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沪上“报业街”汉口路---走马观花看上海(54)

暖水瓶

<p class="ql-block">汉口路是上海开放通商前的无名泥路,因靠近江海北关,1843年得名 “海关路”,1865年改名为“汉口路”,到今年整整160年。</p> <p class="ql-block">我心心念念要走一趟“汉口路,因为”汉口路是昔日赫赫有名的“报业街”,上海第一张中文报纸《上海新报》于此创办出刊,从1910年起,《天锋报》《民立报》《民强报》《太平洋报》《中华民报》《民国新闻》《时事新报》《大共和日报》《神州日报》《晶报》《回民日报》《上海画报》等数十家报馆在汉口路择址设馆,中国早期最具影响力的《申报》和《新闻报》就是在这里开始名播遐迩的。</p> <p class="ql-block">作为资深媒体人,对报业有特殊的感情,报人对上海的“报业街”很亲切。</p><p class="ql-block">新闻纸和书香让汉口路文雅起来,加上有“远东第三大饭店”之称的扬子饭店所在,海派的浪漫色彩随之浓烈。风靡海内外的经典老歌《玫瑰玫瑰我爱你》当年就是在此唱红。</p> <p class="ql-block">蛇年开端时,徒步汉口路。</p><p class="ql-block">沿着汉口路自西向东而行,河南路以西到终端西藏路是后来延伸过去的,都很“年轻”,它的历史应该从著名的“申报”开始。</p><p class="ql-block">申报从1872年4月30日(清同治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在上海创刊,直到1949年5月27日才停刊,经历了晚清、北洋政府和国民政府三个时代,共出版了27000多期,77岁也算“老新闻工作者”了。</p><p class="ql-block">我到这个旧址时,发现它已经变身为一个咖啡厅了,但是,还保留着申报过去的痕迹,例如,大门门楣上“申报馆”三个大字仍然熠熠生辉。</p><p class="ql-block">《申报》是中国现代报纸的开端。</p> <p class="ql-block">11年之后的1893年,新闻专业报中国《新闻报》创刊,初期由中外商人合资兴办,1949年报纸停刊,后走在上海复刊,由解放日报主管,即为现在的《新闻晨报》、《新闻晚报》。</p> <p class="ql-block">还有1861年11月创办的《新报》,《新报》创刊时逢,留下了大量有关太平天国运动的新闻。10年后在与《申报》长期竞争後失败而停刊。</p> <p class="ql-block">申报向东的422号,是上海证券大楼旧址,这座大楼于1934年,它的前身是华商证券交易所,由孙中山与虞洽卿于1916年共同申办,这座大楼在20世纪30年代上海华商证券市场的繁荣得到顶峰‌。</p> <p class="ql-block">汉口路151号为浙江第一商业银行‌,大楼为古典主义风格,具有巴洛克特征‌。</p> <p class="ql-block">位于汉口路740号的扬子饭店,始建于1932年,是一栋典型的装饰艺术风格的建筑。这里曾是风靡海内外的经典老歌《玫瑰玫瑰我爱你》的首唱地‌。</p> <p class="ql-block">汉口路50号是中国银行旧址,大楼为古典主义风格,中国红的外立面,古典优雅,刚柔并济。</p> <p class="ql-block">汉口路193号的老市府大楼,始建于1914年,竣工于1922年,历史上,老市府大楼曾作为工部局办公总部,1949年5月27日,上海解放。28日下午3点,在这里举行新旧政权交接仪式,这里开始用作上海市政府大楼,上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在这里升起,这里也是“陈毅市长办公室旧址”。</p> <p class="ql-block">汉口路在近代上海的历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中国早期最具影响力的报纸‌从这里诞生,汉口路还是上海最古老的“书店一条街”,拥有多家书店‌,是一条书卷气十足的文化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