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昵称:小草</p><p class="ql-block">美篇号:9969377</p> <p class="ql-block">每逢过年,我家的餐桌上总也少不了那一盘热气腾腾的饺子,它已然成为年三十晚上不可或缺的美食。</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记得我们还很小的时候,我家吃饺子总是用碗盛,连带着饺子汤一起吃,汤上面漂着碎碎的葱花和一层香油。那香油尽管是一滴一滴滴入碗中,可一浇入饺子汤中便四散开来,看着就很诱人。我们总是吃了一碗又一碗,总也吃不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母亲包的饺子,总是那么的香,那味道至今令人难以忘怀。馅料里的肉和油总是会放很多,那些平日里舍不得用的调料,如五香粉、酱油、香油、味精等,一样都不会少。正是这些用心的食材,才让饺子散发着诱人的香气,每每想起,口中仿佛仍有那浓郁的味道,令人垂涎欲滴。</span></p> <p class="ql-block">在那个物质条件相对匮乏的年代,一般家庭也只有在过年时才舍得吃上一次饺子。我家兄弟姐妹多,家里挣工分的只有父母二人,我们都在长身体的阶段,食量颇大。常常是第一锅一出锅便被我们这些孩子瓜分的差不多了,父母只能是吃下一锅的饺子。</p><p class="ql-block">如今想来,饺子之所以成为过年必备,不仅是因为它的珍贵,更因为它承载着家庭的温暖与希望。</p><p class="ql-block">记忆中,每逢年三十,全家都会一起包饺子。吃完早饭后,母亲便开始和面,馅料早已准备妥当。由于家里人口众多,饺子总是包得特别多。当饺子出锅时,母亲总是先盛几个素饺子,用饺子水供天供地,然后供在桌上的关公像前,父亲则负责烧火。</p><p class="ql-block">我们几个孩子则眼巴巴地等着饺子出锅,因为第一锅饺子里藏着包有一分钱硬币的“福饺”。有时是一个,有时是两个。这枚饺子里的硬币象征着幸福与吉祥,母亲说谁吃到谁就有福气。</p><p class="ql-block">为了成为那个最有福的人,我们总是吃得肚子圆滚滚的,直到有人幸运地吃到硬币才肯罢休。记得有一次,一锅饺子吃完了,硬币仍未现身,我们都很失望。直到最后在锅底发现了那枚硬币,原来那个“福饺”在煮的过程中散开了。</p> <p class="ql-block">每当这时,母亲总是说要先把这枚硬币敬在关公像前,待大家都吃完饭后才能取下来,归幸运儿所有。这一传统被我们传承至今。</p><p class="ql-block">尽管父母已日渐年迈,但每到年三十,他们仍会和我们一起包饺子。如今,物质条件丰富,人们随时都能吃到各种口味的饺子,但年三十的饺子依然是必不可少的。</p><p class="ql-block">这不仅是对传统的坚守,更是家庭团圆、喜庆与祝福的象征。耳顺之年,父母健在,实乃人生一大幸事。年三十的饺子里,包入的不仅是食材,更是团圆、喜庆与满满的祝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