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居延海位于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西北部戈壁上,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河黑河的尾闾湖,也曾经是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湖泊之一。居延海<span style="font-size:18px;">形成于中新生代断陷盆地,经历了由大到小、由湖湾封闭成内陆湖泊的过程。</span>据史料记载,匈奴人曾把居延海称为“天池”,并作为圣地加以祭祀供奉。汉代,这里称为“居延泽”,晋代又称为“西海”,至唐代才通称为“居延海”。漠漠平沙际碧天,问人云此是居延。停骖一顾犹断魂,苏武争禁十九年。——《咏史诗·居延》唐·胡曾。<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干旱荒凉的西北大地上,居延海浩淼的湖水,肥沃的土地,富庶的物产和重要的地理位置弥足珍贵,养育了世代生活在这里的人民,也成为额济纳土尔扈特部落繁衍发展的摇篮。</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span>据地质考证,内蒙古黑河发源于祁连山的南山(源头为八一冰川,海拔4828米),<span style="font-size:18px;">每当春季暖风吹化祁连山上的冰雪,汇成奔腾的河流。黑河</span>自南向北流动,流经甘肃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全长948公里,流域面积4.4万平方公里,是我国内陆的第二大河流。黑河流出青海、甘肃两省交界处的莺落峡后,进入了河西走廊,<span style="font-size:18px;">河水宛如一条晶莹的飘带、</span>流经张掖、武威、酒泉等多个绿洲城市,最终<span style="font-size:18px;">延展流向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北端,飘带尽头系着两颗洁白的“绣球”(湖泊),嘎顺诺尔 和苏泊淖尔,即现在巴丹吉林沙漠西北缘的居延海。据考</span>,居延海最大面积曾达2600多平方公里,至秦汉时期,尚有720多平方公里。<span style="font-size:18px;">历史上居延海,由东、西、北三个湖泊组成。最初的居延海主要指西居延海 “嘎顺诺尔”;而今天我们是前往额济纳旗达来呼布镇东北约40公里的巴丹吉林沙漠西北缘的东居延海即“苏泊淖尔”。</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居延海是一个游移湖,湖面形状狭长弯曲,如同新月一般,位置时常变化。额济纳河(即黑河)是居延海的主要水源,湖水清澈见底,湖面平静如镜,倒映着蓝天白云和周围的沙丘, “湖滨芦荡鱼虾肥,青天碧水翔雁队,鸭浮绿波鸥旋飞,塞北水乡舍其谁?”。居延海流域自远古以来碧海云天、树木葱笼,</span>它滋养着辽阔的额济纳绿洲,孕育出闻名中外的古居延文明。<span style="font-size:18px;">居延海作为古代重要的历史文化中心,早在汉代就开始了农垦历史,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唐代诗人王维曾在此写下著名的《塞上作》:“居延城外猎天骄,白草连天野火烧。暮云空碛时驱马,秋日平原好射雕。护羌校尉朝乘障,破虏将军夜渡辽。玉靶角弓珠勒马,汉家将赐霍嫖姚。”此外,居延海还是西汉骠骑将军霍去病驱除匈奴”历史佳传的所在地,它在中华民族和西北少数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span></p><p class="ql-block"> “晨曦微露四更天,暗夜未尽车行间”,我们乘坐的旅行大巴早上5点从额济纳旗府出发,到达居延海景区时天色尚暗,但景区停车场已有数百辆大巴停放了,步行前往居延海畔的游客成千上万,只听见朦胧中人们刷刷的脚步和兴奋的交谈声。举目四望,哈哈,周围的大小观景台已人滿为患,密如蚂蚁的人们,手执相机、手机,镜头瞄准水天一色芦苇荡,静候朝曦出现。西北大漠戈壁的清晨,温度仅2~3度,人们裹紧冲锋衣,轻跺双脚,耐心等待在居延海湖畔。黑夜的帷幕被徐徐拉开,黎明前的云缓缓涌动。渐渐天边吐出一丝亮光,不久便染成了一片曙色,像巨大的浅红绸带;天空上,灰色、蓝色、紫红等相间的云层相互映衬,浓淡有致,层次丰富,朦胧而神秘。微风吹拂,凉意袭袭。岸边攒动的人头,荡漾的芦苇,还有那蠢蠢欲动的海欧,都在期盼着,那一轮红日喷薄而出。</p><p class="ql-block"> 突然,周围人群一阵喧哗,我环顾四周,见人们都在抑头瞭望天空,原来是一队大雁,正飞越我们的头顶,它们盘旋飞翔,发出阵阵鸣叫声。正当大伙都去看大雁的不经意间,<span style="font-size:18px;">太阳像一个“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羞涩少女,突然冒出了金色边缘,</span>刹那间,黑暗仿佛被一把利剑劈开,光明顿时涌将出来。一束光华从海天相接的芦苇丛中缓缓露出,湖面平静得像一面镜子,太阳就像个调皮的孩子,刚从被窝里探出一点脑袋,阳光把湖水都染成了金色。“旭日东升,金光四射,海面顿染金辉,波光粼粼,云霓漫天,居延海被一片金黄色的光芒笼罩。</p><p class="ql-block"> 太阳终于从湖面缓缓升起,随着温暖的光芒,天空由深蓝色逐渐变为淡蓝色,又变成金黄色。<span style="font-size:18px;">天边的色彩逐渐由浅变深,先是淡红淡黄的浅浅晨曦逐渐变红变金黄,调染天与地的绚丽色彩。</span>这时,一群群海鸥开始在海面上飞翔,它们欢快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在天空中翱翔。海鸥是居延海的一道独特风景线。这些美丽的飞鸟在海面上盘旋、翱翔,为这片湖泊增添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其中最多的是红嘴鸥,它们有着白色的羽毛、灰色的翅膀和红色的嘴巴。在阳光的照射下,这些红嘴鸥的羽毛闪闪发光,显得格外美丽。人们把事先准备的面包、馒头喂食盘旋翻飞的海鸥们,引得更多海鸥飞聚游客上空,白鸥旋翔,游人欢笑,人与自然的和谐画面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皆大欢喜,陶醉不已。</p><p class="ql-block"> 太阳完全跃出海平面,居延海犹如一块巨大的宝石镶嵌塞北大漠,光芒四射的太阳,照亮了整个世界,海面的波纹在阳光下仿佛变成了无数星星,点缀着这瑰丽的景象。大地居延海日出的照耀下,似乎被披上了一件金色的外衣,海鸥翱翔在金色的海面上空,鱼儿嬉戏在波光粼粼的海中,居延海在金色的光辉中苏醒,开始了新的一天。</p><p class="ql-block"> 据史载:美丽的居延海自先秦以来,曾几度繁荣鼎盛,又几经战乱破坏,历尽沧桑。<span style="font-size:18px;">东居延海解放后先后干涸了6次,到1992年彻底干涸</span>,一直被白茫茫的碱漠和荒沙覆盖,已成为飞扬沙尘的发源地之一。居延海干涸是由额济纳河水量逐年减少所致,并引发居延海绿洲萎缩,区域生态环境急剧恶化。</p><p class="ql-block">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额济纳旗生态环境,为保护居延海绿洲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于2002年将黑河水流入东居延海,干涸十年之久的东居延海终于恢复了往日的勃勃生机,重现波光粼粼的壮观景象。在居延海畔,人们可以静静地欣赏着日出美景和自由飞翔的海鸥。这种美景让人感到平静、安宁和满足。有时,游客还可以在湖边看到野生的天鹅、野鸭等水鸟在水中悠闲地游动。这里的自然景观让人流连忘返,仿佛置身于一个美丽的画卷之中。最后请友金正元先生用deepseek赋Ai诗结尾。《秋访额济纳》:大漠苍茫沙浪悬,长河迤逦下居延。驼铃摇碎碧空烟,雁字书成云锦笺。千载风雕龙骨劲,一秋露染画屏妍。天工许我丹青手,泼向胡杨万顷燃。</p> <p class="ql-block">日出内蒙居延海(笔者拍摄的彩视短片)</p> <p class="ql-block">清晨赶到居延海,天色尚未亮</p> <p class="ql-block">老姐妹俩</p> <p class="ql-block">南京旅友</p> <p class="ql-block">远方、近处,观日台早已人满为患,后续的游客仍陆续不断进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斜坡沙丘站满观日客</p> <p class="ql-block">没处可站的游客干脆坐在栈道上等待日出</p> <p class="ql-block">南京大妈在居延海</p> <p class="ql-block">一轮红日缓缓升起</p> <p class="ql-block">我把太阳挚手心</p> <p class="ql-block">霞光万道映湖面</p> <p class="ql-block">蓝天白云</p> <p class="ql-block">海鸥飞翔</p> <p class="ql-block">人与自然和谐相处</p> <p class="ql-block">海鸥嬉水</p> <p class="ql-block">金色芦苇荡</p> <p class="ql-block">老子骑牛到塞北</p> <p class="ql-block">宇航器模型</p> <p class="ql-block">返程</p> <p class="ql-block">旅行团大巴</p> <p class="ql-block">告别居延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