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此山松柏青翠,林木葱茂,既具天然之生成,复有人工之修饰。胜境之佳,在环省诸山中实属罕见。且峰峦秀美,泉声淙淙,气候清爽,幽雅绝俗。游者于此,辄有不忍即返者。</p><p class="ql-block"> --明嘉靖《太原县志》</p> 天龙八景 <p class="ql-block"> 天龙山在明代形成的天龙八景,每每被人提及。总有人问天龙山的名字从何而来。有人说取自《易经》中的“飞龙在天”。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靖安王胤龙所撰《重修天龙山寿圣寺殿阁记》中说,天龙之名缘于“蜿蜒如龙跃之势”。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重修天龙寿圣寺记》中说,天龙出自佛经中的天龙八部。时至今日,人们大多取天龙八部之义。</p><p class="ql-block"> 不论山名从何而来,山景是无疑义的。</p><p class="ql-block"> 站在山顶进门处,举目四顾,层峦叠翠,数十里皆是松柏环绕,即使冬日来临,也不减绿意葱茏。这无尽的绿,是古意,也是新生。世间万象,纷繁变迁,而这碧翠却有增无减,也因此,这里成为国家森林公园的腹地。同时,这也是天龙八景第一景“崇山环翠”。</p><p class="ql-block"> 漫山阁,即第9窟,居于西峰险要处。雨过天晴时,云雾在此处停驻,如同仙境,这就是天龙第二景“佛阁停云”。</p><p class="ql-block"> 站在漫山阁向对面的香炉峰看去,峰峦如涛,山顶时有薄雾,远远望去如青烟自炉中升起,构成天龙第三景“鼎峰独峙”。漫山阁上有泉水,泉上有白龙洞,那股泉水旱不涸、涝不溢,甘甜清凉,被称为天龙第五景“龙潭灵泽”。天龙第六景为“石洞栈道”,在东、西两峰的悬崖峭壁,旧时有栈道,沿栈道可进入石窟,如今已看不到。</p><p class="ql-block"> 据天龙山所存碑文记载,天龙山上应该有高欢的避暑宫,如今从山上走下去,第一眼看到的便是新建的“高欢避暑处”。不知是否是东魏时的原址,但也可畅想天龙第七景“高欢暑宫”。天龙第八景为“柳跖旗石”,在对面香炉峰上有一巨石耸立,与柳盗跖有关。隆重推出的是天龙第四景“虬柏蟠空”。从山上走下来,一眼就可以看见这处奇观。蟠龙古松平铺着生长在寺庙前,虬枝茂密,形似如云华盖,占地很大。天龙山奇松很多,蟠龙松东边便有形似北斗七星的七棵油松,但最奇特的还是这蟠龙松,相信你来了见了便不会忘记。</p><p class="ql-block"> 最后才说这古松,皆因古松之后便是天龙寺,也即各处碑文记载的、罪恶的净亮住过的寿圣寺。</p><p class="ql-block"> 北齐皇建元年(560年),孝昭帝高演建造的这座寺庙,在北汉、宋、金、元、明、清都有扩建、修复或重建。20世纪80年代,将北大寺的崇福寺迁建于此,按明代风格复建后的天龙寺,坐北朝南,依次有山门、大雄宝殿,两边还有东、西配殿以及禅堂院、钟楼、九莲洞、药师殿、藏经阁等建筑。</p><p class="ql-block"> 最让人过目不忘的是山门前的力士像。这两座晚唐泥塑,虽已剥落残缺,却带着唐代的力与美,仿佛还能看见力士在吸气,腹部凹下去的运力状态,让人惊异。我国著名雕刻家、书法家钱绍武称之为“中国第一力士像”。</p><p class="ql-block"> 寺庙在人们的俗世信仰中,塌了修,修了又塌,曾经的风光不可溯了,但人们对这座寺庙的珍惜之心没有变。也因此,它才和天龙八景一起长存山上,沐浴佛光。那八景是明代太原人的所见所记,今人还能见到七松坪、关帝庙、千佛洞、观音塔等从属之景。</p><p class="ql-block"> 一步一景,塔、窟、庙、松、柏、槐,组合成瑰丽的天龙美景。你若来,一步步走,定能举步生风,你俗世的欲望将在这里得到净化,你的心将会在这里趋向洞明。</p><p class="ql-block"> 当然,你若来,需要经过天龙第“九”景,也就是很著名的网红桥。走在桥上,就是走在新生的高科技建筑中,一圈圈环绕,再走向古代的纯粹的人文之景。</p><p class="ql-block"> 天龙山虽是自然造化,但人类在千百年里留下了文明的踪迹,这漫山遍野的足迹又赋予了它什么呢?</p> 寻迹天龙山 研学心得 <p class="ql-block"> 游天龙山</p><p class="ql-block"> 作者:李昊泽</p><p class="ql-block"> 有人喜欢景色优美的长城,有人喜欢历史悠久的故宫,但我喜欢美丽壮观的天龙山。</p><p class="ql-block"> 天龙山位于我国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那里景色优美,人杰地灵,是个美丽的地方。天龙山有四大特点:泉、寺、林、洞。</p><p class="ql-block"> 这里的泉清澈见底。夏天,人们在这里 乘凉是再好不过的了;冬天泉冻成冰柱、冰块硬如石头一般,孩子们拾起石头向冰面击去,没有任何痕迹。</p><p class="ql-block"> 这里的寺景致如画。在夏天,古代皇帝在这里避暑纳凉;冬天,寺庙却显得格外冷清。</p><p class="ql-block"> 这里的林郁郁葱葱、密密层层。夏天,枝叶长得格外茂盛鸟儿在枝头蹦跳;冬天枝叶掉落,听不见鸟儿的声音了。</p><p class="ql-block"> 这里的洞是宏伟壮观的。可惜之前有许多佛首被日本人抢走了,但它依然是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 世界上不缺少文化和美,而是缺少发现它们的眼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