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汤桥始建于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彼时由浮桥蜕变为一座永久性钢桥,总长76.4米,宽10.5米。桥横跨三孔,其中两孔为可平转开启式,一孔为固定跨,整体采用下承式全铆接结构,寓意“固若金汤”。此桥不仅是天津市现存最早的大型铁桥之一,且桥名蕴含深厚。<br> 追溯其源,金汤桥前身为东浮桥,由长芦运司天津分司孟衍周于1730年捐资搭建,初名盐关浮桥,因位于天津老城东门外,故俗称东浮桥。直至1906年,为适应有轨电车的发展需求,东浮桥被改建为钢梁铁桥,并正式命名为金汤桥,成为天津首座电力驱动的开合式铁桥。<br> 历经风雨,金汤桥见证了诸多历史时刻。1945年1月15日,在天津战役中,解放军东西两队在此桥胜利会师。1984年,金汤桥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br> 在1948年至1949年间那场决定性的战役。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取得辽沈、淮海战役胜利的震慑下,国民党军华北“剿总”傅作义集团已成惊弓之鸟。为将其困于华北,中央军委调集东北野战军主力入关,发起平津战役。<br> 经过一系列战略部署与激烈战斗,1949年1月14日,人民解放军对天津发起总攻,500多门大炮轰鸣,摧毁敌人防线。<div> 1月15日凌晨,东北野战军在金汤桥胜利会师,这一历史瞬间标志着国民党守军防御体系的全面崩溃。随后,野战军迅速攻克国民党军天津警备司令部大楼,活捉指挥官陈长捷。下午三点,天津全城解放,整个战役仅耗时29小时,这座北方重要的工商业城市终于回归人民怀抱。</div> 在2025年2月3日,正月初五那天,碧空如洗,阳光斑驳地洒落,带来缕缕温和的气息,宜人的4摄氏度。我专程前往了一座意义非凡的英雄地标金汤桥——胜利之桥。 金汤桥及其周遭人声鼎沸,川流不息,海河岸边更是人潮涌动,热闹非凡。 在天津,正月初五被称为“破五”。这一天,家家户户的餐桌上都会摆上美味的饺子,剁菜板时发出的清脆声响,寓意着驱散“小人”。将生活中的不顺归咎于“小人”,相信只有驱除了“小人”,才能迎来大吉大利、万事顺遂。<br> 包饺子就是“捏小人”。在剁饺子馅的过程中,人们会一边剁一边念叨着“剁小人”,而在包饺子时,则会细心地将饺子皮捏紧,这被称为“捏小人嘴”。<br> 按照惯例,在享用饺子之前,家家户户都会点燃鞭炮,以此象征性地崩走“小人”。<br> “破五”还有“泼污”或“送穷土”的别称。人们会清扫家中的床底和各个角落,将尘土扫出倒掉,泼掉脏水,以示送走穷气。<br> 初五夜晚燃放鞭炮,为节日增添节日氛围,寓意着驱邪避灾,祈愿新的一年平安吉祥。 海河东侧,是拥有众多历史名人故居、声名远扬的意式风情区。<br> 海河西岸的古文化街,节日气氛尤为浓厚,弥漫着挥之不去的传统韵味,人群熙熙攘攘,几乎让人寸步难行。 在海河上游,狮子林桥以其独特的狮子造型吸引着八方来客,桥上人潮涌动,水泄不通。狮子林桥的跳水活动更是名扬四海,已然成为天津的一张亮丽名片,引得无数外地游客前来打卡留念。 下游的进步桥下,冬日里河面冰封,人们纷纷踏上冰面,尽情享受着滑冰带来的无尽乐趣。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2025年 2月 3日</h3>