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昵称 清净闲人</p><p class="ql-block"> 美篇号 52561437</p> <p class="ql-block">“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的这首《元日》,寥寥数语,却将新春的热闹与万象更新的蓬勃朝气勾勒得淋漓尽致。每当吟诵起它,儿时在湘南小镇过年的场景,就像被一把神奇的钥匙打开了记忆的闸口,如潮水般汹涌地涌上心头。那时新年的气息总是那么浓烈。小镇的街巷弥漫着鞭炮的硝烟味,家家户户的屋檐下挂着红彤彤的灯笼,映照着人们脸上的笑容。那些浓浓的年味,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淡去,反而在岁月的沉淀下愈发醇厚。它们如同陈酿的美酒,越久越香,始终萦绕在我的心间,从未消散,成为我记忆深处最珍贵的宝藏 。</p> <p class="ql-block">我自幼便跟随外婆居住在湘南的一个小镇。那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小镇,商铺皆是构造简单的房屋,有着高高的木门,街道则由青石板铺就而成。每到年末,我的心就被过年这件事填得满满当当,天天掰着手指头盼着年的到来。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过年对我而言,简直就是一年中最盛大、最美好的节日。只有过年的时候,我才能穿上崭新的衣服、鞋子,戴上崭新的帽子,整个人焕然一新,在小伙伴面前得意洋洋;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品尝到鸡、鸭、鱼、猪肉等平日里难得一见的美食,那浓郁的香味仿佛至今还在鼻尖萦绕;兜里还会揣着水果糖,时不时拿出来一颗,甜蜜的滋味瞬间在舌尖绽放开来;想起和小伙伴们一起放鞭炮的场景,那份快乐甭提多让人难忘了。当然,最让我难以忘怀的还是街上村民们的舞龙灯和耍狮子表演,我们一群孩子满街跟着跑,那激昂的唢呐声、欢快的锣鼓声响彻云霄,像是奏响了新年的欢乐乐章。</p> <p class="ql-block">“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苏轼的《守岁》,道尽了新年守岁的心情。每当过年我会吟诵这首诗,此时也会唤起儿时过年守岁的记忆……大年三十晚上,我总会陪着外婆外公守岁。在那漫长而又充满期待的夜晚,我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那家中唯一值钱的闹钟,静静等待着零点钟声的敲响。满心期待我能领到梦寐以求的压岁钱。一开始是2元,后来变成4元,再到5元、6元。这些钱对当时的我来说,可是一笔“巨款”,拿到钱的那瞬间,特別地欢喜,把钱用牛皮纸包了一层又一层,藏在别人找不到的抽屉里,舍不得拿出来,更舍不得随意花掉,平时只是偷偷打开看看,以求我内心的满足感,外婆也早知道了我的秘密,到了开学的时候,还是原封不动地交了学费。</p> <p class="ql-block">在美食的广袤天地中,总有一些味道,承载着最纯粹而深厚的情感。<span style="font-size:18px;">外婆亲手烹制的几道菜,始终占据着我心底最温暖的角落,成为我百吃不厌的挚爱。</span>梅干菜蒸扣肉,是外婆餐桌上的招牌。大块的扣肉,色泽金黄透亮,油脂在光线下闪烁着诱人的光泽,入口肥而不腻,每一丝纹理都浸透着梅干菜的鲜香,咸香交织,层次丰富,让人欲罢不能。白菜梗煮鱼,看似简单的搭配,却碰撞出奇妙的味觉火花。鱼肉软嫩得几乎入口即化,白菜梗充分吸收了鱼的鲜美,每一口都饱含着大海与田园的馈赠,独特的风味,令人唇齿留香 。清蒸鸡,更是外婆厨艺的绝妙体现。火候被她拿捏得恰到好处,鸡肉的原汁原味被完整保留,鲜嫩多汁,香气四溢。仅仅是那飘散在空气中的香味,就能瞬间勾起肚里的馋虫,让人忍不住垂涎欲滴。红薯粉条,爽滑劲道,在骨头汤汁中尽情吸收着醇厚的滋味,每一口都柔软爽口,满满的幸福感随着咀嚼在口中散开,那是家的味道,也是童年的味道。我还记得,外婆总是把扣肉分成多餐,高高挂在楼顶上,哪怕过了节日,每餐还能吃上一块,每一口都回味无穷。</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不过,要说最让我心心念念的,还得是外婆亲手煮制的清乐汤。这道汤,一年仅在大年三十的中餐才能品尝到,也正因这份难得,显得格外珍贵。它是饭前必上的佳肴,承载着阖家团圆的喜悦。猪杂、鸡杂、特制红薯粉等食材,在精心熬制的猪骨汤中慢慢炖煮,各种食材的精华相互交融,汤鲜味美,香醇可口。等待这道菜上桌的过程,总是望眼欲穿,那股子期待,就像小时候盼着新年的新衣,满心欢喜又迫不及待。每一口汤,都饱含着外婆对我深深的爱意,温暖着我的胃,也温暖着我的心。关于清乐汤,还有一段饶有趣味的传说。相传明末时期,一位文人途经此地,在农家偶然品尝到这道菜,瞬间被它的美味所征服,内心也被快乐填满。后来,他便为这道菜取名为“清乐汤”。从此,这道菜便成了当地宴席上的常客,声名远扬,深受大家喜爱。</p> <p class="ql-block">回忆起儿时浓浓的年味,总能让我仿佛穿越时空,回到那童真无邪的美好时光,唤起那些难以忘怀的记忆……外婆外公在世时,我每年都会陪伴着他们在小镇过年,舍不得离开,也从未间断过。外婆慈祥的面容、勤劳的身影,时刻浮现在我的眼前。她总是早早地开始准备过年的食材,尽管行走不便,却总是乐呵呵地忙前忙后。那一道道美味的菜肴,都是她对家人深深的爱的体现。现在想起她在厨房里忙碌的身影,我的眼眶总是忍不住湿润,心中满是感恩的泪水……</p> <p class="ql-block">如今,我已经结婚36年了,外孙女也10岁了。每当外婆和外公的生日,或是清明节、七月半以及其他特别的节日,他们的音容笑貌总会清晰地浮现在我眼前。每当过年,我就会按照外婆在时的那种年味,保持着儿时在湘南小镇过年的习俗。煮出一大锅清乐汤,当然还增添了贴对联、贴窗花、挂灯笼等元素,让整个家都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氛围。大年三十中午,为了能吃上这口幸福的清乐汤,我会提前几天准备配料,用筒子骨炖出浓郁的汤底,精心烹制这道承载着儿时记忆的美食。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着清乐汤,那熟悉的味道,让我们仿佛又回到了小时候,回到了那个充满温暖和欢乐的时光。</p> <p class="ql-block">今年的大年三十晚上,我们一大家子围坐在桌前,一边观看精彩纷呈的春晚,一边守岁。春晚的节目一个比一个精彩,欢声笑语回荡在房间的每一个角落。我们会给外孙女送上压岁钱,表达对他们的祝福。大年初一上午,女儿一家来拜年,我们还是不忘儿时的年味,吃上鸡蛋、红枣、汤圆,苹果等,寓意着新的一年团团圆圆、甜甜蜜蜜。红红火火,全家人其乐融融,满满的仪式感,让这个年变得格外温馨。</p> <p class="ql-block">大年初一,我们一家人满怀热忱,奔赴橘子洲头,伫立在毛主席的雕像前,致以最崇高的敬意,深切缅怀伟人的丰功伟绩。随后,我们踏入开福寺,于袅袅香烟中虔诚祈愿,盼望着世界和平安宁,人民富足安康。夜幕降临,我们穿梭在热闹非凡的灯展之间,漫步于熙熙攘攘的庙会之中,品尝着特色小吃,感受着浓浓的年味。烟花盛放之时,五彩斑斓的光芒照亮了夜空,我们在这片绚烂之下欢呼雀跃,尽情享受着盛世里过年的欢乐氛围。</p> <p class="ql-block">儿时的年味,是外婆做的清乐汤,是三十晚上的压岁钱,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的温暖。它是我心中最珍贵的记忆,无论时光如何流转,那份浓浓的年味,都将永远珍藏在我的心底,成为我生命中最美好的回忆,照亮我人生的每一个角落。</p><p class="ql-block">蛇年新春,正值我国春节申遗成功后的首个年头,意义非凡。在这个特殊的年份,以这样的方式辞旧迎新,于我们而言,不仅是一次对传统文化的深度探寻,更让我们深深体悟到其独特魅力,也使我们更加懂得珍惜当下这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对未来充满希望与憧憬 。</p> <p class="ql-block">部分图片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