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坑竹篙寨(中央后方保管处旧址):一个书写勇气和奉献的传奇地

瑶D梦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于都县银坑镇年丰村,有一个传奇的地方——它就是“竹篙寨”,一个书写了革命历史与情缘的圣地。“竹篙寨”,因石山崛起,如篙耸立,外形酷似竹篙而得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30年6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从福建长汀回师赣南,路过银坑镇时,视察了当时作为于北特区后方保管处的竹篙寨石洞,看到此处山上多产煤,石洞宽大,能住上一个团的兵力,作为根据地的后方是个好地方。于是,对竹篙寨石洞的扩建加固作了具体部署,从此,竹篙寨石洞改为中央后方保管处。从此,这里就成为中央苏区时期的一个重要军械、战备物资的中转站。</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走进竹篙寨,仿佛进入了一本令人感慨的故事集:一碗鸡汤与两支高丽参的故事,真实地书写了军民鱼水情深的场景。毛委员对竹篙寨石洞保卫战的称赞,彰显了这片土地上的英雄气概。女县委书记金维映的事迹,至今仍在这里流传,不断激励着后来的一代。这些感人至深的故事,使竹篙寨成为了一个令人心潮澎湃的地方。每一个故事都是一个宝贵的历史瞬间,将军民齐心协力、浴血奋战的时刻定格在竹篙寨的土地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仔细打量,石壁上被水冲刷的痕迹依然清晰,走在洞中,陈年往事掀开尘封的面纱,令人心潮澎湃。“竹篙寨”—— 一个充满着浴血往事与革命情缘的地方,它见证了无数革命志士的热血赤诚,也见证了人民从苦难中崛起的勇敢斗争如今,走在竹篙寨的土地上,曾经的革命往事已被岁月染淡,而那份革命情缘却深深烙印在人们心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座竹篙寨,几经磨砺,略显沧桑。一座旧址,沉重厚实,将峥嵘掩于岁月,置悲壮于山岩,让后人无限缅怀和追忆。</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