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笔记》江西龙南(1)关西新围

踏歌而行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翻唱:踏歌而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摄影:踏歌而行</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美篇号:52843668</p> <p class="ql-block">【题记】本人喜欢旅行,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共去过146座城市,不过2019年之前,大多是走马观花的跟团游,真真沉浸式游玩的地方不多。好在近年来,我多选择一个人的自由行,这让我在旅途中发现更多的惊喜与乐趣!体验到旅行更多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龙南市</p><p class="ql-block">江西省辖县级市,由赣州市代管,位于江西省最南端,龙南市建县于南唐保大十一年(953),因县治在龙头山(一说百丈龙潭,又一说百丈龙滩)之南,取名龙南,寓龙兴岭南之意。</p><p class="ql-block">龙南市境内分布着376座各具特色的围屋,占赣南客家围屋的70%以上,以龙南为主的赣南客家围屋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p><p class="ql-block">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关西新围、燕翼围、乌石围和太平桥等。</p> <p class="ql-block">关西客家围屋群古村落景区</p><p class="ql-block">位于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县关西镇新围村,距离县城25公里,由开基祖徐有翁带领子孙于南宋初年从江西泰和辗转迁入关西,距今有近千年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村中现有保存完整的关西新围、西昌围、鹏皋围、福和围、圳下围、田心围等,如众星拱月般连成一片,且每座围屋各具特色,是一处保存完好、体现了赣南各个时期围屋建筑风格和特点的明清古民居建筑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景区门票60元</p> 一、西昌围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西昌围</span></p><p class="ql-block">是关西新围主人徐名均的祖屋,于明末清初由徐名均的祖辈、父辈及其兄弟所建,当地人又称西昌围为关西老围。</p> <p class="ql-block">西昌围是赣南围屋中不规则型围屋的代表,此围坐北朝南,直径约87米,占地面积6010平方米,有乾、坤二门进出,以祠堂为中心,周围共建6幢厅堂和一幢烧香祈福的观音厅,各厅互不相连,因山就势,自成一体。</p> <p class="ql-block">西昌围徐氏族人善于经营木材生意。明清时期,关西大地森林资源丰富,河流水位较高,可以就地扎排运输,把木材贩至外地销售。徐氏家族所有的船号和木头的烙印标记均为“西昌”。后来徐家生意越做越大,逐渐在龙南各地收购木材贩运到外地,富甲一方后逐年修建碉楼和围墙。西昌围建成之后,徐立孝请当地文人以祖上商号为名给围屋题名为西昌围。</p> <p class="ql-block">徐氏祖祠建好后历经数百年,徐氏家族兴旺发达,人才辈出。据统计,仅清朝期间,共考取文武举人12人,进士3人,国学生16人,太学生20人,翰林院庶吉士3人;取得官名和皇封的有二品1人,四品5人,五品18人,六品24人,七品21人。</p> <p class="ql-block">西昌围依山而建,属不规则形,像只俯蹲着的蛤蟆,故民间又称西昌围是坐落在蛤蟆身上的围屋。西昌围内建筑物相对独立,是不同年代、不同时期所建造。以祠堂为中心,周围共建立孝公堂、六大伙厅和观音厅,以及名增、名均、名埴三房后裔的住房组成。各厅互不相连,因山就势,自成一体。</p> <p class="ql-block">2023年,西昌围内西侧区域被辟为《世界客属恳亲馆》,对前32届世界客属恳亲大会进行了系统展示;北侧及东侧区域被打造成《客家民俗馆》对赣南等地独具特色的客家民俗风情进行了系统展示。</p> <p class="ql-block">西昌围在历史上有记载的战斗大概有两次,一次是发生在清康熙十五年的三藩之乱。另一次是在清咸丰六年,清军与太平军。</p> <p class="ql-block">西昌围是关西新围的祖屋,也是整个关西村最早的民居。</p> 二、关西新围 <p class="ql-block">关西新围</p><p class="ql-block">始建于清嘉庆三年(1798年),竣工于道光七年(1827年),系关西名绅徐名钧所建。后人为与其居老围区别,故称之为“新围”。</p> <p class="ql-block">关西新围呈长方形,主体建筑长83米,宽92米,高10米,厚壁1米,整个围屋占地面积7426平方米,建筑面积11477平方米。围屋墙体用三合土夯筑而成,四角建有炮楼4座,墙上有许多炮孔和梅花枪眼,整个防御系统极为严密。</p> <p class="ql-block">关西新围是赣南客家围屋中建筑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功能最齐全、最具代表性的客家民居,被誉为“东方的古罗马城堡”。</p> <p class="ql-block">围屋主体建筑有大小房屋282间,分为下厅、前厅、中厅、上厅,集家、祠、堡三大功能为一体。关西新围集宗、祠、堡为一体,分为三大区域,即防御区、生活区、娱乐区。围内曲径通幽、画彩鎏金、雕梁画栋,其主体建筑前后三进、五组并列、十四天井、十八厅堂,呈九栋十八厅格局。关西新围,将围屋、炮楼、赣派建筑、江南园林融为一体,彰显建筑与自然的和谐之美。</p> <p class="ql-block">关西新围是迄今国内发现保存最为完整,结构最为严谨、功能最为齐全、规模最宏大的单体方形围屋,被称为“围屋之王”。</p> <p class="ql-block">关西新围是集“家、祠及堡”为一体,还有花园、戏台、书院等配套设施的建筑,屋主的财力之巨不得不令人佩服。只是如今已是人去楼空,只剩下潮湿的木头味,燃尽的香火味,清幽的苔藓味道,这些味道也填补了因时间流逝而带来的那种怅然若失的感觉。</p> 三、小花洲遗址 <p class="ql-block">小花洲及徐氏书房遗址</p><p class="ql-block">当年在这一片有三个大型书房,分别是前方还较为完好的梅花书院以及两座只剩遗址的老书房、新书房。</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片被摧毁且未重建的房屋遗址,有种古罗马遗址的感觉。</p> 四、鹏皋围 <p class="ql-block">鹏皋围</p><p class="ql-block">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关西新围东北侧,与新围仅一河之隔。围屋始建于清咸丰初年,系徐名均二哥徐名培所建,徐名培号为“鹏皋”,故名“鹏皋围”。</p> <p class="ql-block">清朝咸丰年间,老二徐名培在南雄一带为官,在西昌围坎下修建了鹏皋围。</p> <p class="ql-block">鹏皋围占地面积为2210平方米,为两层土木结构 ,两边还保存有两座完整的三层炮楼,外墙顶层设有火炮眼,到顶为青砖砌成。整幢围屋有祠堂大门和左、右两座边门进出。</p> <p class="ql-block">关西围屋群不仅是一个旅游景点,更是一个充满历史和文化价值的区域。在这里,你可以亲身感受到客家文化的独特魅力,体验到客家人勤劳、智慧和坚韧不拔的精神。</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20px;">谢谢欣赏!再见!</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