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兴紫砂(宜均釉器)名品欣赏

【蠙城传习】

<p class="ql-block">  林艺轩收藏的这款清乾隆“葛明祥造”宜均釉四方隐角窝口鼓钉纹缸,可以说是葛明祥真迹中的代表作品。名家名作历来是后来匠人艺人追求仿作的标杆,也是藏家玩家追遂收藏的目标,尤其是日本人对葛明祥海鼠釉器不惜重金。然而几百年来的葛明祥宜均釉作品纷纷扰扰,很多人对此鉴别一筹莫张。其实就一句话:有比较才有鉴别!</p> <p class="ql-block">  宜钧釉,宜兴仿钧釉的简称。盛于明清,有天青、天蓝、芸豆、月白等品种。釉层较厚,开片细密,不甚透明,釉料中含钙、磷。根据颜色要求可分别加入含铁、铜、锰的物质作着色剂。生坯挂釉,1200℃左右高温烧成。宜钧主要在形式上仿钧釉,在制造工艺上与钧釉有较大区别,如钧釉用还原气氛,宜钧则用氧化气氛等。</p> <p class="ql-block">  紫砂宜钧釉的鉴定涉及多个方面的考量,包括其历史背景、制作工艺、釉色特点以及在宫廷中的地位。</p> <p class="ql-block">  葛明祥,清代乾嘉时制陶名家,在宜兴窑烧制陶瓷, 创作活动于乾隆(1736-1795)间。与弟葛源祥均善仿钧釉瓶类器物,呈蓝色翠毛釉,底部有葛明祥造或葛源祥造印章款。</p><p class="ql-block"> 葛明祥( 1736~1811 )、葛源祥( 1742~1820 ) 兄弟俩,是继欧子明之后烧制宜均陶的名艺人。制品以火钵、花盆、花瓶和水盂为最多。釉彩丰富,均釉独绝,色泽蓝晕,比“欧窑”大有进步,世称“葛窑”。日本人最为喜欢,凡受验制品底铭“葛明祥”、“葛源祥”款识者以重金收购。</p><p class="ql-block"> 清末寂园叟《陶雅》将欧、葛二人相提并论:“明人欧子明所制宜兴花盆之属,每有阳文‘子明仿古’字样,是曰‘欧瓷’。亦犹之葛明祥也,葛乃乾嘉时人。欧、葛瓷釉略相似,在灰墨蓝绿之间……日本人美之,以为海鼠色,且谓四时花光,皆与之相宜。”</p><p class="ql-block"> 葛明祥在继承“欧窑”的基础上,有所创新,釉色与欧窑相仿,但品种更加丰富,也更注重实用性和美观性,所烧造的宜均器不仅在国内销售,而且畅销海外,时人称之为“葛窑”。日本人对其评价很高,誉之为“海参器”。</p><p class="ql-block"> “葛明祥造”在日本就是一个相当知名的品牌,可不惜重金而获之。其器型圆润饱满,线条优美流畅,温润醇厚,朦胧静雅,凝蓝融黛。器具更是里外施釉,色彩清丽洒脱,窑变变幻莫测,如山川秀美,行云流水,卷石飞瀑,极其华美,釉色深浅不一,绚烂多变,光洁沉稳,犹如海鼠皮的皮色,就被叫做海鼠釉。海鼠釉更是流行于各个大小古玩拍卖行的专有名词,就是指宜兴的宜均陶器,得利于宋代钧窑的传承,而独创于宜兴的宜均,在东邻岛国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数量之多、质量之佳、流传之广,可以说是中国陶瓷在海外大放异彩的代表之一。</p> <p class="ql-block">  下面,我们来欣赏和比较一下请代“葛窑”与明代“欧窑”钧釉器花以及其他“宜钧釉”、“炉均釉”的差别和特色。</p> <p class="ql-block">“欧窑”欧子明花盆</p><p class="ql-block"> 宜兴地区的这种带乳浊釉的陶器,在万历时期就到达了较高水平。明代后期生产均陶最成功的是“欧窑”,《饮流斋说瓷》中提到:“欧窑,一名宜均,乃明代宜兴人欧子明所制,形式大半仿钧,故曰宜均也。”。在欧窑的釉色中,灰蓝釉色最足珍贵,这种釉色在灰墨、灰绿之间,“灰中有蓝晕,艳若蝴蝶花。”,这是欧窑的基本釉色。</p> <p class="ql-block">清末鼎泰昌出品、葛明祥制款紫泥宜均釉琮式瓶。这在晚清民国宜均釉中是非常漂亮的一件。</p> <p class="ql-block">50年代“杨细春造”白泥施蓝釉椭圆形大水底盆。长宽高46.5/35/5公分,全品型正(有脱釉见图),做工精湛,大尺寸不走形很难得。杨细春,宜兴紫砂盆制作名家,母指贴花大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最终拍卖价:900元。这价是个漏!</p> <p class="ql-block">  宜兴紫砂历史上能与“葛窑”、“欧窑”媲美的还有清乾隆年间的炉钧釉。请看两款炉钧釉茶壶,堪称宫廷用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