专门存一个账户,今后作为读书基金。两个孙孙才把耍了半天的压岁钱全部交给他们的妈妈。</p> <p class="ql-block">几十年来三代人经历了不一样的压岁钱故事。50后没有得过压岁钱,心里存有永远的遗憾。80后有了压岁钱,多数却要上交父母,说是代管却用于补贴家用。现在的小朋友有了压岁钱,却不知道用钱买什么。因为他们生活在父母和祖辈的爱中,想要什么大家都替他们想到了。我家孙孙只见过我们买东西用手机付钱,所以把压岁钱交给妈妈时空空还说:这个钱只有妈妈放进了手机才能用,我们全部给妈妈!</p><p class="ql-block">听了空空的话我笑了。为今天的幸福宝宝高兴,为社会的发展进步高兴,也为压岁钱作为中国年的一个习俗得到传承高兴!</p><p class="ql-block">新年好啊新年好啊,祝福大家新年好!</p><p class="ql-block"> 2025年2月3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