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凌家滩遗址群像一本摊开的史书,在江淮丘陵间徐徐展开。这座距今5700年的史前聚落,用满地的碎玉残陶,讲述着比甲骨文更久远的文明密码。</p><p class="ql-block"> 蜷曲的蛇形玉龙是中国最早的龙形玉器,比红山文化的C形玉龙还要早三百年。它印证了远古先民对自然力量的原始崇拜,也暗示着长江流域才是龙图腾的起源地。</p><p class="ql-block"> 出土的玉人像群尤其震撼。这些高鼻深目的雕像手握玉龟甲,腰间斜插玉签,仿佛正在举行某种神秘占卜。最精妙的当属八角星纹玉版,中央的双层同心圆外环绕八芒星图,与后世洛书八卦的方位暗合。考古学家推测,这可能是中国最早的天文观测仪器。</p><p class="ql-block"> 在作坊区遗址,半成品的玉料堆中仍保留着解玉砂的痕迹。先民们用竹管钻出直径不足2毫米的玉孔,用皮绳带动石英砂切割玉料,其工艺精度令现代匠人都为之惊叹。那些散落的玉璜、玉钺、玉镯,在阳光下泛着青白辉光,见证着中国玉礼器制度的滥觞。</p><p class="ql-block"> 凌家滩的玉器不单是装饰品,更是权力与信仰的具象化。这些温润的玉石,串起了原始宗教、天文历法与早期王权的文明链条,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提供了关键性的物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