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0px;">让溧阳文化绽放异彩</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font-size:18px;">——中国法学会原办公厅主任陶晓林来家乡指导《族群文化》工作</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黄洪明</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月1日上午,中国法学会原办公厅主任、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会秘书长陶晓林利用春节探亲时间,在故乡溧阳陶家村会见《族群文化》总编宋仁年,并把这次会晤升级为座谈会。他不仅<span style="font-size:18px;">对《族群文化》杂志编辑和内容高度赞赏,还</span>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红色文化名村陶家村,村名石为著名法学家陶希晋所题。</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陶晓林先生出生于红色家庭,全家有七位长辈,在年轻时就参加了艰苦卓绝的革命工作。其伯父陶希晋,于1929年组织江南“反蒋暴动”后走上革命道路,担任中共石家庄第一任市委书记,经历了艰巨的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建国后任职政务院副秘书长、法制委副主任、法制局局长等职,是全国的著名法学家。三叔陶鲁笳在石家庄入党后,转入太行山地区开展抗日和革命工作,新中国成立后任山西省委第一书记,推出“大寨大队”这面农业红旗且举世闻名,后任国家经委副主任、国防科委主任政委等职,为国家作出杰出的贡献。四叔陶国萃牺牲在太行山抗日前线。姑夫赵德尊,党的十七大代表,曾任黑龙江省委书记。其伯母朱琏、三婶贾于慈、姑母陶竞华、都是战火中成长的革命老前辈、担任过部级干部,是共和国的功臣。尤其是朱琏的新针灸学,为后世广泛传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陶晓林先生受革命家庭熏陶,走上建设祖国的重要岗位,后担任中国法学会办公厅主任、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会秘书长等职,退职后被多省市聘为高级顾问。他虽然离开家乡近50年,但从未忘记溧阳,多次为溧阳经济建设与发展牵线搭桥,他的家成为溧阳人进京办事的总联络站。可敬的是在退休之后,每年数次来溧阳看望、考察、调研,积极为家乡人民出谋划策,受到溧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和乡亲们的热烈欢迎。中国老区网、《中国老区建设》杂志等媒体,对陶晓林先生都有报道。</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陶晓林在两年前提出:溧阳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希望家乡文化工作者完成这个课题,他将会在京寻求相关途径发表宣传。但这个课题含量深厚宽广,无人能够胜任。去年岁末,他听到宋仁年总编所著50万字的《神仙眷恋的地方》已脱稿付梓,内容与他心愿不谋而合,感到非常振奋。经过几次电话相约,陶晓林先生决定借春节探亲来溧阳见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会晤由陶家村老年协会会长、市族群文化研究会理事陶桂林安排。溧阳市原常务副市长、现市老促会会长彭留双、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陶松林,参加了座谈会活动。</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抗战时期,陶希晋和夫人朱琏在石家庄留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陶鲁笳在山西任省委书记,亲切会见大寨大队党支部书记陈永贵(陈永贵后任国务院副总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陶晓林先生(左三)参加老区工作活动。</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彭留双会长在族群文化春节座谈会上。</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陶晓林谈吐高瞻远瞩,思路宽阔,对溧阳的文化建设充满了信心,同时又有一些期待。他说,阅读《族群文化》刊物,可以看到溧阳市委、市政府对文化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可以看到家乡人民对文化建设的关注和关心。虽然族群文化是溧阳文化的一部分,但能看出家乡领导既抓经济工作又抓文化工作的情怀。这种文化生态环境,保障了文化工作的不断发展。</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陶晓林介绍了他和老同学彭留双去年㇏拜访中国老促会领导杂志社总编的情况,交流了中国法学会创办的《民主与法制》和中国老促会创办的《中国老区建设》两个国家级杂志的经验(《民主与法制》刊名由彭真题,《中国老区建设》刊名由江泽民题),希望《族群文化》紧贴中国式现代化的特点,谱写溧阳683个家族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新篇章。彭留双和宋仁年、黄洪明表示:将在溧阳《族群文化》杂志上开辟红色专栏,重点宣传各地红色村史馆。</p><p class="ql-block">陶晓林认为,近几年红色文化从中央到省委都很重视,北京有很多村史馆,建设得很不错,建议有机会去参观一下。溧阳市老促会红色资源的保护利用,特别是老区宣传工作在全国名列前茅。红色资源的利用,重在教育后人,如与旅游项目结合起来,需要纳入政府的规划,获得相关部门的全力支持。其实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是相互推动发展的。他说溧阳是新兴的工业城市,也是闻名全国的旅游城市,相信更多的投资者,会更喜欢文化味浓郁的城市。</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55, 138, 0);">陶晓林先生在族群文化春节座谈会上提出宝贵意见。</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陶晓林还讲到陶希晋纪念馆的建设,愿在北京吸收一些爱心人士参与。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这将对教育我们的子孙后代立大志、创大业、报效祖国有着重要意义。他希望地方能够重视名人文化,发挥名人效应,名人文化往往是招商引资的媒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次活动在浓浓的年味中结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