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的话题

乔也

<p class="ql-block">“福”的话题</p><p class="ql-block">李兴发</p><p class="ql-block"> 何为福?尚无明确的解释和确切的定义。正因为对福没有明确的定义,故人们对福的理解五花八门、天差地远。《辞海》对福的解释之一:“幸福。旧谓福运,福气,与祸相对。”简单来说,非祸即福。故老子有“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之说。</p><p class="ql-block"> 《说文》:“福,佑也。”获得保护是福。</p><p class="ql-block"> 唐代医药家孙思邈则认为:福者,造善之积也。即是说,善举是福。《易经·文言传》:“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可见,行善是福,不善是祸。故行善之人必有福田。</p><p class="ql-block"> 古人将福归为五种,称之为五福。《尚书·洪范》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用今天的话来说,五福是:长寿,富贵,安宁康健,德行高尚,长寿善终。凡人者,能尽享五福的人太少了。因之,所谓“五福同享”之类的祝词,只是美好的愿望罢了。</p><p class="ql-block"> 考查一下古代的人,庶民百姓就不说了,单一个“富”字恐怕就难沾边。而古代的帝王贵族,是否就能五福同享、善始善终呢?也不尽然。设如千古一帝的秦始皇,为求长寿,派徐福带三百(或三千)童男童女到海外寻找长寿仙方,却是渺无音迅,不知所终。而秦皇最终暴毙于东巡之途。</p><p class="ql-block"> 五福之中,单一个“寿”字,便使不少帝王贵族煞费苦心,访求仙方是一种,更有不少帝王将相追求丹药之效以求长寿。殊不知古代术士大都靠炼丹行骗,导致求长寿者最终因汞中毒而亡。</p><p class="ql-block"> 虽然对“福”说不清道不明,但其种种表相、形态却可罗列:就个人来说,家事和睦是福;睦夫妻恩爱是福;子孙孝顺是福;人丁兴旺是福;身心康强是福;事业顺遂是福;亲情厚谊是福;邻里和谐是福;乐天知命是福;知足长乐是福;安贫乐道是福;称心如意是福……泛而言之:还有口福、傻福、妻福、儿孙福以及福运、福报、福相、福享等等说法,列举百条千条都不为过。“福”无处不在。</p><p class="ql-block"> 所谓福,仅是人们的个体感觉,所谓“福由心生”,便是这个意思。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叫化子和皇帝对福的感受岂能相同?叫化子在饥寒交迫之中能有人给一碗米汤便觉得幸福,而皇帝尽管后宫三千、花天酒地亦不以为福。这便是不同身份下对福的不同感受。当然,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空背景下,对福的临享亦有不同的感受。因之,所谓“福”,不过是自视、他视、自感、他感的不同理解罢了。</p><p class="ql-block"> 对国家和民族来说:国家强盛是福;社会安定是福;民主自由是福;政治清明是福;风调雨顺是福;六畜兴旺是福;五谷丰登是福……因之,作为国家权柄者,当谋天下之福、百姓之福。亦即为民谋福、造福。范仲淹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语,这显然是为民谋福的忧乐观;杜甫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之句,亦显示其为为造福之心。因之,凡权柄者,为民造福当为执掌政务之首位。</p><p class="ql-block"> 有一种福,被称为“吃亏是福”,清代学者郑板桥将此四字草成书作。对“吃亏是福”难于理解,颇费思量。但细细想来,却极具哲理。因之板桥在书中作注:“满者损之机,亏者盈之渐。损于己则益於彼,外得人情之平。内得我心之安,既平且安,福在即是矣。”</p><p class="ql-block"> 安于“吃亏”,对于一般人难于接受,而甘于“吃亏”即是“福”的说法,更颠复常人认知。但郑板桥却将“吃亏是福”置于“满损”“盈渐”之中来阐释,这便有了哲学上“对立统一”的意味了。</p><p class="ql-block">由此,我不禁想到老子的“上善若水”来。由水“处众人之所恶”而安于下,至不争而争居其上,这的确是高境界</p><p class="ql-block"> 不少人感受不到身边的福,就好比“鱼在水中不知水”一般,这便是所谓“生在福中不知福”。有的人永不满足,老是自怨自艾、欲壑无穷,其实是自己和自己过不去,而不知身边有福。这让我想起了作家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篇尾的一段话:</p><p class="ql-block"> 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当你喝完一杯豆浆、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当你坐到办公桌前开始这一天工作的时候,当你往孩子口里塞苹果的时候,当你和爱人一起散步的时候……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你也许很惊讶地说:“这是很平常的呀!”</p><p class="ql-block"> 是啊,久安于“平常”而不知战争的惨烈,不知外部世界仍然存在的灾难和痛苦,是很难感受到幸福的。</p><p class="ql-block"> 人们对福的追求是无处不在的。比如,将木星称为福星,“福星高照”能给人带来好运;过年节,家家都要贴“福”字。还要将福字倒贴,意味“福到了”;有了好事喜事,被视为“福报”;友人之间或言语或信函要致“祝福”;熟人见面要道“万福”。等等,便是雕梁画栋,也要配上蝙蝠、葫芦、狐之类的图案,寓意幸福吉祥。</p><p class="ql-block"> 对于“福”,恐怕没有人会思想,何为“享福”,恐怕也没人去细细体味。况且,“福”本就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它只是人们心中的一个意念,是不同情景下的一种感受,因之,各人有各人的理解与体味。不过,就普通人来说,远离灾祸,多行善事还是必须的。因为,社会需要爱。如果人人都存爱心,行善举,整个社会将更加和谐,更加温暖。</p><p class="ql-block"> 当然,作为个人,事业、家庭之外,待人当友善,行事当淡然。交往时,与三五友朋攀谈,天南地北闲侃,以释散心中块垒;独处时,清茶一杯,好书一册,品茗之间沉迷书中。自得其乐,岂不是福?人生在世,夫乎何求?</p><p class="ql-block"> 2025年1月24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