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5年春节期间,中国美术馆展览延续“墨韵文脉”系列展览的主旨,遴选广州艺术博物院藏明清书画48件(套),展示了明清时期粤地书画家的佳作以及粤藏明清书画的基本面貌,体现出岭南的文化品格和审美旨趣。</p><p class="ql-block"> 1757 年后,广州“作为通商港口的特殊地位促进了地区经济的繁荣,尤其是对外贸易带来了巨额财富。富起来的行商们开始附庸风雅,不惜巨资求购历代文物,各地古董商闻风南下,来自中原、江南地区的古玩字画开阔了岭南的文化视野,也带动起一股收藏热潮。另外,不少岭南士人游宝京城及江南,受当地风雅之影响,开始鉴蓄聚文物。其时,岭南鉴藏家中负盛名的有昊荣光、潘正炜、叶梦龙、潘仕成、孔广镛、孔广陶等。1842年后,广州的行商们失去贸易垄断地位,经济状况大不如前,各家收藏逐渐星散,部分向北回流,但仍有相当部分流散于岭南,民间金石考据和书画鉴藏之风亦炽热不衰。其中,较知名的藏家有何荔甫、叶恭绰、容庚、黄咏雩等。历代书画在岭南的流通,拓宽了岭南的艺术视野,客观上推动了岭南本土书面的发展。</p><p class="ql-block"> 本次展览中,我最喜欢的一幅长卷是戴进的《山高水长图卷》,横长2073厘米。</p> <p class="ql-block">山高水长图卷</p><p class="ql-block">戴进(明)</p><p class="ql-block">纸本设色</p><p class="ql-block">纵50厘米,横2073厘米</p><p class="ql-block">广州艺术博物院(广州美术馆)藏</p><p class="ql-block">容庚捐赠</p><p class="ql-block"> 戴进(1388—1462),字文进,号静庵、玉泉山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其父是画工,幼承家学,早负盛名,山水、人物、花鸟俱能。明宣德时被荐入宫廷,但画不称旨被黜,流寓京城十余年,晚岁回杭州,以卖画为生。戴进广泛汲取五代、宋元诸家之法,面貌多样,自成一家,开启『浙派』画风。此卷是戴进存世作品中最长的作品,堪称『牛腰巨卷』。容庚高价从古董商靳伯声手中购得,视为至宝,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鉴定界以为伪迹。</p><p class="ql-block"> 1988年12 月,中国古代书画鉴定组专家认真审视研究后,认为『名款书写自然流利,毫无做作痕迹』,因而一致肯定为戴进真迹。杨仁恺发现,此卷其实是对临辽宁省博物馆收藏的传为夏圭的《江山无尽图卷》。除质地不同,两件作品如出一辙,丝毫不爽,只是《江山无尽图卷》不如此卷完整。作为戴进早年用力之作,这是他学习南宋院体画风的实证。此作也保留了原作的全貌,有下真迹一等之妙。虽是临作,但也融入了自身的喜好,用墨较原作要淡,降低了明暗对比度,同时赋色也较原作鲜亮,一扫南宋沉郁之气,变为挺健豪迈,洋溢着青春的气息,有清润明朗之感。卷上有明代王谦、清代李恩庆、近代容庚等藏家的鉴藏印。</p> <p class="ql-block">完整画视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