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昔日的帆布胶鞋

人生不过三万天

<p class="ql-block">昵称:人生不过三万天</p><p class="ql-block">美篇号:14093933</p> <p class="ql-block">站在清凉桥上,放眼望去,一条宽敞明亮的“富金路”在岩湾村山林间纵横相连,直达村民房前屋后,路路相连干净整洁。时不时有小车或三轮车辆经过,村村通公路,通在了老百姓的心坎上,岩湾村群众的脸上挂满笑容。望着家乡的巨变,想起90年代初我当村干部下队时,没有公路走在泥泞的山路上,湿透了帆布胶鞋的一些当农村干部时的职场往事,禁不住老泪纵横,思潮起伏,慢慢打开了回忆的闸门。</p> <p class="ql-block">1992年新一届岩湾村“两委”班子面对主导产业不明确,村民积极性不高,村集体经济为零,全村不通公路,尽是崎岖山路的现状,提出“产业结构调整,抓住生态发展,一户一品,一组一业”的总体思路。村“两委”根据全村土壤反复考察论证,决定先在2组郭贻坤家种植茶叶。村委班子宣传讲解优惠政策及规划成片种植的优势,长年帮别人编竹晒垫(晾晒谷物等的一种竹制品)挣工钱的郭贻坤听后很兴奋。然后抓好“一户一品”,以点带面以户带组,在2组全面铺开,发展茶叶种植业,形成“一组一业”的模式。</p><p class="ql-block">茶叶是一个投资小,见效快而且能增加收入的项目!“江支书,这就是你们当时规划种植的几亩茶园,光是摘茗茶鲜叶卖,除去人工费差不多纯收入2万元。偶尔自己做点炒青茶拿到富和街上卖,也能挣个3-4千元。今年主要是天旱,茶叶产量少,芽苞不饱满,收茗茶叶的老板只出100元/斤,如果产量多的话,收购价格还可以上浮5-10元的”。虽然下着小雨,茶园还是有零散的几个人在忙着修剪,除草。略显疲惫的郭贻坤看到我和村“两委”前来,理了理沾有泥巴的衣角,打起精神笑呵呵地说:“江支书,感谢你们村干部当年引导我种茶叶,如今成了我的致富树,计划今年修建一个蓄水池,以防万一。”</p><p class="ql-block">茶园的管理其实很简单也很轻松,不需要特别的技术,主要就是茶园除草,施肥浇水,防病治虫,打打平剪。摘茗茶期间要累一点,摘完第一批茗茶,马上打催芽肥,加少量农药防病虫,以免影响第二批茗茶鲜叶产量。“我摘完茗茶叶空闲下来,还可以到周边打零工挣零花钱。不好意思,江支书,你看你们的胶鞋和裤脚都打湿了,光顾着跟你们说话,先到我家里烤干了再说。”毛毛细雨打湿了郭贻坤的头发,笑容却悄悄地爬上了脸颊。</p><p class="ql-block">一行人跟着郭贻坤来到家里,坐在火炉旁烤着早已湿透的帆布胶鞋和裤脚,他忙着找来香烟给我们,自己卷支叶子烟抽了一囗接着讲起种茶经历:最初江支书你们让我开荒种茶,队里很多人是持怀疑态度的,说什么宁愿开荒种苞谷,也不愿种那小小的茶叶,亏腰杆不说又不好采摘。说句掏心窝子的话,自己心里也不踏实,从来没种过茶叶,只是在一茶园基地打零工时学过。郭贻坤狠下心来,决定自己也搏一把,就订购了几亩茶苗开荒种植。每天,天不见亮就上山开荒,除去杂草树枝,翻挖土地,经过近半个多月的劳作,一梯梯的地块形成了,接着又按规格栽种茶叶。“在茶园基地里打工,每天能挣七八十元,又能学技术,日子过得比以前更滋润,何乐而不为呢?”家境原本不错的郭贻坤,用他的话说,自己有手有脚,只要肯干怎么也不会比别人差到哪儿去。谁知1990年冬天,“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身体一向硬朗的老婆生了重病,常年卧病在床,加上子女尚在念书,照顾老婆的事只能靠自己。“天没亮起来煮饭,端到床边,趁这个机会就到山上砍些竹子,套上草脚马子,走十几里山路到街上卖钱。那有精力去管理茶园,眼睁睁看着几亩茶园荒废了。如果老婆身体好点,我就抓紧时间到附近打点零工,这也是家里唯一的收入。”我和村“两委”同志看到了生活困难的郭贻坤,多次找他谈心,积极鼓励并帮扶他把荒废的茶园管理起来。组织党员、村组干部帮忙除草、修剪、施肥、打农药,郭贴坤感动得热泪盈眶,重新燃起了希望,“江支书,村里如果有条公路该有多好,你们下队鞋和裤脚打不湿,老百姓卖竹片也方便……”</p> <p class="ql-block">当时的年代,岩湾村“两委”工作开展得可谓举步维艰。老百姓产业结构调整后,增加了收入,原有的林竹运输困难。公路不通制约了群众出行和农副产品的销售,村级道路建设迫在眉睫。谁的职场不迷茫?也曾徘徊过,也曾迷茫过,但我们没有忘记当村干部的初心使命,没有退缩。时光太瘦,指缝太宽,30多年后的今天,走在宽敞明亮的“富金路”上,记忆中村民们那种渴望的眼神和湿透的帆布胶鞋,仍然激励着我们勇往直前,砥砺前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