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养生,健康一生(十四)

荷颜悦色

<p class="ql-block">  今天是正月初六立春,坚持学习养生知识。弘扬中医文化,普及健康知识。</p> <p class="ql-block">8.1正气存内邪不侵,气血调和身自强</p><p class="ql-block">今日通过比喻和实例说明免疫力低下是导致疾病的根本原因,可通过良好的饮食、睡眠和情绪管理,以及补充益生元提升免疫力,从而增强身体抵抗外邪的能力。中医对免疫力的理解,即营血和卫气,可通过调理脾胃、补充气血来增强营卫之气,达到预防疾病和维护健康的目的。</p><p class="ql-block">1. “国弱遭人欺,体弱风寒袭”强调了当身体虚弱时,自然界的六淫(风、寒、暑、湿、燥、火)会侵袭人体,导致疾病。《黄帝内经》中提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意味着体内正气充足时,邪气难以侵入。</p><p class="ql-block">2. 免疫力与肠道中的有益菌有关,人体70%的免疫力来自肠道。气血足、免疫力强的人能快速消灭有害菌和病毒。提升免疫力需要吃好、睡好、心情好,并补充益生元,以提供肠道益生菌所需的营养,增强免疫部队的战斗力。</p><p class="ql-block">3. 中医将免疫力称为营血和卫气。营血相当于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来源于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而卫气则行于脉外,具有保卫作用。营卫不和会导致体质虚弱、抗病能力下降。</p> <p class="ql-block">8.2气血充盈身自康,养生智慧古方藏</p><p class="ql-block">今日强调了气血不足是许多健康问题的根源,小毛病可能是严重疾病的预警信号。通过案例说明了忽视小症状可能导致严重后果,黄芪黄精茶疗方是日常补养气血的有效方法。提倡通过食疗和生活方式调整来预防和改善气血不足。</p><p class="ql-block">1. 日常生活中的小症状,如头晕眼花、便秘等,可能是严重健康问题的早期信号。这些症状常被忽视,但它们可能是身体发出的求救信号,提示我们应及时就医检查。</p><p class="ql-block">2. 气血不足是导致多种疾病的根本原因,如心梗、高血压等。气血不足会影响心脏泵血功能,导致心肌细胞缺氧,进而可能引发心肌梗死。因此,补充气血对于维持身体健康至关重要。</p><p class="ql-block">3. 黄芪和黄精的组合被称为“黄金”组合,具有补气血、调五脏、固精气、增免疫的功效。黄芪黄精茶疗方是一种简单的日常补养方法,适合长期饮用,有助于改善气血虚弱引起的各种症状。</p> <p class="ql-block">8.3气血亏虚百病侵,未老先衰意难平</p><p class="ql-block">1. 气血在人体健康中占据核心地位,气血不足会导致多种不适和疾病。《黄帝内经》指出“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强调了气血的重要性。气血充足有助于维持健康,而气血不足则可能导致各种健康问题。</p><p class="ql-block">2. 现代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导致人们缺乏运动和休息,从而损耗气血。不良生活习惯如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久坐不动、不规律饮食等都会加剧气血损耗,影响健康。</p><p class="ql-block">3. 如同管理财务一样,管理气血对健康至关重要。良好的心态、适度的运动、规律的作息和均衡的饮食有助于保持气血平衡,减少损耗,从而预防疾病,促进健康长寿。</p> <p class="ql-block">8.4五脏调和身自健,气血充盈寿延年</p><p class="ql-block">为什么中医认为人要想不生病,气血就不能虚?中医为什么讲: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为什么说养生就是养气血,治病就是补气血呢?</p><p class="ql-block">1. 气血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能生血,血能养气,两者相互依存,不可分离。气虚会导致血虚,血虚也会影响气,共同影响身体健康。</p><p class="ql-block">2. 气血失衡是导致疾病的重要原因,包括气虚血瘀、气滞血瘀等,可能导致高血压、糖尿病、中风等严重健康问题。气血平衡对维持健康至关重要。</p><p class="ql-block">3. 中医强调养生治病的核心在于补充和调节气血,通过补气养血来预防和治疗疾病,保持气血充盈和平衡是长寿和健康的关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8.5气血充盈百病消,养生治病皆需调</p><p class="ql-block">今日强调了气血对于人体健康的重要性,指出气血充足是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的基础。通过比喻和实例说明了气血在人体生长发育和衰老过程中的作用,以及气血不足可能导致的健康问题。应通过合理的方法补充气血,可以增强身体机能,实现健康长寿。</p> <p class="ql-block">8.6气血充盈换生机,调和脾胃乐逍遥</p><p class="ql-block">1.根据一天中不同时间段自然界的变化,调整饮食和生活习惯,有助于补充气血,调整脾胃,达到健康长寿的效果。</p><p class="ql-block">2. 早晨补充阳气,晚上滋阴,有助于气血充盈,白天焕发生机,脏腑调和,生活逍遥自在。</p><p class="ql-block">3. 亥时(晚上9点到11点)是三焦经主导气血大调度的时段,保持安静和轻柔按摩三焦经循行部位,有助于气血运行,促进阴阳平衡,为滋阴创造良好环境,对身体健康至关重要。</p> <p class="ql-block">8.7遵循阴阳补气血,身心康泰岁岁长</p><p class="ql-block">今日强调了气血与肝肾、脾胃的紧密联系,气血是健康长寿的基础,肝肾相互依存,共同维护生命活力。脾胃作为气血生化之源,其健康对气血充盈至关重要。</p><p class="ql-block">1. 气血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础,肝肾是生命之根。肝藏血,肾藏精,精血相互依存,相互滋生。肾精充足时,能转化为气血,肾精不足则气血亏虚。因此,补益气血需重视补肾精,确保气血充盈且运行顺畅。</p><p class="ql-block">2. 脾胃是后天之本,负责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输布精微,是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正常,气血充盈,全身脏腑得到濡养;脾胃虚弱则导致气血不足和其他病理变化。</p><p class="ql-block">3. 顺应自然规律,通过饮食、运动和药食同源的药材来补益气血。食物应多样化,全面满足身体需要,同时注意五色食物与五脏的对应关系,合理搭配。</p> <p class="ql-block">8.8阴阳相济气血顺,脏腑和谐身体健</p><p class="ql-block">1. 气血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础,肝肾是生命之根。肝藏血,肾藏精,精血相互依存,相互滋生。肾精充足时,能转化为气血,肾精不足则气血亏虚。因此,补益气血需重视补肾精,确保气血充盈且运行顺畅。</p><p class="ql-block">2. 脾胃是后天之本,负责食物的消化、吸收和输布精微,是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正常,气血充盈,全身脏腑得到濡养;脾胃虚弱则导致气血不足和其他病理变化。</p><p class="ql-block">3. 顺应自然规律,通过饮食、运动和药食同源的药材来补益气血。食物应多样化,全面满足身体需要,同时注意五色食物与五脏的对应关系,合理搭配。</p> <p class="ql-block">8.9三焦畅通气血足,身体强健悠悠哉</p><p class="ql-block">1. 盲目追求名贵补品,如鹿茸、虫草等,可能造成体内营养过剩,超出身体运化能力,加重肝肾、脾胃和心肺负担,导致脏腑功能衰退,引发一系列不适症状。</p><p class="ql-block">2. 中医理论中,“三焦”是气血运行和转化的关键,不通则气血不畅,营养物质无法有效吸收,代谢废物难以排出,导致身体不适。“三焦”包括上焦心肺、中焦脾胃、下焦肝肾,各部分功能相互关联,共同维持身体健康。</p><p class="ql-block">3. 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负责运化水谷精微,转化为气血。脾胃功能受损会影响气血生成,导致食欲不振、腹胀等症状,长期下去可能引起气血不足和其他脏腑病理变化。因此,保持脾胃健康对整体健康至关重要。</p> <p class="ql-block">8.10五脏安和百病消,气血充盈佑安康</p><p class="ql-block">1. 中医认为养生的核心在于养气血,气血充足可以预防多种疾病,如脑血栓、脑梗死、冠心病等。气血不足会导致气滞血瘀,从而引发各种健康问题。</p><p class="ql-block">2.中医在治疗慢性病时强调整体调理,能够通过补气血、调五脏的方法,实现多病同治,避免了西医专科用药可能带来的药物叠加和副作用问题。</p><p class="ql-block">3. 中医通过补气血和调五脏,能够实现身体的双向调节,即对于高血压和低血压、便秘和腹泻等对立症状,都可以通过调理气血和脏腑功能达到平衡,恢复正常状态。</p> <p class="ql-block"> 2025.1.11~1.20笔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