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彦大集,千年古镇一曲呀啦嗦

于才

<p class="ql-block">在平邑的最南端,东起曾子山,西至太皇崮,有一处闻名遐迩的樱桃大镇、石崮之乡——白彦镇。白彦大集,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于白彦镇南侧,依偎在温凉河畔。温凉河,这条流淌千年的河流,恰似白彦镇的母亲河,自西向东,润泽着这片广袤的土地。方圆两公里左右的大集,不仅是白彦的经贸文化中心,更是白彦人民心中的圣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4年,在当地政府的规划引导下,白彦大集华丽转身。曾经,集市沿着河道蜿蜒,商贩在树林中搭建简陋的平台进行交易,虽带有原始的质朴,但脏乱差及嘈杂的脚步扬起的灰尘,给人留下“很不卫生”的印象。如今,新改造后的集市“大门”带有明代气息,四面白墙砌顶,灰瓦勾心斗角,气势恢宏,庄重而不失简洁。走过铺设沥青路的大门,映入眼帘的是崭新的三排“门面房”,白墙灰瓦,多为两侧建筑,亦有三层,灰瓦勾角,红色的灯笼点缀其间,徽派建筑风格中融入了时代的韵味,宛如一幅古韵今风的画卷。</p> <p class="ql-block">我对白彦大集怀有深厚的感情。30年前,我在白彦七中上高中,生活条件异常艰苦,高强度的学习和营养不良,使我们个个灰头土脸,面带菜色,恰似一群饥饿的小田鼠。冬天每逢大集,我便和几个同学怀揣着珍贵的几块钱,聚在卖羊汤的土灶前,喝一碗煞白的羊汤解解馋。那时的街面还是土路,集市上充满了烂草和残雪,道路泥泞肮脏,但我们全然不顾污水溅进脚上的烂皮鞋里,一股脑地围在露天的四方桌前,眼里充满了期待。裹着红色头巾的大姨,用皴裂得露出血色的胖手掂着铁勺,盛着泛着油星和羊肉的羊汤,滋滋地倒进白瓷碗里。我们迫不及待地喝着烫人的羊汤,高蛋白入肚,羊肉的清香滋润了干涸的味蕾,我们通常还要喝几大碗免费的清汤,那种幸福感、满足感至今难以忘怀,仿佛那是少年时代最美好的慰藉。</p> <p class="ql-block">2024年农历二十三大集,我和一群志同道合的摄友走进白彦大集,沿着温凉河畔寻找少年时的感觉。物是人非,沧海桑田,不由感叹时光荏苒。如今的白彦大集,建筑错落有致,宽阔的沥青路,琳琅满目的商品,来来往往的人流,穿着艳丽服饰的女孩,高高低低彼此起伏的商贩叫卖声,就像温凉河里一朵朵一束束漂动的浪花,映着冬日的暖阳熠熠生辉。</p><p class="ql-block">同行拍摄的摄友们(孙健、王海、曾苹、王友廷、庄军、李文来、杨蓬涛、李霜红、李香、于才),用镜头记录下这美好的瞬间,仿佛也在诉说着白彦大集的千年变迁,一曲呀啦嗦,唱不尽这古镇的岁月悠长,宛如一首悠扬的古曲,诉说着古镇的前世今生。</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