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王志春油画作品</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看到兵哥的这部作品是在一个同乡群里,当时名字叫《百年沧桑叶家大院》,兵哥每写完一章即在群里发表。那熟悉的大院环境、生动的人物形象和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一下子吸引了我,此后虽然断断续续但一章没落看完全部作品。每读一章都使我激动和感慨,我当时也在群里发表了自己的感受并发自内心地给予兵哥赞美和鼓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叶家大院门楼</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的五年多时间,我上学的小学校刚好与兵哥的故居叶家大院斜对门,我同班的一位叶姓同学恰好是兵哥的族姪,住在叶家大院西房。在上小学期间我每天都要经过叶家大院并且经常进院子玩耍,对那座高门楼大宅门、中西合璧的四方大院非常熟悉,也见过当年的兵哥,但由于年龄的差距两人未有交集。兵哥的作品将我带回了那个熟悉的大院和远去的少年时代…… </p> <p class="ql-block"> 兵哥的作品在群里发表后引起了热烈反响,群友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读后感,也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在吸收了大家的反馈意见后兵哥经过认真充实修改以近二十万字的篇幅定稿,并将作品更名为《驼城四合院》。我第一时间得到了完整的作品,这次几乎是一口气读完整部书稿。书稿在结构上具有其独特性,按每章或几章集中介绍一个人物的形式来谋篇布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叶孙长大师 (兵哥提供照片)</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书中的第一主人公当然是叶孙长大师,从叶大师十六岁开始独立门户白手起家写起,到中年功成名就,成家立业,起房盖屋,建起这座豪华阔气的叶家大院,可谓儿孙满堂,高朋满座,贵客盈门,车水马龙,盛极一时。此时大师的绘画和设计技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在道教圣地佳县的白云山和城中心的钟楼上都留有大师的手笔,整个青云寺的设计建造更是大师留给后世的杰作,还有那众多流落全国的大师书画作品,现在是各艺术品拍卖会上的常客。但随着抗日战争的到来,叶家的命运与整个国家的命运一样由盛转衰,妻丧、子散、被骗、失明,接二连三的沉重打击,使众人仰视、名扬古城的一代艺术大师叶孙长最后竟沦落到轮流去各门讨生活的境地,在贫病交加、一片黑暗中凄惨离世……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今日叶家大院</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师的二儿子叶俊才身材颀长,肤色柔和,玉树临风,自带飘逸谦和的优雅气质,是一位清秀灿然的美男子。他跟随父亲寿山叶孙长,足迹踏遍陕蒙宁的千山万水,是大师不可多得的得力助手,叶孙长大师的成就里,有叶俊才不可磨灭的辛苦付出。这样一位颇具艺术家气质,最有可能子承父业的儿子,在人到中年时遇到了自己的梦中情人拓小姐。为了这迟到的刻骨铭心的爱情,叶俊才不惜抛弃自己已有的一切,打算与拓小姐携手开创自己新的美好生活。就在二人约定私奔的前夜,他的私情被妻子发现。心高气傲的叶俊才在证据面前一时百口莫辩、无所适从,竟然瞬间变成了一个失去理智和记忆的“文疯子”,从此两眼空洞、破衣烂衫、蓬头垢面,流落街头,了此残生。那一幅幼年的兵哥一手拿着猪尾巴、一手拖着疯二叔行走在空旷街巷的画面让人潸然泪下…</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今日叶家大院</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师的三儿子叶幹才成长于大师事业辉煌之时,“娇生惯养”可谓集万般宠爱于一身。他从小就表现出不一样的聪慧,从小学一直读到高中毕业,接受了那个年代很少有人达到的最完整的教育。叶幹才逐渐成长为一个知书达理、器宇轩昂、挥洒自如、风度不凡的富家公子,并且有一份体面的教师工作。然而造化弄人,为了缓解母亲的病痛,叶幹才竟然打开了潘多拉魔盒,将鸦片引入了叶家大院。结果是母亲的病痛并未好转,他自己却染上了鸦片瘾。纵然有金山银山,也经不起这蓝色魔鬼的吞噬,很快叶家彻底衰败了。“穷愁潦倒的叶幹才,早顾不得那些个礼义廉耻了。锯齿般破烂的礼帽再也遮不住他失去的体面,千疮百孔的灰长布衫如引魂幡样,轻飘飘地披挂在他瘦骨嶙峋枯槁尖削的肩膀头,细长的脖子顶着大脑门下两腮无肉的脸庞,两只空洞的眼睛暗淡无光,瘆人地瞅着前方。”为了寻找最后的一丝慰籍,叶幹才迷失在狂风肆虐的沙漠里,“就这样,像躺在母亲温暖的怀抱里,在这避风的沙窝里,破衣烂衫包裹着的叶幹才怀抱希望的小佛像,忘却了魔鬼,静静地闭上了他再也不想睁开的疲惫的双眼……”更令人唏嘘的是,这位风流倜傥、儒雅高傲的公子哥叶幹才,由于自己的不堪,导致儿子们为了谋生流落乡下。我亲眼所见,他的几个儿子个个皮肤黝黑、像貌粗鲁,虽居叶家大院,却完全不像城里人,这是多大的反讽!</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叶芝兰、黄照星(兵哥提供照片)</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大师视若掌上明珠的二女儿叶芝兰与女婿黄照星的坎坷爱情故事、复杂的人生经历和“文革”中的不幸遭遇更是令人扼腕叹息。他们家与我家住同一条巷子,而且是上下院门的邻居,我与他们的孩子同龄,从我记事起就对二位有深刻印象。叶芝兰女士端庄大气,穿着讲究,是那个年龄少有的既有文化又有工作的女姓。黄照星先生文质彬彬,气度不凡,是1949年前北京大学毕业的才子,当时在一所学校任教。这样一对郎才女貌、令人羡慕的神仙伉俪,虽然熬过了前几次政治运动的冲击,在“文革”中却遭遇了灭顶之灾。二人由于所谓的“历史问题”和一些“莫须有”的罪名,在巷子里被批斗、被羞辱,这些都是我亲眼目睹。最后举家被轰到城北草滩农村,兵哥用带血的巨笔写下了那段凄惨的乡下经历。在这一篇中,几个次要人物的不同表现深刻揭示了人性险恶和高贵的两个极端,成了画龙点睛的妙笔!邻居孔家媳妇出于一个女人对各方面都强于自己的叶芝兰多年的羡慕、嫉妒、恨,在动乱年代背后对无冤无仇的叶芝痛下黑手。曾经被叶芝兰夫妇冒雨救过一命的远房小姑子,为了占有属于哥嫂的住房竟然忘恩负义、不顾亲情,出卖灵魂去陷害哥哥嫂嫂。最让人感动的是邻居村民王堂堂救下黄照星的义举,这位淳朴农民敢于对抗色厉内荏的外调人员,其深情大义闪耀着人性的光华,留下了天地间的一股正气。历史的一粒尘埃,落在每个人身上就是一座大山。这座大山几乎压垮了黄照星和叶芝兰一家,十年后他们能活着从流放的农村波直汗回到久违的古城,真是奇迹,黄叶一家的悲惨经历,也是对那个年代最真实和最深刻的无言控诉!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王志春油画作品</span></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外爷本不是叶家的人,但随女儿住进了叶家大院,最后在叶家大院养老送终,因此收入书中也没有违和感。这一章最大的亮点是对外爷年轻时被骗去贩卖大烟惨遭毒打致聋和老年戒大烟情节的描写,真可谓惊天地、泣鬼神!“在外爷毒瘾即将来临前,母亲含着泪将坐着的外爷臂膀绕过柱子反绑起来,又将上身与柱子捆绑在一起。细心的母亲还在与外爷脑袋同高的柱子处裹上一个儿童枕头,防止外爷失控时头撞柱子伤害到自己,最后才用一块外爷自己准备好的毛巾让其咬在嘴里。……不一会,里面就传来外爷伴随粗重鼻息和从喉咙深处震荡出来沉沉的低吼声,感觉着脑袋撞击柱子的震动。里面的外爷经历了怎样的折磨,没人能说得清楚,外面的郭翠兰一边继续关注,一边咬紧牙关不停地啜泣着。”爷爷叶大师晚年被骗急火攻心致使双目失明,外爷被骗惨遭毒打导致双耳失聪,这难道就是上苍的着意安排吗?</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王志春油画作品</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眼见他起高楼,眼见他宴宾客,眼见他楼塌了。”百年叶家大院也难逃这历史的魔咒,大师叶孙长创下的辉煌基业,随着妻子和几个儿子不堪的离去,日渐衰落…… 兵哥这部书稿中的人物都是作者的至亲,其中大部分情节来自第一手资料,在描述跌宕起伏的人物命运之时,作者也穿插介绍了古城的历史延革、人文地貌、重要事件、代表人物、风俗习惯……难能可贵的是每到关键处兵哥都能对人物命运和历史进程发出鞭辟入里、直击灵魂的意论和感慨!</p><p class="ql-block"> 《驼城四合院》不只是一部家族的兴衰史,它也是古城榆林百年历史的一个缩影,对每一位读者都具有不可多得的人生启迪,与其说是一本小说,不如说是一部优秀的记实文学作品。“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兵哥终于了却一大心愿,我为他而欣慰! 真、善、美,真字当先,真事能够启迪人,真情能够感动人。整部书稿文笔细腻,人物个性鲜明,叙事高潮迭起,情节生动感人,给人一种既在情理之中、又出情理之外的阅读体验。打开书稿一旦开读便欲罢不能,非得一口气读完,读完后又让人掩卷深思、回味无穷,久久不能释怀…… 美中不足的是,各个人物都独立成篇,缺少一些纵横交错的情节穿插,但也不失为一种新的尝试。初稿的时候觉得引子和结尾部分有点游离于主题之外,听取大家建议后兵哥作了大幅度的调整和修改,已然融为一体。 </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叶兵先生</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兵哥虽然是第一次写长篇,但可以看出功底扎实、激情四溢、厚积薄发、一气呵成,实乃一部反映榆阳古城百年历史难得的好作品。在与他的几次当面交流中,我深感兵哥是一个有故事的人,也是一个有文学天分的人,两者集于一身,一定能写出优秀的作品来。还是那句话:“兵哥可以吃文学饭了!”期待大作早日付梓,以飨更多读者! 兵哥的真名叫叶兵,是一位“走出家乡的榆林人”,长年在省城西安工作,但他密切关注着家乡的发展和变化,用手中的一支笔宣传家乡、讴歌家乡,《驼城四合院》更是他给生于斯长于斯的榆阳古城献上的一份大礼!</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王志春油画作品</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