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悬塑的精品宝殿——长治市观音堂

邵勇敏

<p class="ql-block">明代悬塑的精品宝殿——长治市观音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文/邵勇敏</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观音堂位于山西省长治市潞州区大辛庄街道办事处梁家庄社区东,隶属于长治市博物馆,始建于明万历九年至十一年(1582—1583),占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古建筑面积350平方米,是长治市内保持基本完好的一处寺院,整个寺院坐东朝西,现存两进院落兼南北跨院布局,中轴线由西向东依次有山门(戏楼)、天王殿、献亭、观音殿,南北对称有钟鼓楼、配殿各三间,整体环境幽雅。天王殿是前后辟门过道的山门,山门从外看很高大,但门洞很低,进入院内回看,山门是倒座的戏楼,南北配殿各三间,院子正中有一株千年历史的古桧柏,挺拔茂盛、郁郁葱葱。后殿观音殿为寺院中的正殿,广三间深两间,单檐歇山顶,属明代建筑,门楣上悬挂一块刻有“观音堂”三个鎏金大字的匾额,为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兵部侍郎郜钦所题。正殿中的泥质彩塑与悬塑为明代万历年间塑造,设计精妙、手法精湛、人物刻画细腻逼真,加之殿堂内释、儒、道三教合一,各路神仙应有尽有,这在全国也是少见的,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平遥双林寺、隰县小西天并称为山西现存较完整的三处明代彩塑艺术宝库。近年来,观音堂经过长治市文物局、市博物馆的多次修缮,妥善管理,现成为长治市现存一处极为珍贵的文物景点,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文物历史价值。</p><p class="ql-block">观音殿,小小的三间殿堂,容纳了约500余尊塑像,最大的2米,最小的约3厘米,殿内彩塑、悬塑相间,儒释道三教共融,或坐坛上、或置梁柱、或悬椽望,他们有的雄健威武、气势逼人,有的雍容典雅、富丽华贵,有的安静慈祥、泰然自若,有的神情俊逸、仪态万千。塑像安排层次分明、布局合理,佛、圆觉、菩萨、诸天,或道教神明、或儒家圣贤、各居其位,错落有致、过渡自然,相互联系、杂而不乱,充分体现了唐宋以后儒释道三教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历史现象,被视为明代悬塑的珍品、上党文化的瑰宝,是研究中国宗教和民间信仰发展历史最好的实物资料。</p><p class="ql-block">在殿堂正中的佛坛上,是佛教的“三大士”,即观音菩萨、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菩萨后面的正壁则是取自《华严经入法界品》中关于善财童子四处拜师求教,历访五十三位“善知识”的五十三参,即生成佛、灵山会等佛传故事人物造型,姿态万千、塔阁楼观精巧瑰丽。菩萨在佛国里的位置仅次于佛,又叫“大士”,他们的职责是协助佛普渡众生到极乐世界,了却一切烦恼。观音又称观世音,是佛界里第一位菩萨,又叫“观自在”、“观音大士”,“观世音”是说芸芸众生受苦受难时,念诵其名,菩萨就会观到这个声音,立刻去解救,所以观世音菩萨在中国百姓中要比释迦牟尼佛和如来佛更为人知。在众多寺庙里,观音大多是亭亭玉立、玉树临风,一手持柳枝、一手托净瓶,或者叠加而坐、双手合十、面目端庄,俨然大家神圣,而这里的观音却风姿独具,她坐在莲台上,面和目慈,身体微微前倾,目光俯视,左臂自然伸直,左腿下垂,脚踏麒麟兽尾部,右腿弯曲脚踏祥云,右手很悠闲地搭在膝上,似乎她不是神仙,倒像是回娘家探亲走累了的俊俏媳妇,正在路旁的石头上小憩,这与在她左右两边侧半伽而坐、单掌立胸,一派庄严、虔诚、肃穆的文殊、普贤菩萨形成鲜明对照,进入大殿,给我们的不是悚然静穆的感觉,恰似佛祖在于他人喜悦之景,一派其乐融融之像。</p><p class="ql-block">殿内两侧的佛台上,分别塑有十八罗汉,有睡罗汉、哑罗汉、静罗汉、长眉罗汉、伏虎罗汉、弥勒罗汉、病罗汉等,他们或文静沉思、或孔武豪放、或性格内秀、或衣冠楚楚、或不修边幅、或机敏乖巧、或大智若愚、或坐禅说法、或静目养神,姿态各异、刻画入微。有趣的是那位“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的大肚弥勒佛,不知为何自降身份,混迹在十八罗汉席位的角落里,看他大半个肚子露在门外,小半个身子且在门内,在一个胖童子搀扶下,似乎正要抬腿迈足出门去。</p><p class="ql-block">罗汉之上为二十四诸天尊神,他们是佛国里的护法神,他们有的评事述理、讲其佛法,有的拉弓射箭、习练武功,有的横眉怒目、威武雄壮,个个气度不凡的捍卫着佛法,以保护佛国尊严不受侵犯。这些神仙中有百姓熟悉的四大天王、送子娘娘、阎王爷等。内壁三层塑有十二圆觉菩萨,他们是文殊师利菩萨、普贤菩萨、普眼菩萨、金刚藏菩萨、弥勒菩萨、清净菩萨、威德自在菩萨、诸诸业菩萨、普觉菩萨、圆觉菩萨、贤善首菩萨,他们是佛祖的亲传弟子,佛门的少壮派,他们与众不同,个个道貌岸然、法像尊严;他们所驾的麒麟、狮子、大象等坐骑形色各异,仿佛无时不在巡游说法的境界,虽是佛家故事,却有浓厚的民间生活气息。</p><p class="ql-block">在十二圆觉往上的四层,南壁为道教人物故事,有玉皇大帝、西王母、八仙等;北壁为儒教人物,有孔子和其七十二弟子。观音堂正中以佛、菩萨为中心,他们的体量比较大,佛祖率四大天王、十二圆觉菩萨、十八罗汉和二十四诸天,还有善财童子五十三参,阵容最为强大;老子率道教诸神玉皇大帝、西王母、玄天大帝、八仙、关公,阵容次之;孔子领七十二弟子,阵容最小,这也不足为怪,毕竟读书人本来就少。神佛既然归属于神明,那么自然跟凡人有所不同,而观音堂悬塑的神仙世俗化、戏剧化是很大的亮点。</p><p class="ql-block">观音堂是反映明代世俗文化的经典之作,明代中晚期以来,出现了宣扬个性感情、貌视正统理念的文化思潮,在这种历史背景下,艺术领域出现了注重人性而非其它神性理念的世俗化浪潮,观音堂也不例外,整堂塑像虽为宗教题材,但明显可以看出神性的减弱和人性的张扬,场面、人物在发扬唐宋以来高度写实性技巧的同时,塑像的形象更接近世俗生活,仿佛是人生百态凝炼的再现,艺术价值极高,被专家学者称为中国雕塑史上中晚期的优秀代表作品,赞为明代彩塑中的冠绝之作,享有“明塑之珠”的美誉。</p><p class="ql-block">观音堂是明代初任兵部侍郎郜钦为母亲修建的,其母是一个虔诚的佛教信徒,不辞劳苦到处烧香拜佛,年老后不方便去寺庙祈福,郜钦不忍心让老娘到处奔波,就干脆为她修建了这座庙堂,请人塑像,把各方神仙请到了观音殿内,并亲笔题写“观音堂”,因为庙里的神佛齐全,当地老百姓称为“全神庙”,所以在这里一拜什么都有了,这里虽然只是一座家庙,确折射出了中国民间信仰的朴素和多元化。据管理人员介绍,现在保留下来的彩塑大约为原来的三分之一,文革时大殿被砌在墙后才得以保存下来。观音堂是长治地区民间庙宇的代表,是中国彩塑发展史上的一座罕见的艺术宫殿,是明代悬塑的集大成者,有“海内悬塑之冠”之美称,是2024年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的取景地之一,吸引了全国各地游客纷至沓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5年2月3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