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接上篇,9:10左右抵达石窟寺停车场。徒步上山,前往石窟寺。👇</p> <p class="ql-block">沿途飘扬的佛旗</p> <p class="ql-block">【丹布拉石窟寺】又称丹布勒金寺,始建于一、二世纪期间,位于丹布拉市南部的一座巨石山上,丹布拉石窟寺迄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了,以其精美的壁画和石刻雕像千百年来吸引着朝圣者的注视。其历史以波罗密语记载于第一窟的入口处。</p> <p class="ql-block">丹布拉石窟寺由五个石洞组成,每个洞穴有大量的佛像以及其它塑像,洞窟的顶板和周围墙壁上装饰着无数色彩缤纷的、内容多为佛教故事传说的壁画,是斯里兰卡众多石窟寺中规模最为壮观庄严的,覆盖面积达2100平方米的壁画及157尊雕像,极具宗教艺术价值,展示了佛教艺术的魅力。其中一号石窟内供奉了一尊大卧佛,二号石窟是规模最大的,珍藏了56尊佛像,三号石窟以17世纪的绘画风格和50尊佛像石刻闻名,四号石窟内有一座小佛塔和一尊佛像,而五号石窟是19世纪修建的。1991年,丹布勒金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进入石窟寺庙需脱鞋,寺庙设有鞋子寄存处,就在猴子所在屋檐下的简易房里,出来后每双鞋子要付寄存小费,约为50~100卢比。</p> <p class="ql-block">寄存好鞋子,光着脚丫子(允许穿袜子,但几乎没人穿),9:20左右,进入寺庙。👇</p> <p class="ql-block">参观寺庙要脱鞋的习俗或规定,也只有在斯里兰卡这样的四季如夏的国家能施行,很难想象不穿鞋在冰天雪地里走路会是什么结果。</p> <p class="ql-block">丹布勒岩洞坐落在一座石山的斜坡上的一块160多米高的山崖下,它曾是公元前一世纪瓦拉加姆巴国王被印度人驱逐时的避难所。国王14年后赶走了印度人,夺回了王位。为了报答僧人的救命之恩,他让人把丹布勒石窟建造成了一座宏伟的岩石寺庙,这座寺庙最初只有三窟岩洞,后来又扩展到了五窟,但第四和第五窟规模和历史都不如前三窟。</p> <p class="ql-block">菩提树</p> <p class="ql-block">走进第一窟👇</p> <p class="ql-block">第一窟内有一尊卧佛,佛陀头顶有一尊毗湿奴雕像。相传这些洞窟便是这位印度教中重要的天神以其法力变化而成的。因此第一窟也称为“天王窟”。</p> <p class="ql-block">雕刻精美的洞门</p> <p class="ql-block">走进洞口,迎面就是一尊卧佛横在眼前。</p> <p class="ql-block">这尊卧佛形制奇伟,由整块岩石雕刻而成,长14米。</p> <p class="ql-block">卧佛有涅槃与睡佛之分。主要看卧佛的一对拇趾是否平齐。细看这尊卧佛两脚的拇趾,可发现一前一后。说明这尊卧佛是涅槃的卧佛,而非睡佛,睡佛两脚的拇趾是齐平的。</p> <p class="ql-block">洞窟内除了一尊卧佛,在卧佛右侧洞壁前中间还有一尊坐佛,站立在坐佛旁的是佛陀的弟子阿难尊者。</p> <p class="ql-block">前往第二洞窟👇</p> <p class="ql-block">矗立在廊道上的佛塔</p> <p class="ql-block">走进第二窟👇</p> <p class="ql-block">第二窟洞窟东西长52米、纵深23米、最高处达7米,是五个石窟中最大的。洞窟内除了有二尊卧佛像、十六尊站立佛像和四十尊佛陀坐像,还有多尊印度神像(Vishnu和Saman)以及两尊国王像。两位国王分别为一世纪前来朝圣的Vattagamani国王和十二世纪为石窟寺内五十尊塑像贴金修饰的Nissanka Malla国王。因此第二窟也称“大王窟”。</p> <p class="ql-block">洞窟内有一座佛塔,位于洞口一侧。</p> <p class="ql-block">佛祖立像</p> <p class="ql-block">石窟顶部的壁画按时间顺序描绘了佛祖一生的事迹。</p> <p class="ql-block">侍立在佛祖立像左侧的印度神塑像,图片左侧为坐佛。</p> <p class="ql-block">侍立在佛祖立像右侧的印度神塑像,图片右侧为坐佛。</p> <p class="ql-block">侍立在佛祖立像后侧的两尊印度神祇(Vishnu和Saman)塑像。印度神的出现是因为12世纪时印度教开始传入斯里兰卡。</p> <p class="ql-block">侍立在佛祖立像对面的印度神雕像,图片右侧为坐佛。</p> <p class="ql-block">洞窟内国王雕像之一:Vattagamani国王雕像</p> <p class="ql-block">洞窟内的卧佛像</p> <p class="ql-block">卧佛的头顶前有一尊毗湿奴小雕像</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尊睡佛</p> <p class="ql-block">精美的洞顶壁画</p> <p class="ql-block">洞窟内的另一尊卧佛像</p> <p class="ql-block">也是一尊睡佛</p> <p class="ql-block">洞窟内国王雕像之二:尼桑卡马拉国王(Nissanka Malla)雕像。</p> <p class="ql-block">走进第三窟👇</p> <p class="ql-block">第三窟入口</p> <p class="ql-block">三号石窟内壁画和石洞顶上的绘画是斯里兰卡17世纪典型的绘画风格。窟内除了50尊佛像石刻外,还有17世纪振兴佛教的国王瑞嘉哈的塑像。因其振兴风格被称为“大新寺”。</p> <p class="ql-block">国王瑞嘉哈的塑像</p> <p class="ql-block">走进第四窟👇</p> <p class="ql-block">第四窟面积较小,穴内仅有一尊佛陀坐像、一座小佛塔,站在洞口便能依稀瞧见,没再挤进去。</p> <p class="ql-block">洞窟虽小,且光线昏暗,洞门外的雕塑却很精美。</p> <p class="ql-block">走进第五窟👇</p> <p class="ql-block">五号石窟曾是储藏室,是在19世纪才修建的,是最新的石窟,里面雕像和壁画制作精美,主尊为一尊巨型卧佛,身边有许多印度神。</p> <p class="ql-block">这是一尊睡佛</p> <p class="ql-block">10:10左右,返回石窟寺入口处。👇</p> <p class="ql-block">站在廊道上俯瞰菩提树</p> <p class="ql-block">10:20左右,沿着另一条下山道徒步下山。👇</p> <p class="ql-block">走到半山腰,发现一座佛像很起眼。</p> <p class="ql-block">问询导游,得知这尊大佛与寺庙没关系,是商人打造的。</p> <p class="ql-block">10:45左右,大巴驶离停车场,前往下一站:香料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