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我们乘坐的绿皮火灾,在下半夜到了张店。到站后,一辆解放车把我们拉到了九二三厂张店招待所。还得招待所院子里灯火通明,很多的人走来走去,说哪里话的都有,这些口音我从来没有听到过,有的话我根本听不懂。当时觉得很别扭,现在知道并深刻理解了毛主席说的:“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是的,这个共同的目标就是祖国的石油。</p> <p class="ql-block">19号下午2点,车安排好了,两辆依法车,上午从东营到张店火车站,装好货物,下午从张店返回东营。我们的行李扔在车厢的生产物资上面,妈妈和弟弟一个驾驶室,我和姐姐一个驾驶室,开始向油田出发。</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到现在记忆犹新的是,路,很难走。这条路,过了广饶后就是今天的西四路。那时还是土路,只能并排两辆车。路上坑坑洼洼,车开的很慢,但还经常颠的头碰到车顶。</p> <p class="ql-block">一路颠簸来到了基地一个招待所,在我的印象里,这个招待所在老地质院,现在勘探开发研究院的东北角,到时,天已经黑了。</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到了招待所,没看到服务员。妈妈忽然说了一句:哎呀,不该今天到,忘了今天是星期九, 休息,搞不好服务员到胜利广场看电影去了。</p> <p class="ql-block">这里请注意两点:</p><p class="ql-block">第一个,从张店到东营,我们从下午两点走,到这里胜利广场的露天电影都开演了,怎么也得晚上八点了。当时被认为是“好工作”的大货车司机,早上从油田出发到张店,下午载返回,这一天有多么的辛苦,是可以算出来的。</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第二个,星期九。很多人会感到诧异,“星期九”?是的,当时胜利人为了给国家多奉献,主动将七天一个星期,改为了十天一个星期,也就是十天一个休息日,星期九相当于星期六。但就一个月三个休息日,真正休息的时候也很少,因为大家都会去义务劳动。 </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奉献,在胜利不是一个词汇,而是生活。</p> <p class="ql-block">电影散场,招待所的服务员回来了,一个劲的给我们道歉。说等到了八点,以为没有人过来的,就看电影去了。住下后,我着急上厕所,服务员把我带到了一个席棚子旁边,用手电筒照着,席棚子上一边写了一个“男”字,一边写了一个“女”字,她把手电筒交给我,让我自己进去。我进去后,用手电筒一照,只见平地上挖了几个长方形的坑,坑旁边垫着两块砖头,坑里面热热闹闹的,白白的蛆虫在欢乐地扭动。我活了5200多天,第一次知道,这种建筑可以叫做“厕所”。汗了。</p><p class="ql-block">印象里,我们在招待所住了两天,除了第一次知道这样的厕所外,还第一次看到了过去在书中看到的“芦苇”。近处远处,或稀疏,或茂密,摇曳着晚风,但唯独见不到一棵树。</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