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容斋随笔》是宋人洪迈的笔记本小说集,被誉为南宋笔记小说之冠。此书被书商冠以“主席生前所看的最后一本书”而曾流行一时。读后觉得与其把它当成小说集不如把它视为作者的一篇篇读后感、一部内容丰富的读书札记,它汇集了作者徜徉于书山学海之时的所思、所议、所录以及诸多考证、纠谬辨伪之篇,尤其令人大开眼界。此书包罗万象,亦是古人的一部百科全书。</p><p class="ql-block"> 对其中篇幅印象深刻者记录一些,如下:</p><p class="ql-block"> 李白之死</p><p class="ql-block"> 世人皆知李太白醉酒捞月坠江而亡之说,非也!</p><p class="ql-block"> 洪迈考证一:李白的堂叔李阳冰在《草堂集序》中写道“阳冰试弦歌于当涂,公又疾亟,草稿万卷,手集未修,枕上授简,俾予为序。”讲的是李白病危之时,在病床上将自己尚未整理的万卷手稿托付给李阳冰,并请求其为之作序。考证二:李华(盛唐散文家)作《太白墓志》亦云“赋《临终歌》而卒”,讲的是李白临死前赋诗一首,对自己的一生做了总结和回顾。由此得知,李太白溺水而亡实为无稽之谈。</p><p class="ql-block"> 已祧不讳</p><p class="ql-block"> 《昭明文选》中所录李陵的诗,一直有伪作之说。洪迈认为其中两句“独有盈觞酒,与子结绸缪”的盈字是汉惠帝刘盈的名讳,李陵怎么可能敢用这个字?而李陵所处的时代与汉惠帝未超过七世必须得避讳,洪迈从避讳的角度也认为李陵的诗是后人托名所作。超过七代的祖先要迁出太庙,进入偏殿的祧庙时才不需避讳,称为已祧不讳。《古诗十九首》中的“盈盈一水间”“盈盈楼上女”就是已祧不讳了。</p><p class="ql-block"> 古代的避讳很是麻烦,也很有意思。比如汉代的夜壶称为虎子,而到了唐朝因为李渊的祖先叫李虎,所以夜壶改称马子,也是今天马桶名字的由来。老虎也因此改称为大虫。</p><p class="ql-block"> 以貌取人</p><p class="ql-block"> 唐朝授官选拔人才的标准有四条,一曰身,谓体貌丰伟;二曰言,言辞辩证;三曰书,楷法遒美;四曰判,文理优长。录取官员要求身材相貌丰满高大,并且排在言谈、书法和判词前面,可见唐朝以貌取人之风还是蛮厉害的,考公不易啊。</p><p class="ql-block"> 绍兴是年号</p><p class="ql-block"> 初读绍兴某年不知其意,竟联想到绍兴建城多少年,原来绍兴是宋高宗赵构的年号,赵构取“绍奕世之宏休,兴百年之丕绪”之意,绍兴的地名也是由此而来。</p><p class="ql-block"> 浙江是江</p><p class="ql-block"> 浙江古称之江,因为其曲折,贯穿浙江省。其富阳段为富春江,下游杭州段为钱塘江。</p><p class="ql-block"> 负、剑,辟咡诏之</p><p class="ql-block"> 意思是,长者将小孩背在背上或抱在肋下,转头侧脸跟小孩说话,小孩要掩着口回答。</p><p class="ql-block"> 剑,指的是抱在肋下。咡,口边。洪迈指出欧阳修《泷冈阡表》中“回顾乳者剑汝而立于旁”的“剑”字正是用的此意。而有不晓此意者,竟然把文中的“剑汝”改为“抱汝”,可叹!</p><p class="ql-block"> 读《容斋随笔》收获多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