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老师的美篇

魏老师

<p class="ql-block">陪父母乡下过年</p><p class="ql-block"> 魏启用</p><p class="ql-block"> 父亲今年97岁,母亲今年96岁,虽临期颐之年,尚能自理,住在溪江乡农村。龙年腊月初,我接父母到西渡过年,父母执意不肯,要在乡下过年,大概是怀念乡里的"年味"。遵循父母意愿,农历12月24日,我即回到老家陪同父母过年,乡下过年委实别有一番风味。</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年边,乡下处处弥漫着过年的味道。各家门前停放着小车,在外面打工的、创业的都开着小车回家过年了;一个个顽皮的孩子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在追逐、在嬉戏、在捉迷藏、在玩爆竹。</p><p class="ql-block"> 去年是农历29日过年,农历28日,家家户户甚是忙碌,有贴春联的、有挂灯笼的、有作豆腐的、有打鱼的、有杀鸡的,还有的家杀猪。</p><p class="ql-block"> 我家邻居正好这天在杀猪,我目睹了杀猪过程。这头猪有200多斤重,开始主家想从猪栏赶它出来,但它怎么也不肯配合,莫非猪也有灵性,知道大难迎头。没法,主家只得号召大家动手,生拽硬拉去禾坪上,屠户用一根绳子系着猪的腮帮子,几个大力士拽的拽耳朵,拖的拖猪腿,猪四脚拼命往前蹬,经过一番拔河似的比赛,猪最终输了,被拖到禾坪上。</p><p class="ql-block"> 禾坪上早已摆放着两条长櫈,还有接血的盆,一把杀猪刀。五六个大力士一齐用力,把猪弄上了櫈,两人捉前脚,两人捉后脚,一人摁身子,屠户则按下猪头并且准备下刀子。屠户用手摸了又摸,找到大血管位置,然后一刀捅进去,又分别向四周捅了几下,生怕捅不到要害。猪血哗哗注入盆子里。</p><p class="ql-block"> 主家媳妇负责接猪血,盆子里放了些盐,接完血又在里面掺和些水。屠户叮嘱,大家不要松手,血快出完时猪还会打"毛拳",果然,猪突然猛烈挣扎几下,直到血流完,猪才停止抗争,不再动荡,任凭开水烫。</p><p class="ql-block"> 过年这天是中国传统很看重的日子,乡下尤甚。传说这一天,上界诸神要到下界来,因此,民间都隆重地举行祭祀活动,敬天地敬诸神敬祖先以祈福禄。各家各户都要办一餐丰盛的"年饭",我们乡下大多是在中餐办,也有早餐和晚餐办的。"年饭"的重头戏是祭祀。</p><p class="ql-block"> 祭祀仪式在饭前举行,点燃蜡烛,燃放鞭炮,摆上肉鱼鸡"三牲",也有的用准备自己吃的所有菜祭祀的,我家就是采用后一种方式。我们先把摆好10多碗菜的桌子抬到堂屋下方敬天地和诸神,对着外面天的一方摆3个酒杯,敬3遍酒,再敬饭,敬酒敬饭时烧钱纸、点线香祭拜,乞求天地诸神保佑实现美好愿景。</p><p class="ql-block"> 祭完天地和诸神再祭祖宗,将桌子抬到堂屋上方,将3个酒杯放上位,同样敬3遍酒,再供饭,供酒供饭时同样烧钱纸、点线香祭拜,同样乞求祖先保佑实现美好愿景。祭完后摆席入座,我邀父母坐上席,合家共餐,其乐融融。</p><p class="ql-block"> 大年初一凌晨,鞭炮声此伏彼起,接连不断,这是家家户户"开财门"。这时,我不禁想起王安石的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放爆竹"开财门"这一习俗以前城里也有,只是近年为防安全事故禁止了。"开财门"不仅象征着送旧迎新,而且还有接福迎财的美好寓意。</p><p class="ql-block"> 听农村老人说,"开财门"也是有讲究的:"财门"一般要由家中的男人开;"开财门"的鞭炮必须放响,越响越好,如果万一不响,要马上说"闷声发财",并且再立即补放;如果万一碰到燃放中断链的,要立即点燃未燃部分,并且口中念道:"接着发!"</p><p class="ql-block"> 拜年"挂红"是大年初一的重头戏。天刚亮,就开始家庭拜年,首先晚辈向长辈拜年,然后互相拜年。拜年之后就"挂红"。</p><p class="ql-block"> "挂红"是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盼,是乡下最重要的传统年俗。"挂红",不只是图个吉利、图个彩头,还包括传承中华民族优秀家教家风的文化元素。</p><p class="ql-block"> 大年初一早上,一家人先要"挂红",然后再吃早餐。我起床后,便去向父母拜年,母亲正在装"团合",为"挂红"作准备。"挂红"的食品很有讲究,每个杯子里放两棵红枣,放上白糖,再倒入开水,象征红运与甜蜜。"团合"也是开心果、糖果等可以让家人讨个好彩头、图个吉利的"换杂"。</p><p class="ql-block"> 母亲将"团合"摆放堂屋上方桌子上,我沏好茶,请父母坐上席,然后一家围桌而坐,喝暖暖的"挂红"茶,吃香脆的"挂红"果,说一番吉祥的嘱咐。我们祝父母:身体健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平辈互祝:蛇年吉祥,事业兴旺,幸福平安;嘱小孩:好好念书,天天向上,金榜提名。一家人在"挂红"中传承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p><p class="ql-block"> "挂红"之后,接着吃早餐,然后选个方位"出行"(新年第一次走出家门)。父亲很看重初一"出行"方位,他说每年初一都有一个大吉大利的方位,朝财神、喜神方位走,全年就会发财,就会降临喜事。他是读过古书的人,每年都要查看黄历,把"出行"大利方向告诉我们。出完"行",我就到周边邻里去拜年,凡本组(过去的生产队)的人家都拜到。</p><p class="ql-block"> 我组有将近20户,每户的"红"是一定要挂的,哪怕你坐一下,吃点"换杂",喝点开水,意思意思一下,别人也高兴,如果喊声"拜年",拔脚就走,主家会扫兴的。</p><p class="ql-block"> 我一边拜年,一边询问他们的生活情况。组里农民对我大年初一向他们拜年无比感动,都向我说些心里话,除家长里短外,还谈些对时局的看法,我询问他们的生活情况时,他们多数脸上露出阳光的笑容,极力赞美党和政府政策好,说:“自古以来没有哪个朝代有这个好政策,对农民不但不收税,还给农民发补助。”他们还以假定的语气表达对党的政策的赞叹:“如果哪个说现在政策不好那是睁眼说瞎话。”听了他们的一席话,我真切感受新时代农民对党和政府的拥戴。</p><p class="ql-block"> 陪父母乡下过年,我不但收获了“年情”和亲情,而且收获了民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